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压力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与金属中框,该金属中框容置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该压力触控装置还包括,力感测薄膜;以及隔垫结构,该隔垫结构位于该力感测薄膜与该金属中框之间;其中,当分别施加相同的外力于该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时,该隔垫结构使该力感测薄膜对应于该不同区域的部分的电容变化量相同。藉由隔垫结构的形状及排列方式的设计,使得当使用者按压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时,不同区域的电容变化量相似,从而有效提高压力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超级笔记本电脑的主要人机交互手段。触控屏根据不同的触控原理可分为电阻触控屏、电容触控屏、红外触控屏和表面波(SAW)触控屏等四种只要类型。其中,电容触控屏具有多点触控的功能,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和透过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优越,同时随着工艺的逐步成熟,良品率得到显著提高,电容屏价格日益降低,目前已成为中小尺寸信息终端触控交互的主要技术。传统的触控技术都是平面式,只有X轴及Y轴,随着科技的发展,压力触控技术Force Touch被引入平面式触控技术中来,相当于在平面式触控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Z轴的功能,类似于3D触控效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不仅是对传统操作方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而且压力触控技术Force Touch的引入必然可实现更多功能,带来更多样化的操作体验。图1为现有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1、背光模组12以及金属中框13,金属中框13用以容置显示面板11和背光模组12,背光模组12面对金属中框13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力感测薄膜14,力感测薄膜14通过黏着层15贴附于前述表面上,较佳的,背光模组12还具有平面结构的背铁壳(未图示),力感测薄膜14为贴附于背铁壳的表面上,且金属中框13面对力感测薄膜14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另外,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还包括盖板16,其设置于显示面板11上用以保护位于盖板16下方的元件。其中,力感测薄膜14例如为具有第一电极的导电薄膜,且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之间具有间隙。当外界施加压力于盖板16的表面时,此时,金属中框13作为第二电极,通过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之间的间隙的改变产生电容变化量,进而控制装置例如IC可以确定压力的位置和大小,并使得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执行相关的功能。然后,受限于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结构特性,当使用者用相同的压力F(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按压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的不同区域,例如为图1中所示的中间区域Center和边缘区域Edge,边缘区域围绕中间区域,力感测薄膜14对应于中间区域否认部分相对金属中框13的形变程度与力感测薄膜14对应于边缘区域的部分相对金属中框13的形变程度并不相同,这是由于,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的边缘区域相对于中间区域存在更多的固定元件例如胶框、黏着层等,进而导致边缘区域的形变程度远小于中央区域的形变程度。图2A与图2B为现有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边缘区域与中央区域的电容变化量的计算原理示意图。如图2A所示,当边缘区域受到外力F按压时,对应于边缘区域的力感测薄膜1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虚线S1所在的位置,其与金属中框13的间隙为D3,力感测薄膜14自初始位置移动至虚线S1所在位置的位移变化为D2,此时,对应于边缘区域的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之间的电容值为C1,可依据电容的计算公式1计算得到。公式1:其中,ε0为真空电容率,A为面积,d等于间隙D3的大小。如图2B所示,当中间区域受到外力F按压时,对应于中间区域的力感测薄膜1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虚线S2所在的位置,其与金属中框13的间隙为D5,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之间的位移变化为D4,此时,对应于中间区域的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的中间区域电容值为C1,可依据上述电容的计算公式1计算得到,d等于间隙D5的大小。由于,间隙D5小于间隙D3,因此,边缘区域电容值C1小于中间区域电容值C2。而在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均未受到外力按压时,金属中框13面对力感测薄膜14的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结构,且力感测薄膜14对应于中间区域的部分以及对应于边缘区域的部分分别与金属中框13之间具有相同的初始间隙D1,即力感测薄膜14与金属中框13之间具有均匀的初始电容值C,初始电容值C可依据公式1求得。其中,边缘区域的电容值的变化量△C1=边缘区域电容值C1减去初始电容值C;中间区域的电容值的变化量△C2=中间区域电容值C2减去初始电容值C;由于,C1<C2,因此,△C1<△C2。这种电容值的变换量上的差异,使得使用者在按压压力触控显示装置10的边缘区域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按压,才能被识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压力触控灵敏度降低,用户体验较差的现象。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大多使用演算法校正使得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电容值的变化量均匀化,但是,基于演算法的改善对I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技术成本的增加较为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压力触控装置,仅通过机械结构上的改良,进而使得按压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能够产生均匀的电容值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良好触控灵敏度的压力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与金属中框,该金属中框容置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力触控装置还包括,力感测薄膜;以及隔垫结构,该隔垫结构位于该力感测薄膜与该金属中框之间;其中,当分别施加相同的外力于该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时,该隔垫结构使得该力感测薄膜对应于该不同区域的电容变化量相同。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与该金属中框之间,且该力感测薄膜通过第一黏着层贴附于该背光模组的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隔垫结构为通过弯折该金属中框形成的弧形结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金属中框的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二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金属中框的该第二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或者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力感测薄膜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三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力感测薄膜的该第三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介电材料的表面涂布金属涂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与该金属中框之间,且该力感测薄膜通过第二黏着层贴附于该金属中框的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二表面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背光模组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背光模组的该第一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或者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力感测薄膜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四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力感测薄膜的该第四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介电材料的表面涂布金属涂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显示介质、第二基板以及盖板,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相对设置,该第一基板邻近该背光模组,该盖板邻近该第二基板;其中,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或者外侧;或者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或者外侧。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背光模组的该第一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金属中框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二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金属中框的该第二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介电材料的表面涂布金属涂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隔垫结构包括多个柱状结构,该多个柱状结构自该隔垫结构的中心向该隔垫结构的边缘呈阶梯状排列,且该多个柱状结构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与金属中框,该金属中框容置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力触控装置还包括,力感测薄膜;以及隔垫结构,该隔垫结构位于该力感测薄膜与该金属中框之间;其中,当分别施加相同的外力于该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时,该隔垫结构使得该力感测薄膜对应于该不同区域的电容变化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与金属中框,该金属中框容置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力触控装置还包括,力感测薄膜;以及隔垫结构,该隔垫结构位于该力感测薄膜与该金属中框之间;其中,当分别施加相同的外力于该压力触控装置的不同区域时,该隔垫结构使得该力感测薄膜对应于该不同区域的电容变化量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与该金属中框之间,且该力感测薄膜通过第一黏着层贴附于该背光模组的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垫结构为通过弯折该金属中框形成的弧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金属中框的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二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金属中框的该第二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或者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力感测薄膜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三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力感测薄膜的该第三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电材料的表面涂布金属涂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力感测薄膜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与该金属中框之间,且该力感测薄膜通过第二黏着层贴附于该金属中框的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二表面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背光模组面对该金属中框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且该隔垫结构为于该背光模组的该第一表面上涂布介电材料形成;或者该隔垫结构设置于该力感测薄膜面对该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四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章,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