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电跑车,其基座的一左右两侧杆分别由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在设于跑步台的左、右侧框的第一枢轴上枢接组合而成;所述跑步台在左、右侧框的一第二枢轴上与仪表板架的左、右支撑杆形成枢接。当跑步台以所述第二枢轴为转轴相对于所述仪表板架翻转时,基座的左右侧杆的第二连杆同步以所述第一枢轴为转轴旋转,逐渐缩小或扩大与第一连杆的夹角。(*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跑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电跑车。一般折叠式电跑车以同系列的美国专利USP 5,674,453;USP 5,772,560;USP 5,672,140;USP 5,662,557;USP 5,674,156等为代表,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所述美国专利揭示一种跑步台可在使用状态的第一位置与收合状态的第二位置间旋转的折叠式电跑车1,主要由一支撑构造10,及一跑步台20组成。所述支撑构造10由一基座101及自所述基座101向上延伸的左右直立结构102构成,所述跑步台2则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支撑构造1的左右直立结构102间。上述折叠式电跑车的构造虽能达到收合的目的,但仍存有以下缺点1.所述电跑车1由于支撑构造10的直立结构由基座向上延伸,所以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10的可旋转定位的跑步台20,其旋转轴必须设在直立结构上,与支撑表面相距一足供跑步台翻转的高度处,以致跑步台在使用状态下,重心无法降低,而未能满足使用者对电跑车的使用方便性与安全感的要求,若将跑步台的枢转点降低至基座处,则有造成跑步台的旋转量受限,导致电跑车在收合后无法有效减少占用空间,未能达到折叠式电跑车节省收藏空间的设计目的。2.由于跑步台20与直立结构102连结,而直立结构102并未具备足够的支撑稳定度以支撑跑步台20,因此,所述跑步台2不管在使用状态时或收合状态,都必须进一步借助基座101提供给跑步台20和直立结构102所需的连结和支撑,所以,基座101在考虑结构稳定度的情形下,势必采用厚实的材料,且需具有相当的支撑面积,致使所述支撑构造10整体的重量及材料成本居高不下。3.此外,受到基座101与跑步台20的质量与重心分布以及收折角度的限制,欲移动跑步机时,必需将整个跑步机倾斜一较大角度方可移动,对使用者而言,相当不方便且费力。4.再者,由于支撑构造10无论基座101或直立结构102均属固定构件,与跑步台20之间并无连动关系,因此,若所述跑步台20装设有升降装置而具有扬升功能时,随着跑步台20的扬升角度改变,使用者与设置在直立结构顶端的仪表板103间无法保持一定视角,在使用上同样造成困扰。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折叠式电跑车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基座可收折的折叠式电跑车,借助基座可随跑步台的旋转而连动,形成收折或展平状态的结构,使得跑步台在使用状态下,重心可降低至几乎与基座齐高,且跑步台前部受到展至最大限的基座所支撑而更加稳固,以满足使用者对电跑车在使用状态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当跑步台后端向上翻转时,基座则连动地被收折,直到跑步台位于收合位置时,基座所围成的支撑面缩至最小,从而达到进一步减少电跑车所占用的收藏空间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跑车,其仪表板架的底端会随着跑步台的收合而下降至抵靠支撑表面,使得电跑车在收合状态下,整体支撑面可以向前延伸加大,而增加支撑稳定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跑车,其仪表板架可随跑步台的扬升而上升,并且调整与跑步台间的枢结角度,因此,无论跑步台扬升至何种倾斜角度,其前端与仪表板的距离维持不变,使用者与仪表板间可以始终保持一定的视角,从而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且收折状态的支撑面小于基座的电跑车,使得使用者毋需费力使电跑车倾斜就可以移动其置放位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跑车,其于收合状态下可以利用接触支撑表面的滑动装置,令使用者在毋需施力使电跑车倾斜的情形下,就可直接任意使之移动至适当的置放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折叠式电跑车,其特点是,它包括一跑步台,具有一包括一前、一后及一左、一右的侧框所构成的框架,及设于该左、右侧框间的一跑步带;一基座,具有供置放于支撑表面的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之间借一对侧杆相连结,且所述侧杆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在一第一枢轴上互相枢结组成,并且与所述跑步台的左、右侧框在所述第一枢轴处形成固接;一仪表板架,具有一对支撑杆及安装于所述对支撑杆顶端的一仪表板;一联结组件,包含一枢接座及一连结杆,供将所述仪表板架分别与所述跑步台和所述基座予以枢接;联结组件的所述枢接座将所述仪表板架的支撑杆与所述跑步台在一第二枢轴处加以枢结组合,而所述连结杆枢结所述仪表板架的支撑杆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杆,使得所述跑步台以所述第二枢轴为转轴,在一供使用者于其上运动的第一使用位置,与其后端朝向所述仪表板架的一收合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基座的第二连杆以所述第一枢轴为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缩小或加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形成的夹角,使所述二连杆形成收折或展直状态。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当跑步台以所述第二枢轴为转轴,由后端相对于所述仪表板架向上翻转时,基座的左右侧杆的第二连杆就同步以第一枢轴为转轴,所述第二连杆受到联结组件中的连结杆的牵引,其后端的滚轮朝向第一连杆转动,逐渐缩小其间的夹角,直到跑步台完全进入收合位置时,基座两侧杆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夹角达到最小,且第二连杆后端的滚轮与仪表杆架底端共平面且稳固地接触支撑表面。相反,将电跑车的跑步台由收合位置向下翻转时,所述第二连杆同步以所述第一枢轴为转轴,朝跑步台后端的方向展开,直到与所述第一连杆共同构成一平直的侧杆,此时,不但基座展开至最大限度而提供使用状态下的大支撑面积,而且跑步台的重心也降低至几乎与基座同高处。本技术的折叠式电跑车也可装设扬升装置以调整跑步台的倾斜角度,而且利用上述构造,当跑步台扬起时,仪表板架也被升起,使用者相对于仪表板可以始终维持固定的视角。另外,本技术的折叠式电跑车还可于基座的前横杆与侧杆的第一连杆枢结形成的第一支撑部外侧设置滚轮,与第二连杆的滚轮共同形成滑动装置,使电跑车的扬升动作及收合状态下的移动变得更简便。再者,本技术的折叠式电跑车也可进一步在仪表板架的支撑杆底端装设滚轮,而与原设于基座侧杆的滚轮共同组成滑动装置,借以使使用者无需施力使收合状态下的电跑车倾斜,就可以直接移动电跑车至置放位置。为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叠式电跑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一般折叠式电跑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的折叠式电跑车的收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跑车位于可供使用者于其上进行运动的一第一使用位置示意图;图4为图3的折叠式电跑车未组合仪表板架之前的仰视图;图5为图3的电跑车的收合状态侧视图;图6为图3的电跑车,其跑步台被扬升一角度而位于可供使用者于其上进行运动的一第二使用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跑车位于可供使用者于其上进行运动的一第一使用位置及收合动作示意图;图8为图7的电跑车的收合状态侧视图。图3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态样的折叠式电跑车1;所述电跑车1具有一跑步台10,其通过一联结组件40,可翻转地分别与一可收折基座20及一仪表板架30枢结。如图4所示,所述跑步台10,具有一由两两平行的一左侧框11、一右侧框12、一前侧框13及一后侧框14所组构成的框架,所述跑步台也可进一步包括其它组成件,例如汽缸15且于左、右侧框11、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电跑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跑步台,具有一包括一前、一后及一左、一右的侧框所构成的框架,及设于该左、右侧框间的一跑步带; 一基座,具有供置放于支撑表面的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之间借一对侧杆相连结,且所述侧杆由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在一第一枢轴上互相枢结组成,并且与所述跑步台的左、右侧框在所述第一枢轴处形成固接; 一仪表板架,具有一对支撑杆及安装于所述对支撑杆顶端的一仪表板; 一联结组件,包含一枢接座及一连结杆,供将所述仪表板架分别与所述跑步台和所述基座予以枢接; 联结组件的所述枢接座将所述仪表板架的支撑杆与所述跑步台在一第二枢轴处加以枢结组合,而所述连结杆枢结所述仪表板架的支撑杆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杆,使得所述跑步台以所述第二枢轴为转轴,在一供使用者于其上运动的第一使用位置,与其后端朝向所述仪表板架的一收合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基座的第二连杆以所述第一枢轴为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缩小或加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形成的夹角,使所述二连杆形成收折或展直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崑泉,廖宏茂,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