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9872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林业施肥施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本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目标蔬菜的茎部敷贴农药载体,得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步骤(2):在步骤(1)所制得的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颈部外表面,包裹不透水材料,得包裹目标蔬菜;步骤(3):选取针对蔬菜病虫害靶标对象的内吸性农药,向所述农药载体内定量填注;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内吸性农药在蔬菜植株内的传导特性,提出了敷贴农药载体、蔬菜茎部包裹式的施药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内吸性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其使用次数及使用量,进一步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并且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林业施肥施药
,特别涉及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蔬菜产业升级,我国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不断上升,蔬菜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而化学农药传统使用方法也造成了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抗药性和耐药性上升,次要病虫害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新型内吸性农药品种越来越丰富,在蔬菜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内吸性农药可通过植物的种子、根、茎或叶等部位吸收进入植株体内,并在植株体内传导扩散至植株各部位,使为害该部位的病虫害得到控制。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传统施药方式有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喷雾、撒施、灌根)和叶面处理(喷雾、喷粉、烟雾),上述现有施药方式长期使用存在诸多缺点,如受环境如土壤吸附、风雨冲刷等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农药浪费现象严重;大量消耗水资源;环境(空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严重;对天敌影响较大,致使生态失衡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目标蔬菜的茎部敷贴农药载体,得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步骤(2):在步骤(1)所制得的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颈部外表面,包裹不透水材料,得包裹目标蔬菜;步骤(3):选取针对蔬菜病虫害靶标对象的内吸性农药,向所述农药载体内定量填注;作为一种针对性具体实施,步骤(1)所的农药载体为脱脂棉球,其贴服部位为目标植物茎秆的基部;所述的不透水材料为封口膜,其包裹后上下两端需扎紧密封。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1)所述目标蔬菜为茄子。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3)所述的内吸性农药为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配制成的浓度为50mg/L溶液。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3)所述的注射器注射次数为3次,每次注射农药剂量为5mL。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1)所的农药载体为脱脂棉球,其贴服部位为目标植物茎秆的基部;所述的不透水材料为
封口膜,其包裹后上下两端需扎紧密封。作为另一种针对性具体实施,步骤(1)所的农药载体为脱脂棉球,其贴服部位为目标植物茎秆的上部;所述的不透水材料为封口膜,其包裹后上下两端需扎紧密封。作为该实施的具体优化,步骤(1)所述目标蔬菜为甘蓝。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3)所述的内吸性农药是浓度为50mg/L氯虫苯甲酰胺溶液。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3)所述的内吸性农药是浓度为50mg/L乙基多杀菌素溶液。作为该实施的进一步具体优化,步骤(3)所述的注射器注射次数为3次,每次注射农药剂量为3mL。如此设计,本方法可以扩展发散为针对不同蔬菜病虫害,可直接在蔬菜茎部施用内吸性农药的新技术,即在植株茎部一定部位敷贴农药载体,根据不同蔬菜作物生育期病虫害发生动态,针对主要病虫害种类,加入相对应的内吸性农药,并在外部用不透水材料进行密封包裹,通过蔬菜作物对农药进行内吸扩散,到达作用部位,作用于防治对象,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病虫害发生前对蔬菜植株进行施药处理,降低蔬菜产品的产量损失;(2)节省水资源;(3)农药施药量少;(4)施药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药效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之久,可降低用药频率;(5)农药无飘移、无流失,对环境无污染;(6)避免了农药与有益天敌的直接接触,对天敌无伤害;(7)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根据内吸性农药在蔬菜植株内的传导特性,提出了敷贴农药载体、蔬菜茎部包裹式的施药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内吸性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其使用次数及使用量,进一步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并且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茎部施药方式与其他施药方式对茄子蓟马的防治效果比较;图2是实施方式2中茎部施药方式下三种不同药剂对甘蓝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1)实施例材料:本实施例于2015年10月在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大棚中进行,比较了叶面喷雾法和茎部包裹式施药两种方法对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的防治效果。使用药剂为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茄子种植方式为深沟高厢,长畦栽培,每畦双行,株距0.5m,小行距0.4m,大行距0.9m。各处理种植品种、栽培期、生长期、密度一致,中耕除草、水肥等均按常规管理。(2)药液配制: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配制成浓度为50mg/L溶液,待用。(3)施药方法及用药量:(1)叶面喷雾:将已配制好的药液均匀喷雾在茄子植株上,667m2用药液量60L,株用药液量约20mL,重复3次。(2)茎部施药:本例采用脱脂棉裹茎法,将脱脂棉敷贴在茄子(90日株龄)茎秆基部,并用封口膜(5cm×10cm)包裹,并扎紧上下两端,用注射器分别取5mL药液注射在脱脂棉内,每处理重复3次。(4)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1、3、7、10、14d分别调查存活总数。5、数据统计:采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计算校正防效,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显著性测验(Tukey’s HSD test),显著水平为P<0.05。下例统计方法同。6、结果与分析:如图1所示,两种施药方式条件下,第1d茎部用药防效低于叶面喷雾,表明叶面喷雾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第3d茎部用药校正防效为95%,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叶面喷雾防效。3~14d茎部用药方式下噻虫嗪对茄子植株上的蓟马均保持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叶面喷雾第7天后防治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显著低于茎部用药方法的防效。由该实施例可知,两种施药方式下噻虫嗪对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叶面喷雾有较好的速效性,但3d后校正防效低于茎部用药方法。茎部用药方法用药量小于叶面喷雾4倍,但药后持效期显著偏长,在茄子整个生育期蓟马防治中可明显降低用药次数。实施方式2:(1)实施例材料:本实施例于2015年10月在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将甘蓝种子播于盛有营养土的营养钵(10×10cm)中,当幼苗发育至3~4片真叶时移栽到花盆(20×20cm)内让其继续生长。选择生长健康、长势一致、60d左右的甘蓝苗作为供试植株。2、药液配制:分别将以上三种药剂配制成浓度为50mg/L的溶液,待用。3、施药方法及用药量:本例采用脱脂棉裹茎法,将脱脂棉敷贴在甘蓝苗茎秆上,并用封口膜包裹,扎紧下端。通过注射器向脱脂棉内注射药剂3mL,让药液停留于脱脂棉中缓慢内吸进入蔬菜植株。完成施药后将封口膜上端密封,以避免注入的药液泄露。以3mL清水
作为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4、调查方法:施药前将供试甘蓝罩于小型蚊帐内,接入试虫成虫,24h后取出,并调查植株上虫卵基数,施药后3、5、7、10、13d调查活虫数。5、结果与分析:如图2所示,三种药剂茎部用药对小菜蛾幼虫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目标蔬菜的茎部敷贴农药载体,得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步骤(2):在步骤(1)所制得的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颈部外表面,包裹不透水材料,得包裹目标蔬菜;步骤(3):选取针对蔬菜病虫害靶标对象的内吸性农药,向所述农药载体内定量填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目标蔬菜的茎部敷贴农药载体,得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步骤(2):在步骤(1)所制得的敷贴有农药载体的目标蔬菜颈部外表面,包裹不透水材料,得包裹目标蔬菜;步骤(3):选取针对蔬菜病虫害靶标对象的内吸性农药,向所述农药载体内定量填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技术,其特征是:步骤(1)所的农药载体贴服部位为目标植物茎秆的基部;所述的不透水材料包裹后上下两端需扎紧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技术,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目标蔬菜为茄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施用技术,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内吸性农药为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配制成的浓度为50mg/L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蔬菜茎部农药包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升云王攀杨帆周利琳望勇刘小明李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