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燃料供给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728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压燃料供给泵包括:安装在形成于泵壳的凹处,界定出泵的加压室的缸、和与缸滑动配合,对加压室内的流体进行加压的柱塞,构成为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对被吸入到加压室内的燃料加压并将其从加压室排出。缸由具有顶部的圆筒部件形成,在该圆筒部件的内侧划分形成有上述加压室,形成于泵壳的燃料吸入通路穿过缸到达加压室,形成于泵壳的燃料排出通路穿过缸与加压室连接。通过作用于缸的燃料压力将缸按压在泵本体上密封固定。能够去除用于固定缸的保持架和铆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燃料供给泵,特别涉及缸构成为杯状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许公开2007-231959号公报中记载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通过将杯(在日本特开2007-231959号中称为塞(plug))和圆筒状的缸嵌合在设置于泵壳的凹处的内侧圆筒面(内周面)部而形成加压室,包括该杯的缸是借由缸保持架的螺栓推力而被压接固定在泵壳的内周面的结构。此外,记载有:杯和缸可以设为一体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1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嵌合在泵壳的内侧圆筒面(内周面)部的杯和缸如果不借由缸保持架等其他部件承受推力而被压接、保持,则不能固定。因此,需要将缸保持架设置在泵壳下部,导致部件数增加,高压燃料供给泵整体的大小增加。在对燃料加压时,压力在脱离泵壳的方向上施加于用作加压室的一部分的缸,所以随着燃料的排出压力增大,需要使缸保持架的固定力增加,担心的是,缸保持架变大和变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小型轻量、高压化和可靠性高的高压燃料供给泵。具体而言,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缸保持架的机构。此外,提供一种用于防止缸因燃料的排出压力而移动的机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使缸成为杯状并嵌合在泵壳的凹处的内侧圆筒面(内周面)部,用缸的内侧圆筒面(内周面)部和顶部形成加压室,从而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由此在使燃料的排出压力(加压室内压力)高压化的情况下,缸也借由加压室内的压力在泵壳方向上被压接,所以能够使缸保持架简化,实现小型轻量和高压化。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的一例。图2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图。图3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图,表示与图2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图4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柱塞2和缸的尺寸。图5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放大图,表示未对电磁线圈52通电的状态。图6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放大图,表示对电磁线圈52通电的状态。图7是现有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放大图,表示未对电磁线圈52通电的状态。图8表示将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0装入泵壳1前的子组件状态。图9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法兰41和衬套43的外观图。该图仅示出法兰41和衬套43,未示出其他部件。图10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焊接部41a部附近的放大图。图11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焊接部41a部附近的放大图,与图11相比进一步放大。图12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图。图13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图。图14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图。图15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横截面图。图16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横截面图,表示缸的固定位置与图15不同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用图1至图1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中,被虚线包围的部分表示高压泵的泵壳1,表示该虚线内示出的机构、部件一体地安装在高压泵的泵壳1中。燃料箱20的燃料基于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以下称为ECU)的信号被进给泵21汲取,加压至适当的进给压力并通过吸入配管28送往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吸入口10a。通过吸入口10a后的燃料,通过固定在吸入接头101内的过滤器102,进而经由吸入流路10b、金属膜片式阻尼器(diaphragm damper)9、低压燃料室10c到达构成容量可变机构的电磁驱动型阀机构30的吸入口30a。吸入接头101内的吸入过滤器102具有防止燃料箱20至吸入口10a之间存在的异物因燃料流而吸收到高压燃料供给泵内的作用。图4是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放大图,是未对电磁线圈53通电的无通电状态。图5是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放大图,是对电磁线圈53通电的通电状态。在泵壳1,形成有用于收纳在中心处包含加压室11的缸6的凹处,并且以与该加压室11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孔30A。柱塞杆31包括吸入阀部31a、杆部31b、衔铁(anchor)固定部31c这三部分,衔铁35通过焊接部37b焊接固定在衔铁固定部31c。弹簧34如图所示嵌入到衔铁内周35a和第一芯部内周33a,在将衔铁35和第一芯部33拉开的方向上产生弹簧34的弹力。阀座32包括吸入阀座部32a、吸入通路部32b、压入部32c、滑动部32d。压入部32c压入固定在第一芯部33。吸入阀座部32a压入固定在泵壳1,通过该压入部将加压室11与吸入口30a完全隔断。第一芯部33通过焊接部37c焊接固定在泵壳1,将吸入口30a与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外部隔断。第二芯部36通过焊接部37a固定在第一芯部33,将第二芯部36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完全隔断。此外,在第二芯部36,设置有磁节流(orifice)部36a。在未对电磁线圈53通电的无通电的状态下,且吸入流路10c(吸入口30a)与加压室11之间的流体没有差压时,柱塞杆31借由弹簧34,成为如图4所示向图中右方移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吸入阀部31a与吸入阀座部32a接触的闭阀状态,吸入口38被封闭。当借由后述的凸轮(cam)5的旋转,柱塞2处于向图2的下方移位的吸入工序状态时,加压室11的容积增加,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降低。在该工序中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低于低压燃料室10c(吸入口30a)的压力时,在吸入阀部31a产生燃料的流体差压所致的开阀力(使吸入阀部31a向图1的左方移位的力)。借由该流体差压所致的开阀力,吸入阀部31a克服弹簧34的作用力而开阀,被设定成打开吸入口38。流体差压较大时,吸入阀部31a完全打开,衔铁31成为与第一芯部33接触的状态。流体差压较小时,吸入阀部31a不完全打开,衔铁31与第一芯部33不接触。在该状态下,来自ECU27的控制信号被施加于电磁吸入阀机构30时,在电磁吸入阀机构30的电磁线圈53中流过电流,在第一芯部33与衔铁31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作用力。其结果是,磁作用力向图中的左方施加于柱塞杆31。吸入阀部31a完全打开时,保持其开阀状态。另一方面,吸入阀部31a未完全打开时,促进吸入阀部31a的开阀运动,使吸入阀部31a完全打开,所以衔铁31成为与第一芯部33接触的状态,之后维持该状态。其结果是,吸入阀部31a维持打开吸入口38的状态,燃料从吸入口30a通过阀座32的吸入通路部32b、吸入口38流入加压室11内。在维持对电磁吸入阀机构30施加输入电压的状态下,柱塞2结束吸入工序,柱塞2转移到向图2的上方移位的压缩工序时,磁作用力依然被保持,因此吸入阀部31a仍然保持开阀的状态。加压室11的容积随着柱塞2的压缩运动而减少,但是该状态下,已经被吸入加压室11的燃料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口38返回吸入流路10c(吸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包括:有底筒状的缸;在所述缸内配置成能够往复运动的柱塞;和在内周面侧收纳有所述缸的泵壳,在所述泵壳的所述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缸的外周面抵接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包括:有底筒状的缸;在所述缸内配置成能够往复运动的柱塞;和在内周面侧收纳有所述缸的泵壳,在所述泵壳的所述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缸的外周面抵接的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真悟齐藤淳治臼井悟史早谷政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