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390141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聚乙醇酸较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胶
,具体说是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薄膜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需要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尤其是聚己内酯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很好,细胞在其骨架上也能正常生长,并且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并且可低温成型,但是单独的聚己内酯材料降解速度慢,在体内需要12~24个月以上才能降解完全,初始强度高,力学强度持续时间长,虽然能保证粘连组织的有效隔离,但是分解速度过慢,手术后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优选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以重量份计,将乳酸200~500份和三亚甲基碳酸酯100份置于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辛酸亚锡0.15~0.3份,抽真空后在140~160℃下反应24~48小时,得到反应液;②向步骤①所得反应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乙醇搅拌得到沉淀,将所得沉淀在40~50℃下真空干燥45~50小时,得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所述反应液、二氯甲烷和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1~3ml;③将步骤②所得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加入二氯甲烷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④将分子量为9~11万的聚乙醇酸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m的聚乙醇酸颗粒;⑤将步骤④所得聚乙醇酸颗粒1~3份加入到步骤③所得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悬液,将所得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槽中,在20~30℃下将二氯甲烷挥发5~8小时,得到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优选的,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辛酸亚锡的重量比为400:100:0.2。优选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用途,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聚乙醇酸较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采用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经过反复的试验探究,分子量适中,即保证了薄膜在植入前期的强度,降低了人体的不适反应,又能保证了薄膜植入后4~6周破碎,8周左右大部分降解成较小碎片,随PGA降解,膜形成通透的微孔,可以使组织液通过,为组织修复提供营养,微孔的存在也可以加快膜的破碎和分解,保证初期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后期材料吸收代谢时间,降低植入异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本专利技术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优选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以重量份计,将乳酸200~500份和三亚甲基碳酸酯100份置于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辛酸亚锡0.15~0.3份,抽真空后在140~160℃下反应24~48小时,得到反应液;②向步骤①所得反应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乙醇搅拌得到沉淀,将所得沉淀在40~50℃下真空干燥45~50小时,得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所述反应液、二氯甲烷和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1~3ml;③将步骤②所得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加入二氯甲烷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④将分子量为9~11万的聚乙醇酸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m的聚乙醇酸颗粒;⑤将步骤④所得聚乙醇酸颗粒1~3份加入到步骤③所得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悬液,将所得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槽中,在20~30℃下将二氯甲烷挥发5~8小时,得到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优选的,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辛酸亚锡的重量比为400:100:0.2。优选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用途,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本专利技术聚乙醇酸的粉碎温度为-40~-80℃,可采用液氮或制冷剂降温。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g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15g组成厚度为2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μm,分子量为9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万。实施例2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3g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g组成厚度为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200μm,分子量为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20万。实施例3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2g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11g组成厚度为1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80μm,分子量为10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2万。实施例4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5g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12g组成厚度为6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50μm,分子量为10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5万。实施例5实施例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4.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以重量份计,将乳酸200~500份和三亚甲基碳酸酯100份置于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辛酸亚锡0.15~0.3份,抽真空后在140~160℃下反应24~48小时,得到反应液;②向步骤①所得反应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乙醇搅拌得到沉淀,将所得沉淀在40~50℃下真空干燥45~50小时,得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马丽霞董浩王传栋王勤王宪朋杜旭朱爱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