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龙旺专利>正文

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2410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包括雾化凝结装置、循环冷却装置、吸收装置和酸碱中和装置。雾化凝结装置包括进气管、冷却管、排气管、蒸汽发生器和气泵;冷却管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且其出气口与排气管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的中部从冷却管“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连通,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并与待净化的气体混合。循环冷却装置与冷却管联接。酸碱中和装置与吸收装置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模仿气象中雾的形成,将微小的灰尘作为凝结核先形成水雾,再将水雾凝结成水,使灰尘和水结合并排出,本系统原理简单,除尘效果明显,可循环使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除尘装置多利用过滤网筛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以实现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过滤网筛对直径极小的颗粒粉尘的过滤效果有限,例如颗粒小于0.005mm的粉尘,难于达到环保排放的要求;另外,传统的过滤方式由于依靠过滤片对粉尘进行过滤,要保证一定的过滤效果,需要按时将过滤片更换,即使是清洗后可重复利用的过滤片仍有循环使用的次数要求,无疑给空气的净化加大了成本,而酸性或碱性的气体通过筛网进行过滤更不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该系统模仿气象中雾的形成,将微小的灰尘作为凝结核先形成水雾,再将水雾凝结成水,使灰尘和水结合并排出,本系统原理简单,除尘效果明显,可循环使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包括雾化凝结装置、循环冷却装置、吸收装置和酸碱中和装置。所述的吸收装置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内腔的高度。所述的雾化凝结装置包括进气管、冷却管、排气管、蒸汽发生器和气泵;所述的冷却管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的出气口与排气管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的中部从冷却管“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对吸入的空气先进行预热,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气泵,且进气管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所述的排气管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用于收集和吸收凝结的废液,且排气管末端呈喇叭口形,使吸收更彻底;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连通,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并与待净化的气体混合。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与冷却管联接。所述的酸碱中和装置与吸收装置联接,酸碱中和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管道、酸性吸收箱、碱性吸收箱和输出管道;所述的输入管道与吸收装置的输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外置管道、水泵、循环水箱和隔板;所述的外置管道从冷却管“8”字形螺旋线中的另一个孔中穿过,该外置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箱连通;所述的水泵设置在外置管道上;所述的隔板设置在循环水箱内并将其隔开成多个连通的小室,便于循环水箱内水的冷却。优选的,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盛装有蔗糖水溶液,用于提高水的沸点,使得蒸汽温度更高,进而使得单位体积内蒸汽含量更高,该蒸汽发生器输出端口设置有防止沸水溅入进气管的网罩,避免沸水与灰尘结合后又流回蒸汽发生器,且蔗糖水溶液无毒无害成本低,且不会腐蚀容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该系统模仿气象中雾的形成,将微小的灰尘作为凝结核先形成水雾,再将水雾凝结成水,使灰尘和水结合并排出,本系统原理简单,除尘效果明显,可循环使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2)本专利技术的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待净化的空气在与蒸汽混合之前,先从冷却管中心穿过进行能量交换,以达到冷却管降温以及待净化的空气预热的效果,一方面使能量利用率更高,另一方面,待净化空气预热后与蒸汽混合时,蒸汽的温度下降幅度减小,避免混合气体过早雾化,形成水珠附在管壁后流入蒸汽发生器内;(3)本专利技术的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冷却管设计成“8”字,方便进气管和外置管道穿过,并避免了这二者之间的能量交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雾化凝结装置(1)、循环冷却装置(2)、吸收装置(3)、酸碱中和装置(4)、进气管(11)、冷却管(12)、排气管(13)、蒸汽发生器(14)、气泵(15)、外置管道(21)、水泵(22)、循环水箱(23)、隔板(24)、输入管道(41)、酸性吸收箱(42)、碱性吸收箱(43)、输出管道(44)、网罩(14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本实施例的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包括雾化凝结装置1、循环冷却装置2、吸收装置3和酸碱中和装置4。所述的吸收装置3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3内腔的高度。所述的雾化凝结装置1包括进气管11、冷却管12、排气管13、蒸汽发生器14和气泵15;所述的冷却管12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12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1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1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1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13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12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11的中部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对吸入的空气先进行预热,进气管11的首端设置有气泵15,且进气管11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14;所述的排气管13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用于收集和吸收凝结的废液,且排气管13末端呈喇叭口形,使吸收更彻底;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4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11连通,蒸汽发生器14用于产生蒸汽并与待净化的气体混合,蒸汽发生器14内部盛装有蔗糖水溶液,蔗糖水溶液无毒无害成本低,且不会腐蚀容器,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使得蒸汽温度更高,进而使得蒸汽密度更大,凝结的水雾密度也会更大,该蒸汽发生器14输出端口设置有防止沸水溅入进气管11的网罩14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2与冷却管12联接,循环冷却装置2包括外置管道21、水泵22、循环水箱23和隔板24;所述的外置管道21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另一个孔中穿过,该外置管道21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箱23连通;所述的水泵22设置在外置管道21上;所述的隔板24设置在循环水箱23内并将其隔开成多个连通的小室,便于循环水箱23内水的冷却。所述的酸碱中和装置4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管道41、酸性吸收箱42、碱性吸收箱43和输出管道44;所述的输入管道41与吸收装置3的输出口连接。实施例的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在使用时,待净化的空气由气泵15压入进气管11内,在与蒸汽混合之前,先从冷却管12中心穿过,由于冷却管12的温度较高,待净化的空气与冷却管12中混合的气体进行能量交换,以达到冷却管降温以及待净化的空气预热的效果,待净化空气预热后与蒸汽混合时,蒸汽的温度下降幅度减小,避免混合气体过早雾化,形成水珠附在管壁后流入蒸汽发生器内;循环冷却装置2的外置管道21内部流动着冷水,使冷却管12中的水蒸气冷凝并与灰尘结合,然后流入吸收装置3中;吸收装置3的输出端加入酸碱中和装置4,可中和气体中的酸性或碱性气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凝结装置(1)、循环冷却装置(2)、吸收装置(3)和酸碱中和装置(4);其中:所述的吸收装置(3)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3)内腔的高度;所述的雾化凝结装置(1)包括进气管(11)、冷却管(12)、排气管(13)、蒸汽发生器(14)和气泵(15);所述的冷却管(12)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12)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1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1)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1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13)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12)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11)的中部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进气管(11)的首端设置有气泵(15),且进气管(11)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14);所述的排气管(13)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且排气管(13)末端呈喇叭口形;所述蒸汽发生器(14)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11)连通;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2)与冷却管(12)联接;所述的酸碱中和装置(4)与吸收装置(3)联接,酸碱中和装置(4)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管道(41)、酸性吸收箱(42)、碱性吸收箱(43)和输出管道(44);所述的输入管道(41)与吸收装置(3)的输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细微尘过滤及酸碱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凝结装置(1)、循环冷却装置(2)、吸收装置(3)和酸碱中和装置(4);其中:所述的吸收装置(3)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且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低于吸收装置(3)内腔的高度;所述的雾化凝结装置(1)包括进气管(11)、冷却管(12)、排气管(13)、蒸汽发生器(14)和气泵(15);所述的冷却管(12)呈三维螺旋线形,且冷却管(12)的俯视图呈“8”字形,冷却管(1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1)的出气口连接,且冷却管(1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13)的进气口连接,该冷却管(12)的进气口位于出气口上方;所述进气管(11)的中部从冷却管(12)“8”字形螺旋线中的一个孔中穿过,进气管(11)的首端设置有气泵(15),且进气管(11)末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14);所述的排气管(13)末端插入吸收装置的吸收液内,且排气管(13)末端呈喇叭口形;所述蒸汽发生器(14)的输出端口与进气管(1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龙旺方冀
申请(专利权)人:方龙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