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的分流管及制冷设备,涉及制冷技术领域,能够增加分流管上分流孔的设置数量,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冷媒的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冷媒的分流管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调在普通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冷媒一般需要经过分流管分流进入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分流管上通常设置有多个分流孔,每个分流孔对应一个换热器中冷媒的系统流路。现有技术中的分流管一般如图1或图2所示,图1中的分流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分流孔01分布在其管壁02上;图2中的分流管一端开口,另一端连接有分配器03,分流孔01分布在分配器03上。参考图1和图2可知,分流管上能够设置的分流孔01的数量与分流管的尺寸直接相关,例如图1中分流管长度越长,能够设置的分流孔01的数量就越多;或者图2中分流管的管径越大,分流管端口上连接的分配器03的尺寸就越大,分配器03上能够设置的分流孔01的数量就越多。然而,当空调内部的空间较小时,分流管的设置尺寸会受到限制,这样会导致分流管上能够设置的分流孔01的数量较少,进而导致空调的制冷系统无法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管,能够增加分流管上分流孔的设置数量,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换热器和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分流管;所述换热器中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均与所述分流管上的一个所述第一分流孔或所述第二分流孔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媒的分流管及制冷设备,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管通过一端设置第一分流孔,在管壁上设置第二分流孔,使得分流管上能够设置的总分流孔的数量增多,进而可以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的分流管10,如图3至图5所示,分流管10的一端11开口,另一端12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
13;分流管10的管壁14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参考图3所示,分流管10的一端11开口,所述开口端11用于与待分流的冷媒主管连接。分流管10的另一端12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13;分流管10的管壁14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15,这样从开口端11流进分流管10的冷媒会从多个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流出,达到分流的目的。这样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管通过一端设置第一分流孔,在管壁上设置第二分流孔,使得分流管上能够设置的总分流孔的数量增多,进而可以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进一步的,参考图3至图5所示,分流管10的管壁14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端口中心方向凹陷而形成的贴合部分,所述贴合部分将所述端口分割成多个第一分流孔13。图3为分流管10的斜视图,图4为分流管10的右视图,图5为分流管10的正视图。参考图3至图5所示,分流管10的另一端12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13,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13通过挤压所述端口处的管壁14而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专门的挤压模具挤压所述端口处的管壁14,使得所述端口处的管壁14具有将所述端口分割成多个第一分流孔13的贴合部分。利用挤压所述端口处的管壁14来形成多个第一分流孔13,操作简单,实现方便,并且由于不需要设置额外部件,因而生产成本较低。进一步的,分流管10的一端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一周与分流管10的内壁或外壁一周密封连接;多个第一分流孔13均分布在所述挡板上。通过在分流管10的一端设置挡板,在挡板上开设第一分流孔13,流进分流管10内的冷媒会从挡板上的第一分流孔13流出,实现分流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分流管10的管径尺寸,挡板上一般开设2~4个第一分流孔13。较佳的,多个第一分流孔13均匀分布在所述挡板上。这样可以使得流向每个第一分流孔13中的冷媒量比较均匀,同时使得在每个第一分流孔13上连接分流支
管时,安装比较方便。参考图3所示,在分流管10的管壁14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15,第二分流孔15一般为拉伸孔。由于拉伸孔在制作时毛边在外,这样防止了第二分流孔15的制作毛边位于管壁14的内侧时,制作毛边对分流管10内的冷媒流动所造成的阻碍。一般情况下,第二分流孔15的设置数量为2~4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的设置数量之和需要等于制冷设备所需的系统流路的数量。较佳的,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的孔径相等。这样可以保证经过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分流出去的每一个系统流路的冷媒量比较均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分流孔13和第二分流孔15的孔径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参考图6所示,每个第一分流孔13和每个第二分流孔15上均连接有分流支管16。所述分流支管16用于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相连。分流管10的开口端11处设置有管接头17和管接螺母18,管接头17和管接螺母18用于与待分流的冷媒主管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媒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管通过一端设置第一分流孔,在管壁上设置第二分流孔,使得分流管上能够设置的总分流孔的数量增多,进而可以实现较多系统流路的冷媒分流,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参考图7所示,包括换热器20和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分流管;所述换热器20中设置有多个换热管21,每个所述换热管21均与所述分流管10上的一个所述第一分流孔或所述第二分流孔连通。所述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空调或冷柜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所述换热器20可以是管翅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或其他利用冷媒介质换热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示例的,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口处具有多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管壁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端口中心方向凹陷而形成的贴合部分,所述贴合部分将所述端口分割成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一周与所述分流管的内壁或外壁一周密封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均分布在所述挡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为2~4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锐,郝正成,陈禹贵,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