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之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11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一车体,车体纵向形成有凸脊,凸脊两侧接近底盘位置向外延伸有踏板,车体朝前下方活设有一具有摇臂之驱动轮,后方两侧设有左右后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尤指提供使用者以站立的方式,经由其腰部及脚部的扭动操作,而可达到驱车前进之游戏运动器。
技术介绍
有关以扭转驱动前进之游戏运动器材,由来种类繁多,其中有以一三角板,朝前设有把手,把手连动下方之驱动轮,又该板体后方设有一坐垫,提供使用者入坐之后,经由手部左右扳转操作,使该车体达到朝前驱车前进的手操作摆动驱进车,新进有以站立的方式,由脚肢操作之立姿扭动车,其是由一板体,朝前下方设有一偏摆驱动轮,后方设有一后轮,提供使用者以踏立方式,并经腿部扭转板体,达到驱车前进的目的,由于该设计使用者必须要经过冗长的时间训练才能得到驱进的技巧,以及该踏板是位于最上方,和该前后只有两个轮体作为载动,因此非相关熟练技巧人士无法操作,而失去提供广众运用的功能,并且只能做扭转前进的操作功能,无法再做其他型式的花式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由一车体,车体纵向形成有凸脊,凸脊两侧接近底盘位置向外延伸有踏板,车体朝前下方活设有一具有摇臂之驱动轮,后方两侧设有左右后轮,藉由该左右后轮可扩大重心落置面积,和该踏板为降低之设计,而利于立姿平稳操作,进而提供轻易得到驱车前进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各轮体关系位置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关系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操作应用机构图。图5为本技术操作机动图之一。图6为本技术操作机动图之二。图7为本技术操作机动图之三。图8为本技术扭进运行线示意图。图9为昔用之双轮扭进车立体示意图。图示元件符号说明如下车体——1 夹持部——10踏板——11 轴孔——12驾驶偶——13凸脊——14夹压垫——15驱动轮——2轮体——21 摇臂——22轴柱——23 锁件——24后轮——3 左后轮——31右后轮——32车体——4驱动轮——41 惰轮——42踏板——43 偏心摇臂——44轴体——45 偏心距离——D三角形面积——A 距离——R移动长度距离——L有关昔用之扭进运动器,请参阅图9所示,是由一板状车体4,朝前下方设有一具偏心摇臂44之驱动轮41,后侧下方设有一惰轮42,上方设有一踏板43,以及该驱动轮41是经由轴体45而活接于车体4朝前下方外置,该操作方式为使用者利用该踏板43踩上之后,经由腰部及腿部的扭动交换,而使该车体达到偏摆,进而经该偏心摇臂44的掣动作用,与驱动轮之间的偏心距离相对惰轮作用,而得到移进的目的,然该方式仅设有驱动轮41及惰轮42的载动,基本上车体易于翻落,又该踏板为在最上位置,相对不利重心的落置,又该车本在操作之前,必须用例如滑雪杆的推杆方式辅助推动助跑,到达轮体的离心力,可垂直于地心之后,才能使车体直立而驱车前进,相对要停车的时候,使用者必须以跳跃的方式跳脱该车体,因此在使用上除了起步的困难以及操作过程重心不稳,和停车之前必须以跳脱方式等不利影响,而使该设计存在有多项的疏失。得是,本技术特别提供重心可平稳落置,以及适用任何阶层人士,只要能站立者皆可操作驱车前进之游戏运动器。有关本技术之详细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一车体1,该车体1纵向凸设形成有一凸脊14,两侧由凸脊14里部向外延伸有踏板11,朝前下方位置设有驱动轮2,车体后侧设有左右两后轮3,又该凸脊14,可藉由一挠性夹压垫15的装设之后,形成脚部夹持操作的夹持部10。请再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之车体1朝后设有左后轮31及右后轮32,另车体两侧形成有踏板11,朝前下方设有一偏心的驱动轮2。请再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之车体1后下方,设有后轮3,该踏板11是接近于底盘位置而设,朝前的位置设有一轴孔12,该轴孔12是提供驱动轮2所装置,该驱动轮2是由一轴柱23向下偏心连结有一摇臂22之后,再由摇臂22的末端活接轮体21,并使该轮体21中心相对轴柱23中心线位置形成有一偏心距离D,得是该轴柱23可经由该轴孔12而穿置,上方可由锁件24相对该轴柱23而活固该驱动轮2,又一驾驶偶13可固定于轴柱23的上端,以被轴柱23转动时所带动,该轴柱23是以左右顺时钟、逆时钟等双向转动,得是连动该驾驭偶的脸部,可形成左右转向偏摆,进而模拟驾驭员左右转头视察的逼真活泼样态。有关本技术之驱动原理,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首先请参阅图4,由该俯视图可看出轮体与车体1之间的关系图,该车体1后方两侧各设有左后轮31及右后轮32,朝前活接有一驱动轮2,该驱动轮2经由摇臂22而连结于轴柱23,又轴柱23的中心与轮体21的轴心形成有一偏心距离D,使用者立姿重心可落置在后侧两轮与驱动轮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积A里部,因此使该车体在静态之下,使用者即可平稳的站立在该车体的上方。请再参阅图5所示,该车体1由该凸脊14可形成夹持部10,使用者踩上踏板11之后,则可利用踩踏下压的摩擦力,或是脚尖以对夹持部10的夹压力而控制该车体的偏转运动。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车体驱进的原理为,如向左偏转操作的时候,该左后轮31形成为一圆心点,而右后轮32则会被车体带动而向上弧扫位移,又该轮体2与轴柱23之间经由摇臂22的连动,使该轮体21形成横斜向。又如图7所示,将车体1往右弧扫的时候,该轮体2与轴柱23之间形成反向动作,并使该右后轮32交互形成为圆心,而使左后轮31往上位移,又该摇臂22的作用,是在车体1转动的时候,摇臂22与轮体2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向后推压的动力,而使车体整体除了如后轮的交互切进之外,更由摇臂22相对驱动轮2与相关车体之轴柱23之间,形成一推压的力量使轴柱23位置的点向前移,而达到驱车前进的目的。而该车体前进运行的操作运行线,如图8所示,该左后轮31与右后轮32之间相对距离为R,当左后轮31向前位移的时候,则藉由右后轮32为圆心,并以该距离R为半径而向上位移,于是该距离R会形成R1、R2等以此类推之半径维持,并使左后轮右后轮形成交互切进的方式。其结果可形成一移动长度距离L,该距离L即行车的车程距离。请再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在该车体1的凸脊14侧向形成有挠性夹压垫15,该两侧夹压垫15形成为夹持部,该夹持部10是为一挠性体,而可对脚踝做保护功能,并且可受两脚踝之夹持,因此在滑行速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两脚可夹压该夹持部,并利用人体跳跃的方式可将该车体悬空带上,达成跳跃方式或是任何跳跃转向的花式操作,或滑行在运动场U形梯做跳跃转向的夹持操作,利便花式的表演。又该凸脊14的存在,可对车体整体的纵向获得机械力的补强,而方便应用塑胶质易于成形之材料制作。得是本技术之设计,特别提供重心低稳,而且任何初学者可在停车的状态之下,而轻易站立在车体上方,仅有腰部及腿部的配合扭动,即可使该车体达到驱车前进的目的,其阶层可从幼小孩童到成年者,而提供任何阶层年龄之人士皆可轻易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一车体,车体纵向形成有凸脊,凸脊两侧接近底盘位置向外延伸有踏板,车体朝前下方活设有一具有摇臂之驱动轮,后方两侧设有左右后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在该车体朝前相关驱动轮的轴柱上端,可利用轴柱而连动一驾驶偶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姿扭进游戏运动器之改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启发智慧经济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