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栽培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671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甘薯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具有下底、没有上盖,筐体内填充甘薯生长基质,筐体中间竖直放置3~5根捆绑在一起的秸秆;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高粱秸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的装置,适应性广,美化环境、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栽培甘薯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甘薯是营养丰富的经济作物,喜光、短日照、喜温,不耐寒,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在我国有极广大的栽培面积。
甘薯茎蔓细而长,分枝较少,叶片呈密集型,茎色有绿、紫、褐或绿中带紫色等。因为甘薯易于栽植且叶片繁盛,可以通过立体栽培方式,让甘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甘薯立体栽培是甘薯产业生产中新的栽培模式,具有节约土地、美化环境、操作简单和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等优点,是发展景观农业又一新模式。甘薯立体栽培技术包括甘薯定植物体选材与制作;甘薯生长机质配作、甘薯定植方法等。开发利用甘薯立体栽培相关装置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美化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甘薯栽培筐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甘薯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具有下底、没有上盖,筐体内填充甘薯生长基质,筐体中间竖直放置3~5根捆绑在一起的秸秆;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高粱秸秆。
进一步地,筐体的侧壁内衬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筐的底部不衬塑料布或塑料薄膜。
其中,所述筐体为柳条、藤条、荆条中的一种所编织,筐体上有疏松的大孔。
其中,所述甘薯栽培筐为圆形或椭圆形下底,下底的直径为50~80厘米,高70~90厘米。
或,所述筐体为塑料材质,筐体上有疏松的大孔。
甘薯立体栽培可选用直径60厘米、高80厘米废旧苹果筐或类似苹果筐容积的容器做为甘薯立体栽培器物。塑料材质的苹果筐通常为长方形,侧壁上的大孔尺寸为0.5cm~3cm。
甘薯生长基质采用现有的植生基质,例如加有腐熟牲畜粪便、禽畜粪便的土壤。甘薯定植前一周高温发酵腐熟肥料装筐,每立方米约装8筐,筐中间用3~5根秸秆捆成捆埋于筐内作为通气孔。
立体栽培甘薯定植期为5月上旬,定植后依据景观农业设计要求进行摆放,一般筐与筐间距为1~1.5米摆放景观道两侧。
管理促苗以形成景观。前期以促为主,甘薯苗缓苗后植株生长到团棵期追施浓度为1~1.5%的氮素液体肥促苗早发。定植后50天植株生长进入分枝期,薯块开始形成。可根据筐内墒情结合浇水追施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磷酸二氢钾液体肥,一是促植株生长健壮,二是薯块加快生长。中后期主要以查墒补墒喷施叶面肥为主,防止植株早衰延长景观观赏期。
立体栽培甘薯定植90天后随着游客或市民需要就可以採收,可满足市民需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节约土地:它适应性广,可以充分利用村边、道旁、田埂、房前屋后等闲散土地进行种植。
2、美化环境:在旅游景区道旁、民俗村街道两侧、房前屋后种植即美化环境又增加新的景观。
3、操作简单:在村边、道旁、田埂、房前屋后等闲散土地上用树枝、荆条等物体插编成直径60~80公分,高80~90公分的筐型体,四周用塑料布或地膜圈起内填充配比好甘薯生长机质即可。(筐型体也可用旧的苹果筐)。
4、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直径60~80公分,高80~90公分的筐型体定植12~15株甘薯苗,可收10~15公斤甘薯,产值约20~30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甘薯栽培筐的立体图。
图2是甘薯栽培筐的剖视图。
图中,1为筐体,2为塑料薄膜,3为甘薯生长基质,4为秸秆。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以下最佳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见设备和方法。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甘薯栽培筐,包括筐体1,筐体具有圆形下底、没有上盖,筐体内填充甘薯生长基质3,筐体中间竖直放置3~4根捆绑在一起的玉米秸秆。筐体的侧壁内衬有塑料薄膜2。
所述筐体为柳条编织,筐体上有疏松的大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甘薯栽培筐下底的直径为60厘米,高80厘米。
甘薯生长基质采用现有的植生基质,例如加有腐熟牲畜粪便、禽畜粪便的土壤。甘薯定植前一周高温发酵腐熟装筐,每立方米约装8筐,筐中间用3~5根秸秆捆成捆埋于筐内作为通气孔。
立体栽培甘薯定植期为5月上旬,薯块从筐体上的大孔插入(用筷子或铅笔将内衬的塑料薄膜捅破),定植后依据景观农业设计要求进行摆放,一般筐与筐间距为1~1.5米摆放景观道两侧。
栽培前期以促为主,甘薯苗缓苗后植株生长到团棵期追施浓度为1-1.5%的氮素液体肥促苗早发。定植后50天植株生长进入分枝期薯块开始形成,根据筐内墒情结合浇水、追施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磷酸二氢钾液体肥。一是促植株生长健壮,二是薯块加快生长。中后期主要以查墒补墒喷施叶面肥为主,防止植株早衰延长景观观赏期。
立体栽培甘薯定植90天后随着游客或市民需要就可以採收,可满足市民需求。
2012年在新城子镇塔沟民俗村进行甘薯立体栽培示范500筐,平均每筐收甘薯11.5公斤,单筐最高产24.5公斤,2104年塔沟村种植筐栽12800余筐,平均每筐收甘薯10.7公斤,总产136960公斤。甘薯立体栽培不仅为塔沟村增加经济收入,美化环境。还吸引其他民俗村及市民游客观光学习。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具有下底、没有上盖,其特征在于,筐体内填充甘薯生长基质,筐体中间竖直放置3~5根捆绑在一起的秸秆;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高粱秸秆;筐体的侧壁内衬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所述筐体为柳条、藤条、荆条中的一种所编织,筐体上有疏松的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薯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具有下底、没有上盖,其特征在于,筐体内填充甘薯生长基质,筐体中间竖直放置3~5根捆绑在一起的秸秆;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高粱秸秆;筐体的侧壁内衬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
所述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崑徐向东张志国王利征韩玉明周继华梅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