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用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259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外用安全气囊。提供一种切实吸收保护对象的碰撞能量的车外用安全气囊。车外用安全气囊具有:安全气囊主体(4),其在沿汽车(M)的前挡玻璃(W)的侧缘部配置的前支柱(P)的前侧以从前支柱(P)的下端(Pa)侧沿前支柱(P)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偏置部(5),其将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附近向下方偏置,以使沿前支柱(P)向上方展开的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沿前支柱(P)向下方后退,在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间部与前支柱(P)之间形成空隙(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外用安全气囊,尤其涉及一种以沿着前支柱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的车外用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以往,在行人等保护对象与汽车碰撞时,会使用车外用安全气囊,保护保护对象免受碰撞的冲击。一般而言,车外用安全气囊折叠收纳在汽车中,通过向内部注入展开气体而展开。该展开的车外用安全气囊挡住保护对象时,会根据来自保护对象的压力而变形,以此能够吸收保护对象的碰撞能量。作为车外用安全气囊,例如,沿着在汽车中坚硬地形成的前支柱而展开的安全气囊已经实用化。在此,前支柱形成为沿前挡玻璃的侧部延伸,谋求一种以切实覆盖前支柱而不会从该前支柱偏离的形式展开的车外用安全气囊。因此,作为以切实覆盖前支柱的形式展开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行人等保护装置,其设置有以覆盖前围上板的中央附近的形式膨胀的第一安全气囊,和以在第一安全气囊的两侧覆盖前支柱的形式膨胀的第二安全气囊。该行人等保护装置首先开始第一安全气囊的膨胀,第二安全气囊与膨胀的第一安全气囊接触并沿前支柱向上方膨胀,因此第二安全气囊能够被第一安全气囊引导着沿前支柱膨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3851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的行人等保护装置难以充分吸收保护对象的碰撞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吸收保护对象的碰撞能量的车外用安全气囊,以消除这种现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外用安全气囊,具有: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沿汽车的前挡玻璃的侧缘部配置的前支柱的前侧以从前支柱的下端侧沿前支柱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偏置部(付勢部),其使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附近向下方偏置,以使沿前支柱向上方展开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沿前支柱向下方后退,在安全气囊主体的中间部与前支柱之间形成空隙。优选地,偏置部具有连接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附近与根部附近之间的系绳。另外,优选地,偏置部具有在安全气囊主体的中间部局部提高纤维伸缩性的高伸缩性纤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偏置部通过以使沿前支柱向上方展开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沿前支柱向下方后退的方式将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向下方偏置来在安全气囊主体的中间部与前支柱之间形成空隙,因此能够提供切实吸收保护对象的碰撞能量的车外用安全气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外用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碰撞检测部和安全气囊控制部的方框图;图3是表示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因偏置部的偏置而后退的样子的图;图4为表示用安全气囊主体挡住保护对象的样子的图;图5是表示由高伸缩性纤维构成的偏置部的图;图6是表示高伸缩性纤维变形的样子的图;图7是表示设置了由内部系绳构成的偏置部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图;图8是表示设置了具有波纹结构的扩张部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图;图9是表示设置了产生松弛的扩张部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图。符号说明1 车外用安全气囊2 收纳部3 充气器4 一对安全气囊主体5、21、22 偏置部6 通气孔7 碰撞检测部8 安全气囊控制部23、24 扩张部M 汽车W 前挡玻璃P 一对前支柱Pa 前支柱的下端Pb 前支柱的上端H 前车盖S 空隙C 保护对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外用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该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向汽车M的外侧展开的车外用安全气囊1,配置在汽车M的前车盖H的后缘部附近、收纳车外用安全气囊1的收纳部2,以及配置在收纳部2内的充气器3。在此,汽车M沿前挡玻璃W的两侧缘部配置有一对前支柱P,同时以从前挡玻璃W的下缘部附近向前方突出并覆盖汽车M的前部的方式配置有前车盖H。车外用安全气囊1具有:向一对前支柱P的前侧展开的一对安全气囊主体4、将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附近向下方偏置的偏置部5、以及配置在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央部附近的通气孔6。安全气囊主体4以从一对前支柱P的下端Pa向上端Pb延伸的形式展开,根部固定于收纳部2。当安全气囊主体4从收纳部2中露出时,以从前支柱P的下端Pa侧沿前支柱P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偏置部5由连接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附近与根部附近之间的外部系绳构成,设置为在安全气囊主体4内沿着与前支柱P相对的后部在上下方向延伸。该偏置部5将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附近向下方偏置以使沿前支柱P向上方展开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沿前支柱P向下方后退,将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与根部之间,即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间部向上方抬起。通气孔6用于减少安全气囊主体4的内部压力,当内部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打开,将安全气囊主体4内的展开气体向外部放出。收纳部2配置在汽车M的前车盖H的下侧,收纳车外用安全气囊1。充气器3与安全气囊主体4的根部连接,向安全气囊主体4的内部注入展开气体。通过从充气器3注入展开气体,安全气囊主体4通过前车盖
H的后缘部与前挡玻璃W的下缘部之间的空隙向车外展开。另外,如图2所示,汽车M配置有检测保护对象的碰撞的碰撞检测部7,充气器3通过安全气囊控制部8与该碰撞检测部7连接。碰撞检测部7依次检测汽车M前方存在的保护对象,例如,可以向保护对象照射激光来检测保护对象,或者根据从摄像机得到的图像检测保护对象等。安全气囊控制部8根据从碰撞检测部7得到的检测信息,判定保护对象是否会与汽车M碰撞。当安全气囊控制部8判定保护对象会碰撞时,根据其碰撞部位计算保护对象到达前支柱P的时间,在其到达时间内通过充气器3展开安全气囊主体4。下面,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运作进行说明。首先,当行人及骑自行车的人等保护对象接近汽车M的前部时,如图2所示,搭载于汽车M的碰撞检测部7会检测到保护对象。接着,根据碰撞检测部7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安全气囊控制部8判定保护对象的碰撞,同时计算与汽车M碰撞并被弹开的保护对象到达前支柱P的到达时间。而且,安全气囊控制部8根据计算出的到达时间,让充气器3向安全气囊主体4内注入展开气体。由此,安全气囊主体4通过前车盖H的后缘部与前挡玻璃W的下缘部之间的空隙向车外露出,以从前支柱P的下端Pa侧沿前支柱P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此时,由于从充气器3注入到安全气囊主体4内的展开气体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安全气囊主体4向上方延伸的势头超过偏置部5的偏置力,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主体4沿着前支柱P以从根部到前端部呈直线状延伸的形式展开。安全气囊主体4沿前支柱P呈直线状延伸后,如图3所示,通过偏置部5的偏置,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沿前支柱P向下方后退,伴随着该后退,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间部向从前支柱P离开的方向抬起。由此,安全气囊主体4的后部与前支柱P之间可以产生空隙S。需要说明的是,当安全气囊主体4沿着前支柱P以从根部到前端部呈
直线状延伸的形式展开时,可以从通气孔6等放出展开气体,减少安全气囊主体4的内部压力,由此,能够通过偏置部5的偏置使安全气囊主体4的前端部顺畅地向下方后退。如此,通过向前支柱P的前侧展开的安全气囊主体4,如图4所示,可以挡住与汽车M碰撞并被弹向前支柱P的保护对象C。此时,挡住保护对象C的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间部因来自保护对象C的压力而变形,消除与前支柱P之间产生的空隙S。而且,当空隙S被完全消除且安全气囊主体4的中间部与前支柱P抵接时,安全气囊主体4被推压到前支柱P上,发生较大变形。如此,在安全气囊主体4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外用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沿汽车的前挡玻璃的侧缘部配置的前支柱的前侧以从所述前支柱的下端侧沿所述前支柱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以及偏置部,其以使沿所述前支柱向上方展开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沿所述前支柱向下方后退的方式使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附近向下方偏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中间部与所述前支柱之间形成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1 JP 2015-0707731.一种车外用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沿汽车的前挡玻璃的侧缘部配置的前支柱的前侧以从所述前支柱的下端侧沿所述前支柱向上方延伸的形式展开;以及偏置部,其以使沿所述前支柱向上方展开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前端部沿所述前支柱向下方后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基继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