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3568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薄壁内衬钢质管道的过渡节,包括依次焊接而成的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焊接固定于管道,第三管部固定于盲板,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的内径均与管道内径相同,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的壁厚依次增大,呈阶梯结构,第一管部的壁厚大于管道壁厚,第三管部的外径小于盲板的外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具有以下优势:此过渡节避免了原薄壁钢制内衬管与盲板直接焊接所产生的焊缝质量问题,以及不能承受介质运行压力的问题,使焊口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使得焊口受力均匀,从而使管道能够承受介质的运行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不锈钢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
技术介绍
地下管道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项目之一。建国60年来累计铺设38万多公里的地下供水管道,大部分已经到服役期末,有的发现供水漏失率达20%左右,这部分地下管线急需更新修复。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输水、排水等需要也随之增加。城市内部许多给排水管道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有的作为源水管道,重新敷设的话工期较长,且征地拆迁工作繁琐。采用内部衬砌薄壁不锈钢或者钢管来修复受损管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但是为了保证输水能力,不锈钢和钢管均采用薄壁管道进行内衬,因此在薄壁管道直接与盲板连接处的焊口比较脆弱,不能承受介质的运行压力。目前国内外尚无专业方法处理薄壁钢制管道直接与盲板连接处的焊缝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包括依次焊接而成的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焊接固定于管道,第三管部固定于盲板,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的内径均与管道内径相同,第一管
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的壁厚依次增大,呈阶梯结构,第一管部的壁厚大于管道壁厚,第三管部的外径小于盲板的外径。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的长度相同。进一步,所述第二管部的壁厚为第一管部壁厚的2倍,第三管部的壁厚为第一管部壁厚的3倍。进一步,所述管道、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之间的焊接坡口为V型坡口。进一步,所述V型坡口的角度为6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具有以下优势:此过渡节避免了原薄壁钢制内衬管与盲板直接焊接所产生的焊缝质量问题,以及不能承受介质运行压力的问题,使焊口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使得焊口受力均匀,从而使管道能够承受介质的运行压力。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部;2-第二管部;3-第三管部;4-管道;5-盲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包括依次焊接而成的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所述第一管部1焊接固定于管道4,第三管部3固定于盲板5,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内径均与管道4内径相同,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壁厚依次增大,呈阶梯结构,第一管部1的壁厚大于管道4壁厚,第三管部3的外径小于盲板5的外径。所述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管部2的壁厚为第一管部1壁厚的2倍,第三管部3的壁厚为第一管部1壁厚的3倍。所述管道4、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之间的焊接坡口为V型坡口。V型坡口的角度为60°。其中一种最优实施例为:管道4、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壁厚依次为3.5mm、6mm、12mm和18mm,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长度均为220mm,保证薄壁内衬钢制管道与盲板连接的安全可靠。主要焊接方法为:第一管部1和第二管部2对接焊外焊1次、内焊2次,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对接焊外焊2次、内焊3次。此种方法能够增加过渡节使焊口受力均匀,增加过渡节保证焊口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

【技术保护点】
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焊接而成的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所述第一管部(1)焊接固定于管道(4),第三管部(3)固定于盲板(5),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内径均与管道(4)内径相同,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壁厚依次增大,呈阶梯结构,第一管部(1)的壁厚大于管道(4)壁厚,第三管部(3)的外径小于盲板(5)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焊接而成的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所述第一管部(1)焊接固定于管道(4),第三管部(3)固定于盲板(5),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内径均与管道(4)内径相同,第一管部(1)、第二管部(2)和第三管部(3)的壁厚依次增大,呈阶梯结构,第一管部(1)的壁厚大于管道(4)壁厚,第三管部(3)的外径小于盲板(5)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内衬钢质管道与盲板连接的过渡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中奇陈宝强阚国峰王宝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