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伟专利>正文

一种充气式弹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48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式弹跳器,包括筒体、顶盖、把手、踏板和弹跳杆,顶盖安装在筒体上端,把手安装在顶盖上,踏板安装在筒体下端,弹跳杆自筒体下端伸入筒体内,并借助设置在其上端的活塞与筒体内壁滑动配合,踏板上设有止挡活塞滑出的止挡件,顶盖上设有打气阀。该结构中的筒体既做气缸(即弹力缸)使用,又直接支承踏板与把手,一物两用,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诸如联结管、伸缩杆等用作支撑的组件,结构得到简化,重量也得到控制,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并提高了弹跳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娱乐或体育锻炼用弹跳装置,特别是一种充气 式弹跳器。技术背景中国技术专利ZL02225744. 6公开了一种内键充气泵之弹跳杆结 构,该结构包括联结管、踏板、伸縮杆、把手、弹力缸及蹬杆(即弹跳 杆),踏板固定在联结管下端,伸縮杆通过一锁杆安装在联结管上端,把 手横向设置在伸縮杆上,弹力缸安装在两联结管之间,蹬杆设于弹力缸 内,弹力缸上端设有打气阀,通过该打气阀可以给弹力缸注入气体使其 具有一定气压。使用时,蹬杆作用于地面之后,会产生一反向压力压入 弹力缸,而后在弹力缸中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弹力,从而实现弹跳。该结构虽然克服了以往弹簧式弹跳装置时间长了容易失灵、可靠性 差等缺陷,但也还具有如下不足1、 组件繁多,结构复杂,不但加剧了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产品的 体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弹跳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力气小者 如小孩来说,不易操作。2、 当筒体内气体打入过多、筒内压力过大时,容易因过度膨胀而损 坏筒体,严重时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等现象,因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轻便合理、易于操作、弹跳效果好且使用安全可靠的充气式弹跳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充气式弹跳器,包括筒体、顶盖、把手、踏 板和弹跳杆,顶盖安装在筒体上端,把手安装在顶盖上,踏板安装在筒 体下端,弹跳杆自筒体下端伸入筒体内,并借助设置在其上端的活塞与筒体内壁滑动配合,踏板上设有止挡活塞滑出的止挡件,顶盖上设有打 气阀。本技术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顶盖包括座体和上盖,座体上端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半圆形通槽, 上盖下端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半圆形通槽,所述把手安装在该两半圆形通 槽形成的圆形通槽内,所述打气阀安装在座体上并外露于所述上盖。所述座体下端嵌入所述筒体上端,嵌入部分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 若干径向通孔,所述筒体周壁上设有若干与其对应的螺孔,两者通过螺 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座体底部设有一溢气孔,该溢气孔与至少一个径向通孔相通, 且相通处自内而外依次设有密封圈、止溢螺钉及张力弹簧。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踏板中部的空心柱、设于空心柱上端的空心套 及设于空心套上端的缓冲垫,空心柱内套于筒体下端并与筒体壁固定在 一起。位于活塞下端的筒体周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排气孔。 所述筒体的上端还具有一软制帽盖,该软制帽盖上成型有与把手配合的径向通槽、与顶盖和筒体配合的轴向通孔以及适于盖向筒体的条形开口。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充气式弹跳器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的筒体既做气缸(即弹力缸)使用,又直接支承 踏板与把手, 一物两用,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诸如联结管、伸縮杆等用作 支撑的组件,结构得到简化,重量也得到控制,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 作,并提高了弹跳效果。其次,当筒体内压力过大时,气体会通过座体底部的溢气孔自动向 外溢出少许,以缓解筒内压力,从而可以防止因气体过度膨胀而引发的 筒体损坏等现象,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所述充气式弹跳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所述充气式弹跳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软制帽盖8被拆卸;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筒体1下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4为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筒体1下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5为本技术中座体23的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所述充气式弹跳器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软 制帽盖8和螺钉111被拆卸;图7为本技术中软制帽盖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7,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充气式弹跳器,包括筒体l、 顶盖2、把手3、踏板4和弹跳杆5。顶盖2安装在筒体1上端,把手3安装在 顶盖2上,踏板4安装在筒体1下端。弹跳杆5底部设有护垫51,其自筒体l 下端伸入筒体内,并借助上端的活塞6与筒体1内壁滑动配合,为了增加 滑动效果,可以在筒体l内壁上涂上润滑油,踏板4上设有止挡活塞6滑出 的止挡件7,顶盖2上设有打气阀21,从而使筒体l形成了一气缸。该弹跳 器是根据青蛙跳跃的原理来设计的,俗称蛙蛙跳,使用时,使用者双脚 站在踏板4上,双手支撑在把手3上,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弹跳杆5会产生 一反向压力压入筒体l,当开始向前跳跃时,该反向压力逐渐释压,并在 筒体l内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弹力,因此在下一次着地时,使用者会被高高 弹起,并依此往复循环实现弹跳。顶盖2包括座体23和上盖24,座体23上端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半圆形通 槽231,上盖24下端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半圆形通槽241,把手3安装在该两 半圆形通槽231、 241形成的圆形通槽内。打气阀21安装在座体23上并外 露于上盖24,该打气阀21除承担着给筒体1提供气体的任务外,也可以通 过其来卸压,例如,当碰到体重轻者如小孩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打气 阀21释放一部分压力后再行使用。座体23下端嵌入所述筒体1上端,嵌入 部分232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径向通孔233,筒体l周壁上设有若干 与其对应的螺孔ll,两者通过螺钉lll固定在一起。座体23底部设有一溢 气孔234,该溢气孔234与至少一个径向通孔233相通,且相通处自内而外 依次设有密封圈235、止溢螺钉236及张力弹簧237,当筒体l内压力过大 并超过张力弹簧237的张力时,筒内气体便会经溢气孔234后顶开密封圈235和止溢螺钉236,并从顶开后的间隙中溢出,当溢到筒体l内压力小于 张力弹簧237的张力时,密封圈235及止溢螺钉236复位到初始位置,筒内 气体不再外溢并趋于正常,从而可以防止筒体l内气体在压力过大的情况 下急速膨胀而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此处的密封圈235、螺钉236及 张力弹簧237构成了一个安全阀。所述止挡件7包括成型于踏板4中部的空心柱71、设于空心柱上端的 空心套72及设于空心套上端的缓冲垫73,空心柱71内套于筒体1下端并与 筒体壁固定在一起。空心套72由强度好的塑料制成,其与缓冲垫73配合 在一起,可以缓解活塞6对止挡件7的冲击,降低损坏率,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还可以在活塞6的上端增加橡胶垫61,进一步增加缓冲效果,并起 到防止筒体l内气体外泄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有少量的气体 会随着活塞6的上下滑动进入到活塞6下端的筒体内,该气体可通过筒体 周壁上的排气孔12排出,以避免时间长了破坏筒体等构件。如上所述,筒体1的上端还具有一软制帽盖8,该软制帽盖8上成型有 与把手3配合的径向通槽81、与顶盖2和筒体1配合的轴向通孔82以及适于 盖向筒体1的条形开口83。通过该软制帽盖8可以将顶盖2上及筒体1上端 的螺钉遮盖,增加产品的美观性,为了防止该软制帽盖8在弹跳过程中脱 落,还可以在其外周设置一橡皮筋。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 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弹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顶盖(2)、把手(3)、踏板(4)和弹跳杆(5),顶盖(2)安装在筒体(1)上端,把手(3)安装在顶盖(2)上,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弹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顶盖(2)、把手(3)、踏板(4)和弹跳杆(5),顶盖(2)安装在筒体(1)上端,把手(3)安装在顶盖(2)上,踏板(4)安装在筒体(1)下端,弹跳杆(5)自筒体(1)下端伸入筒体内,并借助设置在其上端的活塞(6)与筒体(1)内壁滑动配合,踏板(4)上设有止挡活塞(6)滑出的止挡件(7),顶盖(2)上设有打气阀(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胡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