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具有挤压隆起部的顶片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的同时防止顶片上的MD方向的皱褶的产生。上述课题通过如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得到了解决: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输送成为顶片(30)的无纺布(30S),一边通过压花加工形成挤压隆起部(31),然后,将第二片(40)的材料对准形成有该挤压隆起部(31)的无纺布的背面,并以如下的接合图案将无纺布和第二片(40)的材料(40S)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接合图案是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31)之间,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31)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和该中央位置的CD方向两侧的侧方位置形成有顶片/第二片接合部(80)的接合图案,并且是顶片/第二片接合部(80)的MD方向接合范围(A1、A2)随着从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一次性尿布和卫生巾在内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这种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和覆盖该吸收体的正面侧的透液性顶片,尿或经血等排泄液透过顶片被吸收体吸收和保持。以往,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使用了基于各种制造方法的无纺布、作为2次加工对该无纺布实施穿孔而成的片、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的有孔膜等。另外,在许多吸收性物品中,为了防止排泄液从顶片朝向肌肤的回流,还在顶片的背面贴合有由膨松的无纺布构成的第二片。对于吸收性物品,不仅要求防止尿等排泄物的泄露,还要求防止因尿等排泄物再次附着于肌肤所引起的不舒服感或斑疹等。因此,近年来,在对顶片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1~3所示,还采取了如下方案:通过压花加工在顶片上形成多个拱顶状的挤压隆起部,来降低顶片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使与肌肤接触的部分变得柔软。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那样将顶片上的挤压隆起部的周围(隆起部之间的凹坑的底部)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的形态中,使得挤压隆起部更加牢固地形成,即使在经过流通过程直至被使用为止都在包装袋内处于加压状态,挤压隆起部也被牢牢地维持,吸收性等当然优异,美观性也很优异,因此非常优选。实施了压花加工的顶片当然能够发挥很多功能,从而使消费者感受到功能美,在美观性这一点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样的顶片和第二片的接合例如可以通过图12所示的3辊型的加工设备来制造。即,该顶片的加工设备具备:在周面上排列有多个压入凸部90a的压入辊90;凹辊91,其与该压入辊90对置且具有接合凸部91b,所述接合凸部91b被设置在与压入凸部90a对应的凹部91a与凹部91a之间;以及与该凹辊91对置的接合辊92。顶片的材料30S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以一定程度的张力被送入,首先夹在压入辊90与凹辊91之间,通过使压入辊90的凸部进入凹辊91的凹部91a侧而形成多个挤压隆起部31(突出部),接着,在顶片的材料30S卷绕于凹辊91上并通过凹辊91的旋转而被引导的过程中,同样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拉伸)以一定程度的张力将第二片的材料40S送入顶片的材料30S的外侧,这些顶片的材料30S和第二片的材料40S被夹在凹辊91与接合辊92之间,并在凹辊91的接合凸部91b与接合辊92的外周面之间被加热压接,从而形成顶片/第二片接合部80。可是,在制造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图14的(b)所示,沿着顶片加工设备的MD方向(机器方向。片的输送方向。)的皱褶在CD方向(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横贯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从而导致美观性恶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48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068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348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在将具有挤压隆起部的顶片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的同时防止顶片上的MD方向的皱褶的产生。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在对上述皱褶深入研究后发现,在顶片上产生的皱褶是以通过沿MD方向并排的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的方式产生的,并且,本专利技术者认为:通过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且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处形成点状的顶片/第二片接合部,能够消除顶片的皱褶的过度存在,但另外可知,仅通过上述措施无法充分地抑制皱褶的产生,因此,本专利技术者进一步探索了其原因,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如下。<权利要求1记载的专利技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透液性顶片,其覆盖该吸收体的正面侧,且由无纺布构成;以及第二片,其贴合在顶片的背面,在所述顶片上,从背面侧向正面侧挤压而成的挤压隆起部分别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所述顶片中的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的部分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从而以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间断的接合图案形成有多个顶片/第二片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所述顶片和第二片时,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来输送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一边通过压花加工形成所述挤压隆起部,然后,将所述第二片的材料对准形成有该挤压隆起部的无纺布的背面,以如下的接合图案将所述无纺布和第二片的材料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接合图案是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和该中央位置的CD方向两侧的侧方位置处形成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接合图案,并且是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所述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作用效果)如果以如下接合图案接合无纺布和第二片,则即使在形成挤压隆起部时形成了纵向皱褶,也能够在与第二片接合时在不使挤压隆起部的形状崩塌的情况下使该皱褶向CD方向两侧伸展而消失或变得不明显,其中,上述接合图案为: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不仅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处、而且还在该中央位置的CD方向两侧的侧方位置处形成有顶片/第二片接合部,而且,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权利要求2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的顶片/第二片接合部是一体的接合部,其中,该一体的接合部从所述中央位置向CD方向两侧连续地延伸,并且该一体的接合部的MD方向长度随着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长。(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也可以通过互相分离的多个顶片/第二片接合部形成,但如果通过上述那样的一体的图案形成,则皱褶防止效果更加优异。<权利要求3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将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以互相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央位置和侧方位置,MD方向上的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数量或长度随着从所述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多或变长。(作用效果)如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通过上述那样的一体的图案形成,则顶片的透过性或柔性可能降低,如果如本项所述这样通过互相分离的多个顶片/第二片接合部形成,则能够降低上述那样的担忧,另外,也能够充分地发挥皱褶防止效果。<权利要求4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使用压入辊、凹辊以及接合辊,其中,所述压入辊在周面上以所述挤压隆起部的排列图案形成有多个压入凸部,所述凹辊与该压入辊对置,且具有与压入凸部对应的凹部和设置在这些凹部之间的接合凸部,所述接合辊与该凹辊对置,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来输送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一边将该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夹在所述压入辊和凹辊之间,通过将所述压入辊的凸部压入所述凹辊的凹部内而形成所述挤压隆起部,然后,在保持该状态将该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卷绕于凹辊上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将所述第二片的材料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透液性顶片,其覆盖该吸收体的正面侧,且由无纺布构成;以及第二片,其贴合在顶片的背面,在所述顶片上,从背面侧向正面侧挤压而成的挤压隆起部分别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所述顶片中的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的部分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从而以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间断的接合图案形成有多个顶片/第二片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所述顶片和第二片时,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来输送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一边通过压花加工形成所述挤压隆起部,然后,将所述第二片的材料对准形成有该挤压隆起部的无纺布的背面,以如下的接合图案将所述无纺布和第二片的材料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接合图案是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和该中央位置的CD方向两侧的侧方位置处形成有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接合图案,并且是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所述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7 JP 2014-065498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透液性顶片,其覆盖该吸收体的正面侧,且由无纺布构成;以及第二片,其贴合在顶片的背面,在所述顶片上,从背面侧向正面侧挤压而成的挤压隆起部分别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所述顶片中的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的部分与第二片接合在一起,从而以在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间断的接合图案形成有多个顶片/第二片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所述顶片和第二片时,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来输送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一边通过压花加工形成所述挤压隆起部,然后,将所述第二片的材料对准形成有该挤压隆起部的无纺布的背面,以如下的接合图案将所述无纺布和第二片的材料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接合图案是在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在与该相邻的挤压隆起部的CD方向中央部对应的CD方向中央位置和该中央位置的CD方向两侧的侧方位置处形成有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接合图案,并且是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MD方向接合范围随着从所述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大的接合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的顶片/第二片接合部是一体的接合部,其中,该一体的接合部从所述中央位置向CD方向两侧连续地延伸,并且该一体的接合部的MD方向长度随着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MD方向上相邻的挤压隆起部之间,将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以互相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央位置和侧方位置,MD方向上的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的数量或长度随着从所述中央位置朝向侧方而连续地或分阶段地变多或变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压入辊、凹辊以及接合辊,其中,所述压入辊在周面上以所述挤压隆起部的排列图案形成有多个压入凸部,所述凹辊与该压入辊对置,且具有与压入凸部对应的凹部和设置在这些凹部之间的接合凸部,所述接合辊与该凹辊对置,一边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来输送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一边将该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夹在所述压入辊和凹辊之间,通过将所述压入辊的凸部压入所述凹辊的凹部内而形成所述挤压隆起部,然后,在保持该状态将该成为所述顶片的无纺布卷绕于凹辊上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通过从下游侧进行的牵引将所述第二片的材料送入成为顶片的无纺布的外侧,并将这些成为顶片的无纺布和第二片的材料夹在凹辊与接合辊之间,在凹辊的接合凸部与接合辊的周面之间进行加热压接,由此形成所述顶片/第二片接合部。5.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谷晶绘,
申请(专利权)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