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德发专利>正文

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9515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道路结构,尤其能使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不等、不拥堵、无红绿灯指挥迅速通过的人车各行其道的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一字形路口段、丁字形路口段和十字形路口段,所述一字形路口段包括水平的人行道上侧或者下侧设有交措的双向通行道;所述丁字形路口段包括水平的人行道、主干道和次干道,所述主干道的人行道上侧设有上行双向道,所述主干道的人行道下侧设有第一下行道,下行道供主干道和次干道上的车辆进行左转和右转弯行驶;所述十字路口段包括设置在人行道上方的相互交叉的横向双向道和纵向双向道,人行道下方设置的第二下行道,第二下行道供十字路口段上车辆的左转弯和右转弯,实现城市交通无红绿灯设置,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道路结构,尤其能使道路上各个方向驶来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不等、不拥堵、无红绿灯指挥迅速通过的人车各行其道的城市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一般都采用红绿灯来调节城市内通过交通道路路口的车辆和人流,以疏导交通。长期以来,城市道路规划的丁字路口或是十字路口等的设置都是同一平面的交叉设置,这种人流和车流混合的道路通行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红绿灯变幻时,导致车流量和人流量相继排队交叉等候滞留,大大降低了交通的效率,如果红绿灯发生故障,上述情况就更为严重,所以路口交通堵塞是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次人或车抢道,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公开号为CN101545233A(申请日2009年9月30日)的专利公开了三叉路口免红绿灯高架桥的快速通道,它采用单层高架方式,在三叉路口的三个方向原有道路的不能直行车道上架设上桥及下桥车道,供左右转的车辆通行,在可直行的道路上架设上桥、下桥和U型高架通道,供直行及左右转的车辆通行,U型车道供左转车聊通行,以上的通道设计虽然避免了任何车的相互滞留等待,但是结构复杂,而且在原道路上设计上下桥两层,高度有限,一方面不利于高度过高的车辆通行,另一方面比较考验机动车的爬坡性能,不利于通行。公开号为CN1837480A(申请日2006年9月27日)的专利公开了无红绿灯的通行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包括纵横交叉的纵向车道个横向车道,两者呈立体交措构造,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其中一个车道由两车道交叉处前方的水平路面向上延伸至另一车道后方的水平路面,在水平路面的纵向车道或横向车道位于交叉路口外侧设有连接至与之垂直车道的右转弯道,在紧邻交叉路口外侧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上沿水平路面各设有一个人行横道,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在人行横道处由人行横道下方通过。该结构设计的无红绿灯交通系统分为原马路的上行道和下行道,但是不在同一竖直立体面上,导致占用的公共系统面积大,建造时工程量大,不利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并且人行道分布在四周,遇到十字路口时需要到对面去要经过两个以上的人行道,通行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取消红绿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并且为行人提供安全方便的道路通行条件,减少交通事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字形路口段、丁字形路口段和十字形路口段,所述一字形路口段包括平层的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上方或者下方设有交错的双向通行道;所述丁字形路口段包括平层的人行道、主干道和次干道,所述人行道分别平行置于主干道和次干道上,所述主干道的人行道上方设有上行双向道,所述主干道上的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一下行道,所述第一下行道包括上行双向道上侧的主一左转道和双向道下侧的主一右转道,所述主一左转道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左转道,所述主一右转道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右转道,所述次干道左侧设有与主一右转道连通的次一右转道,所述次一右转道右侧设有与主二右转道连通的次二左转道;次一右转道内侧设有次二左转道,次二左转道内侧设有次一左转道,次一左转道与主一左转道连通,主二左转道与次二左转道;所述十字路口段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所述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上设有平层的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上方设有与横向车道同向的横向双向道,所述人行道上方设有与纵向车道同向的纵向双向道,所述横向双向道置于纵向双向道下方,所述横向车道包括第一横主道和对称右侧的第二横主道,所述纵向车道包括第一纵主道和对称下侧的第二纵主道,所述横向双向道横跨第一横主道和第二横主道,所述纵向双向道纵跨第一纵主道和第二纵主道,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二下行道,所述第二下行道包括设在第一横主道上的横向双向道下侧的第二左转横道,所述第二左转横道下侧设有第二右转横道;还包括设在第二纵主道上的纵向双向道左侧的第一左转纵道,所述第一左转纵道左侧设有与第二右转横道连接的第一右转纵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纵主道上的纵向双向道右侧的第二左转纵道,所述第二左转纵道右侧设有第二右转纵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横主道上的横向双向道下侧且与第二左转横道对称的第三左转横道,所述第三左转横道下侧设有与第二右转纵道连通的第三右转横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横主道上的横向双向道上侧且与第一左转纵道连通的第四左转横道,所述第四左转横道上侧设有第四右转横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纵主道上的纵向双向道右侧且与第二左转横道连通的第三左转纵道,所述第三左转横道右侧设有与第四右转横道连通的第三右转纵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纵主道上的纵向双向道左侧且与第三左转横道连通的第四左转纵道,所述第四左转纵道左侧设有第四右转纵道;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横主道上的横向双向道上侧且与第四右转纵道连接的第一右转横道,所述第一右转横道下侧设有置于人行道下方且与第二左转纵道连通的第一左转横道。采用上述结构的技术方案,车辆通行的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设计结构简单,线路清晰,利用原道路进行建设,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取消了城市交通系统中红绿灯的设置,避免了在等待红绿灯造成的交通拥堵,使城市交通通畅,也减少了喇叭造成的噪音污染,车辆有序的在车道上行驶无需随意变道,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人行道设置在水平路面上,将行人的通行权放在首位,为行人提供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过马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将直行的车辆分布到人行道上方行驶,左右转弯的车辆分布到人行道下方行驶,层次鲜明,利用空间结构改善交通,有利于城市规划发展,并且在车辆通行量大的地方可将双向通行道、上行双向道、横向双行道和纵向双向道设为双行双车道、双行六车道及以上。进一步限定,所述人行道两侧设有护栏,为了防止行人在行走时掉落进下行道中。进一步限定,所述人行道宽度至少为3m,保障足够人流量的通行和安全。进一步限定,所述一字形路口段在人行道上侧设有双向通行道,供车辆来往行驶,工程量在人行道上侧设置比在下侧设置的工程量小,容易构建,在原路上进行搭建即可完成,不用耗时耗工程在下侧建设,建造过程中也对通行带来不便。进一步限定,所述一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双向通行道的高度至少为2.5m。进一步限定,所述丁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上行双向道的高度至少为2.5m,所述十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横向双向道的高度至少为2.5m,所述十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纵向双向道高度至少为5.5m;所述丁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第一下行道的高度至少为4.5m,所述十字形路口段的人行道与第二下行道的高度至少为4.5m。所有上行道高度的设置既能使车辆能轻松的驶过,也能保证下方行人通过的安全,下行道高度的设置保证下行的车辆顺利通过。进一步限定,所述丁字形路口段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外周设有丁字形路口段环道,因为主二左转道左转的车辆和次一左转道、主一左转道左转的车辆要交汇,在取消红绿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事故,所述建造立柱形成环道,车辆进行绕行,既可以缓解车流量,又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限定,所述十字形路口段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外周设有十字形路口段环道,因为第二下行道左转和右转的车辆容易交叉汇车,所以环道构成十字路口转弯绕行的道路结构,避免左右转弯的车辆交叉行驶,每条道路上的车辆只能进行左转弯和右转弯绕行,无红绿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字形路口段(1)、丁字形路口段(2)和十字形路口段(3),所述一字形路口段(1)包括平层的人行道(5),所述人行道上方或者下方设有交错的双向通行道(4);所述丁字形路口段包括平层的人行道(5)、主干道和次干道,所述人行道分别平行置于主干道和次干道上,所述主干道的人行道上方设有上行双向道(6),所述主干道上的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一下行道,所述第一下行道包括上行双向道(6)上侧的主一左转道(7)和双向道(6)下侧的主一右转道(8),所述主一左转道(7)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左转道(14),所述主一右转道(8)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右转道(13),所述次干道左侧设有与主一右转道(8)连通的次一右转道(9),所述次一右转道(9)右侧设有与主二右转道(13)连通的次二左转道(12);次一右转道(9)内侧设有次二左转道(10),次二左转道(12)内侧设有次一左转道(11),次一左转道(11)与主一左转道(7)连通,主二左转道(14)与次二左转道(10);所述十字路口段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所述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上设有平层的人行道(5),所述人行道(5)上方设有与横向车道同向的横向双向道(17),所述人行道上方设有与纵向车道同向的纵向双向道(18),所述横向双向道(17)置于纵向双向道(18)下方,所述横向车道包括第一横主道(20)和对称右侧的第二横主道(30),所述纵向车道包括第一纵主道(50)和对称下侧的第二纵主道(40),所述横向双向道(17)横跨第一横主道(20)和第二横主道(30),所述纵向双向道(18)纵跨第一纵主道(50)和第二纵主道(40),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二下行道,所述第二下行道包括设在第一横主道(2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下侧的第二左转横道(23),所述第二左转横道(23)下侧设有第二右转横道(24);还包括设在第二纵主道(4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左侧的第一左转纵道(42),所述第一左转纵道(42)左侧设有与第二右转横道(24)连接的第一右转纵道(41);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纵主道(4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右侧的第二左转纵道(43),所述第二左转纵道(43)右侧设有第二右转纵道(44);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横主道(3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下侧且与第二左转横道(23)对称的第三左转横道(32),所述第三左转横道(32)下侧设有与第二右转纵道(44)连通的第三右转横道(31);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横主道(3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上侧且与第一左转纵道(42)连通的第四左转横道(33),所述第四左转横道(33)上侧设有第四右转横道(34);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纵主道(5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右侧且与第二左转横道(23)连通的第三左转纵道(52),所述第三左转横道(52)右侧设有与第四右转横道(34)连通的第三右转纵道(51);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纵主道(5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左侧且与第三左转横道(32)连通的第四左转纵道(53),所述第四左转纵道(53)左侧设有第四右转纵道(54);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横主道(2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上侧且与第四右转纵道(54)连接的第一右转横道(21),所述第一右转横道(21)下侧设有置于人行道下方且与第二左转纵道(43)连通的第一左转横道(22)。...

【技术特征摘要】
1.人性化无红绿灯城市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字形路口段(1)、丁字形路口段(2)和十字形路口段(3),所述一字形路口段(1)包括平层的人行道(5),所述人行道上方或者下方设有交错的双向通行道(4);所述丁字形路口段包括平层的人行道(5)、主干道和次干道,所述人行道分别平行置于主干道和次干道上,所述主干道的人行道上方设有上行双向道(6),所述主干道上的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一下行道,所述第一下行道包括上行双向道(6)上侧的主一左转道(7)和双向道(6)下侧的主一右转道(8),所述主一左转道(7)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左转道(14),所述主一右转道(8)对称右侧设有主二右转道(13),所述次干道左侧设有与主一右转道(8)连通的次一右转道(9),所述次一右转道(9)右侧设有与主二右转道(13)连通的次二左转道(12);次一右转道(9)内侧设有次二左转道(10),次二左转道(12)内侧设有次一左转道(11),次一左转道(11)与主一左转道(7)连通,主二左转道(14)与次二左转道(10);所述十字路口段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所述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上设有平层的人行道(5),所述人行道(5)上方设有与横向车道同向的横向双向道(17),所述人行道上方设有与纵向车道同向的纵向双向道(18),所述横向双向道(17)置于纵向双向道(18)下方,所述横向车道包括第一横主道(20)和对称右侧的第二横主道(30),所述纵向车道包括第一纵主道(50)和对称下侧的第二纵主道(40),所述横向双向道(17)横跨第一横主道(20)和第二横主道(30),所述纵向双向道(18)纵跨第一纵主道(50)和第二纵主道(40),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第二下行道,所述第二下行道包括设在第一横主道(2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下侧的第二左转横道(23),所述第二左转横道(23)下侧设有第二右转横道(24);还包括设在第二纵主道(4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左侧的第一左转纵道(42),所述第一左转纵道(42)左侧设有与第二右转横道(24)连接的第一右转纵道(41);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纵主道(40)上的纵向双向道(18)右侧的第二左转纵道(43),所述第二左转纵道(43)右侧设有第二右转纵道(44);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横主道(30)上的横向双向道(17)下侧且与第二左转横道(23)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发杨馥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德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