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复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69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尤指提供足部及手都进行复健的装置;乃包括由一本体,一减速机构,一传动机构等所构成,藉以利用控制马达,带动减速机构运转,其于两侧的左、右传动机构牵引各连杆,使前端的足部踏板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在足部踏板移动下,可产生手部置板与足部进行交错移动,达到提供人体足部、手部全方位运动复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式复健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尤指利用简易结构,可同时对复位者进行手部及足部运动复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坊间各大卖场、商店内,均可见到关于复健结构的机构,尤其在针对减肥或具运动功能等,本技术即讨论具运动功能方面。在具运动或具复位的机构,例如有跑步机,乃提供在室内进进行跑步运动,如扩胸机,乃在利用以手臂扩张而进进行合闭等往复运动,在前述无论何种机构,均主要提供目前繁忙无空间的族群,有短时间的运动,甚至可针对一些族群有着复健的效果,例如各型式的复健机。而在具复健机所提供的结构,均只针对某一部位来进行,举例来说,在足部复健机构上,复健者站立于踏板上端,利用足部施以力量踩踏,而在机构则产生对足部有如爬楼梯一般的上、下踩踏运作,来达到足部整体包括大腿小腿等,都能产生运动复健,但,此种结构必须由复健者自行施以力量踩踏,对于有足部无行为能力或较弱者,均无法自行操作,也就无法达到其功能。另外,还有一种走步机,系于走步机上具有移动的脚板,且在两侧设有扶栏杆,使复位者于上端利用可移动脚板,令复健者进行缓慢足部行走,以对足部单一部位进行复健,然而,在前述各种机构,大部份均使复位者以站立姿势,在复健一段时间后则必须停止,稍作休息,对产品功能而言,未能提供完整复健效果,相形之下,则必须有另一种结构产生,以能克服前述习用结构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本技术为解决前述习用缺失,乃积极研究改进,经不断试作努力,制作出电动式复健机,藉以利用控制马达带动减速机构运转,使其左、右两侧传动机构牵引各连杆,驱使前端的足部踏板进行上、下移动,今复位者于坐姿型态下,进行足部部位运动复健,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其次,于本技术传动机构适当位置处,增设具扶把的连杆,以令于足部运作同时达到手都同时间与足步进行交错运作,提供全方位复健为另一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包括由一本体,一减速机构,及一传动机构所形成,其特征在于:一本体,为容纳减速机构及传动机构,由中架、上架及底架所连接形成,并于中架中段、尾段处设有轴座;一减速机构,利用马达延伸衔接小齿轮,并以链条与大齿轮相衔接,而于大齿轮侧旁为同轴的小齿轮,此小齿轮再以另一链条与另一大齿轮相契合,该大齿轮以一转轴受前述轴座承设,并且于两侧设转盘;一传动机构,为置于减速机构左、右的两侧,分别利用连杆(31)(31’)、(32)(32’)、(33)(33’)、(34)(34’)、(35)(35’)连结;于连杆(35)(35’)前端设立踏板(36)(36’),并在连杆(34)(34’)、(35)(35’)连接处另延伸有连杆(37)(37’)、(38)(38’),其连杆(38)(38’)朝上延伸,受上架拘束移动,而在最上端则设有置板(39)(39’),以使踏板(36)(36’)与置板(39)(39’)构成一高一低的型态。本技术的优点是可藉以利用控制马达,带动减速机构运转,其于两侧的左、右传动机构牵引各连杆,使前端的足部踏板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在足部踏板移动下,可产生手部置板与足部进行交错移动,达到提供人体足部、手部全方位运动复健。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减速机构立体图。图3,系本技术传动机构立体图。图4,系本技术减速机构运转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传动机构操作实施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传动机构操作实施示意图。1本体11中架12上架13底架14轴座2减速机构21马达22小齿轮23大齿轮24小齿轮25大齿轮26链条27转轴28转盘-->3传动机构31 32 33 34 35 37 38连杆36踏板39置板31’32’33’34’35’37’38’连杆36’踏板39’置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系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尤指包括由一本体1,一减速机构2,及一传动机构3所构成,谨请参阅各图式,其中:本体1为装设减速机构2及传动机构3于内部的架体,由中架11、上架12及底架13所连接而成,并在中架11中段处及尾段处设置有轴座14,此轴座14即供减速机构2设立固定;减速机构2利用一马达21延伸衔接一小齿轮22,以链条26与大齿轮23相啮合,此大齿轮23侧旁为同轴的小齿轮24,小齿轮24再以另一链条26与大齿轮25相啮合,该大齿轮25则以一转轴27受前述轴座14承设,并于两端设有转盘28。传动机构3为置于减速机构2的两侧,为相同之件,利用连杆31 31’与转盘28相结合,其次分别利用连杆32 32’、33 33’、34 34’、35 35’联结,其中连杆32 32’中间34 34’与35 35’间均设有支点,而于连杆35 35’前端设有踏板3636’,并在连杆34 34’后端与33 33’连接点处另延伸有连杆37 37’、38 38’,其中该连杆38 38’朝上端延伸,并受上架12拘束活动,于最上端则设有置权39 39’。缘此,藉由前述各组件组合,当于操作时,以利用控制马达21激活,其马达21转动可带动牵引减速机构21内的各组件,由小齿轮22经大齿轮23小齿轮24大齿轮25顺势同轴转动转盘28,在转盘28外侧的连杆31 31’则开始运作,而该两连杆31 31’设置点并非同点,一为最高点,一为最低点,使利用连杆31 31’32 32’、33 33’、34 34’、35 35’运作,令前端的两踏板36 36’形成一个位于高位,一个位于低位的状态,如此一来,足部的踏板36 36’则一高一低,同样在另连杆37 37’、38 38’部份,系联结向上延伸形成有置板39 39’,因此,当踏板36在高位时,其置板39则位于低位,整体构成足部踏板36 36’与手都置板39 39’形成交错高低运作,可令复健者足部与手部部位持续进行移动。当然,在图标只为机构上的揭露,本技术可于本体1的上架12上设置如-->座椅型态,令复健者以坐姿情况进行手部、足部运动,而在马达21运转型态上,可以控制开关令马达21转速调整快或慢,相形之下,本技术即提供全方位复健用途,与习用技术相较之下,明显具有其利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包括由一本体,一减速机构,及一传动机构所形成,其特征在于:一本体,为容纳减速机构及传动机构,由中架、上架及底架所连接形成,并于中架中段、尾段处设有轴座;一减速机构,利用马达延伸衔接小齿轮,并以链条与大齿轮相衔接,而 于大齿轮侧旁为同轴的小齿轮,此小齿轮再以另一链条与另一大齿轮相契合,该大齿轮以一转轴受前述轴座承设,并且于两侧设转盘;一传动机构,为置于减速机构左、右的两侧,分别利用连杆(31)(31’)、(32)(32’)、(33)(33’)、(34)(34’)、(35)(35’)连结;于连杆(35)(35’)前端设立踏板(36)(36’),并在连杆(34)(34’)、(35)(35’)连接处另延伸有连杆(37)(37’)、(38)(38’),其连杆(38)(38’)朝上延伸,受上架拘束移动,而在最上端则设有置板(39)(39’),以使踏板(36)(36’)与置板(39)(39’)构成一高一低的型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式复健机,包括由一本体,一减速机构,及一传动机构所形成,其特征在于:一本体,为容纳减速机构及传动机构,由中架、上架及底架所连接形成,并于中架中段、尾段处设有轴座;一减速机构,利用马达延伸衔接小齿轮,并以链条与大齿轮相衔接,而于大齿轮侧旁为同轴的小齿轮,此小齿轮再以另一链条与另一大齿轮相契合,该大齿轮以一转轴受前述轴座承设,并且于两侧设转盘;一传动机构,为置于减速机构左、右的两侧,分别利用连杆(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丰祐
申请(专利权)人:岳丰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