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进行伸缩操作、并且在碰撞事故的二次碰撞时,由于冲击载荷,使得内柱和转向轴一起收缩来吸收冲击能量的转向柱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转向柱装置,在专利文献1(WO2012/000593A1)所记载的第一现有例的转向柱装置101中,如图1所示,具备:固定于车体侧的外柱103;配设为在外柱103内沿车辆前后方向能够移动的内柱104;以及将内柱104紧固于外柱103的紧固部件105。内柱104通过使设置于内柱104上的限制部件173与设置于紧固部件105的操作轴151上的锁定部件153抵接,来规定移动范围(伸缩位置调整范围)。限制部件173设定为,当对限制部件173施加了设定值以上的载荷时因与锁定部件153卡合的锁定板154而断裂。由于限制部件173断裂,内柱104能够超过伸缩的移动范围而向前方移动。并且,专利文献2(JP2005-001517A)所记载的第二现有例的转向柱装置201中,如图2所示,限制部件273与紧固部件205的操作杆25连接,配设为相对于内柱204能够出没。限制部件273在紧固部件205将外柱203紧固于内柱204的锁定状态下保持于从内柱204离开的位置,且在紧固部件205是锁定解除状态下向限制内柱204的移动范围的位置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第一现有例的转向柱装置101的限制部件173那样的结构中,在内柱104收缩的中途,使限制部件173断裂,因而有在吸收冲击能量的中途冲击吸收载荷瞬间增大的问题。并且,通过成为专利文献2所示的第二现有例的转向柱装置201的限制部件273那样的结构,能够消除专利文献1所面临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外柱(3),其具有筒形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内柱(4),其具有筒形状且能够沿筒轴方向移动地插入于上述外柱(3)的内部;锁定装置(5),其具有操作杆(51a),该操作杆(51a)能够向将上述内柱(4)紧固于上述外柱(3)的锁定位置和能够沿上述外柱(3)的筒轴方向调节上述内柱(4)的解除位置进行操作;限制部件(73),其从上述外柱(3)的外周面侧贯通上述外柱(3)的筒壁,配设为保持在能够与上述内柱(4)卡合的限制位置,且能够从上述限制位置脱离;辅助限制部件(64a),其与上述限制部件(73)卡合,保持于将上述限制部件(73)保持于上述限制位置的保持位置;以及结合装置(5b),其在上述锁定装置(5)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将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结合于上述内柱(4),在对上述内柱(4)沿筒轴方向施加了设定值以上的载荷时,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和上述内柱(4)一起移动,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与上述限制部件(73)的卡合解除,从而上述限制部件(73)从能够与上述内柱(4)卡合的上述限制位置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7 JP 2015-066656;2015.03.30 JP 2015-068011.一种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外柱(3),其具有筒形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内柱(4),其具有筒形状且能够沿筒轴方向移动地插入于上述外柱(3)的内部;锁定装置(5),其具有操作杆(51a),该操作杆(51a)能够向将上述内柱(4)紧固于上述外柱(3)的锁定位置和能够沿上述外柱(3)的筒轴方向调节上述内柱(4)的解除位置进行操作;限制部件(73),其从上述外柱(3)的外周面侧贯通上述外柱(3)的筒壁,配设为保持在能够与上述内柱(4)卡合的限制位置,且能够从上述限制位置脱离;辅助限制部件(64a),其与上述限制部件(73)卡合,保持于将上述限制部件(73)保持于上述限制位置的保持位置;以及结合装置(5b),其在上述锁定装置(5)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将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结合于上述内柱(4),在对上述内柱(4)沿筒轴方向施加了设定值以上的载荷时,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和上述内柱(4)一起移动,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与上述限制部件(73)的卡合解除,从而上述限制部件(73)从能够与上述内柱(4)卡合的上述限制位置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73)从下方朝向上方贯通上述外柱(3)的上述筒壁地配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施力部件(74),该施力部件(74)从上述限制位置侧朝向上述限制部件(73)与上述内柱(4)的卡合解除的脱离位置侧对上述限制部件(73)进行施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限制部件(64a)是冲击吸收部件(64),其由线条材料构成,利
\t用上述锁定装置(5)的操作轴(51)而折回,且向车辆前方延伸配置,一端经由上述结合装置(5b)固定于上述内柱(4),上述限制部件(73)由上述冲击吸收部件(64)的另一端侧端部保持于上述限制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狭缝(31),其沿筒轴方向贯通上述外柱(3)的筒壁;一对夹持部(32),它们立设于上述狭缝(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坂阳太,足立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