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使用者操纵的重物带有或不带有测量装置的训练器械,特别是一种划船运动训练机构,包括支架,操纵机构和座垫,操纵机构具有操纵杆和阻力装置,操纵杆铰接在支架上,其结构要点为:阻力装置为一种重物块,重物块与操纵杆连接,具有不易损坏、故障率低的特点,而且重物块的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在操纵杆上铰接一推胸的操纵把手,使得划船运动既能够进行划船训练又可以进行推胸训练,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运动训练机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被使用者操纵的重物带有或不带有测量装置的训练器械,特别是一种划船运动训练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划船运动训练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操纵机构和座垫3,操纵机构具有操纵杆21和阻力装置,座垫固定在支架上,操纵杆铰接在支架上,操纵杆一端具有把手,另一端与阻力装置连接,该阻力装置为一种气缸5,该气缸为长筒形的气缸,其一端铰接于支架上,气缸的活塞与操纵杆铰接,操纵机构共具有两个操纵杆和两个阻力装置,其分别位于座垫的两侧。这样,训练者坐在座垫上,手抓握在两侧操纵杆的把手上,进行划船运动的训练。但是,该划船运动训练机构的阻力装置为气缸,操纵时,气缸的缸体需绕与支架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而气缸的活塞却绕与操纵杆铰接的铰接点转动,同时,气缸的活塞又沿缸体轴向进行直线的运动,气缸各构件如此复杂的运动方式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或损坏。专利技术构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易损坏、故障率低的划船运动训练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划船运动训练机构,包括支架,操纵机构和座垫,操纵机构具有操纵杆和阻力装置,操纵杆铰接在支架上,其结构要点为阻力装置为一种重物块,重物块通过连接构件与操纵杆连接。这样,使用重物块作为划船运动训练机构的阻力装置,使用时,重物块一般不会发生故障,而且重物块的生产成本较低。阻力装置替换为重物块的改进虽然不大,却克服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划船运动训练需通过气缸提供阻力,但是,却忽略了使用气缸作为阻力装置时,气缸与支架和操纵杆的连接复杂导致气缸在动作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而长期以来对此阻力装置司空见惯,不去考虑对其进行改进,本技术克服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偏见,而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具有创造性。另外,使用重物块作为划船运动训练机构的阻力装置,划船运动训练机构的结构简单,操纵杆铰接在支架上并与重物块连接即可,这是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具体为重物块通过连接构件与操纵杆连接,该连接构件可以有以下两种选择连接构件为一种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于重物块上,另一端连接于操纵杆上。当重物块通过钢丝绳与操纵杆连接时,为保证重物块通过钢丝绳与操纵杆的连接更加顺畅,还包括如下结构。还包括滑轮组,该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一滑轮固定在操纵杆上,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第一滑轮的下方,第四滑轮固定支架上,并位于重物块的上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一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后固定在重物块上。连接构件还可以是托板操纵杆上固定一托板,将重物块固定在托板上。本技术的划船运动训练机构的操纵杆的结构可以具体为操纵杆为一种U形杆,U形的两脚为操纵杆的把手,U形杆的底部与支架铰接。操纵杆上还包括一支杆,支杆的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与重物块连接,且支杆垂直固定于U形杆的底部,并使U形杆位于支杆的铰接端和支杆与重物块的连接端之间。这样,坐在训练机构的座垫上,抓握操纵杆的把手推动操纵杆使操纵杆绕支杆与支架的铰接点转动,从而进行划船的训练。第一滑轮固定于支杆上,并位于支杆与U形杆固定点的下方。U形杆通过支杆与支架铰接,支杆与支架的铰接点相对支杆与U形杆的固定点之间具有间距,而将第一滑轮固定于支杆与U形杆固定点的下方,这样,在U形杆绕铰接点转动时,重物块能够对U形杆产生作用力,使U形杆相对铰接点具有力矩。当第一滑轮固定于支杆与U形杆固定点的下方时,固定于支架上的第二滑轮位于第一滑轮的下方,第三滑轮位于靠近重物块一侧。钢丝绳固定在支架的底部,从第二滑轮的下方绕过,再从第一滑轮的上方绕过,再绕过第三滑轮的下方,最后从第四滑轮的上方绕过与重物块固定。当重物块通过托板与操纵杆连接时,托板固定在操纵杆的支杆上,并位于支杆与支架铰接点相对的一端。这样,支杆的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固定托板,操纵杆固定在支杆的铰接端与托板之间。在托板上垂直固定一竖轴,重物块插套在竖轴上,训练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减重物块的数量。本技术的划船运动训练机构为进行划船的运动训练的机构,在操纵杆上连接另一操纵把手,则又能够进行另一种训练,从而使划船运动训练机构具有多功能。操纵杆上具有划船操纵把手和推胸操纵把手,划船操纵把手固定在操纵杆上,推胸操纵把手通过万向铰链机构与操纵杆连接。这样,在划船运动器上既可以进行划船运动也可以进行推胸运动,具有多种功能。推胸的操纵把手使用万向铰链机构连接,因此,推胸操纵把手可以任意转动,当需要进行推胸运动时,可以将推胸操纵把手转至操作位,而不使用时,又可以将其转到旁侧,从而不会妨碍划船运动。对于万向铰链机构的结构可以具体为万向铰链机构具有第一转向装置和第二转向装置,第一转向装置具有第一轴套和第一转轴,第一轴套与第一转轴套接且至少其中之一与操纵杆固接,另一则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转向装置具有第二轴套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轴套套接且至少其中之一与推胸操纵把手固接,另一则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第一转向装置的第一轴套和第一转轴及第二转向装置的第二轴套和第二转轴的结构又可以具体为第一轴套或者为一种U形套,该U形套固定在操纵杆上,第一转轴套装在U形套两脚之间,并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轴套或者为一种U形套,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并套装在U形套两脚之间,U形套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第一轴套或者为一种圆形套,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固接,并套装在圆形套内,圆形套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轴套或者为一种圆形套,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并套装在圆形套内,圆形套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当第一轴套为一种U形套时,可以将U形套固定在操纵杆上,第二轴套也为一种U形套,U形套与第一转轴固接,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当第一轴套为圆形套时,可以将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固接,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同轴,第二轴套也为一种圆形套,与第一轴套固接,并且两套的轴向空间垂直,第二转轴与推胸操纵把手固接,并与推胸操纵把手的轴向空间垂直。活动把手装置的把手不使用时,移至操纵杆的旁侧,为防止推胸操纵把手妨碍固定的划船操纵把手的操纵,这样还包括把手固定套,把手固定套固定于操纵杆上,并与万向铰链机构之间具有间距。把手固定套的结构可以具体为把手固定套为一种C形套,C形套封闭的一侧为固定端,C形套通过该固定端固定于操纵杆上。这样,活动的推胸操纵把手不使用时,可以将该把手套在固定套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划船运动训练机构使用重物块作为阻力装置,划船运动训练机构不易损坏、故障率低,而且重物块的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在操纵杆上铰接一推胸的操纵把手,使得划船运动既能够进行划船训练又可以进行推胸训练,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运动训练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操纵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有两个把手的操纵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万向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俯视图。其中,1支架 2操纵机构 21操纵杆 211划船操纵把手212推胸操纵把手 213万向铰链机构 2131第一轴套 2132第一转轴2133第二轴套 2134第二转轴 214支杆 22重物块 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划船运动训练机构,包括支架(1),操纵机构(2)和座垫(3),操纵机构(2)具有操纵杆(21)和阻力装置,操纵杆(21)铰接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阻力装置为一种重物块(22),重物块(22)通过连接构件与操纵杆(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严雄,
申请(专利权)人:刘严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