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8650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包括:将由熔点或粘流温度较低的热塑性基体树脂、熔点或粘流温度较高的热塑性成纤树脂以及加工助剂组成的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干燥;将干燥好的所述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按照质量分数,基体相含量95‑55%,成纤相含量5‑45%,加工助剂0‑5%的比例分别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或按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初步预混合后再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在多螺杆挤出机内熔体温度低于成纤相聚合物的熔点或粘流温度工艺条件下熔融挤出,之后浸入水槽中冷却处理,经切粒机造粒,制备出原位微纤共混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生产工艺容易控制,生产效率高,且可高效地制备具有明显应变硬化现象的原位微纤共混物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属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多螺杆挤出机的原位拉伸-剪切交替流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原位微纤共混物备受关注,特别是热塑性聚合物(TP)/热塑性聚合物(TP)原位微纤化共混物,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分散相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以颗粒状分散到基体中,机头挤出物再经过后续热拉伸,分散相在外界拉伸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取向形成纤维状形态并经冷却定型,从而获得高性能的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目前制备这种原位微纤复合材料主要有两种方法:“熔融挤出-固相拉伸-退火处理”法和“熔融挤出-热拉伸-淬火”法,前者生产效率极低,大多只适合作为理论研究方法,后者共混物历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多辊子热拉伸、淬冷、切粒等步骤,相对前者具有工艺连续性、易于操作、生产效率高,在查阅到的有关原位微纤共混物制备的专利和文献中主要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后者,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2532831 A(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利用原位成纤法制备ABS/PET合金材料的方法)公开了利用该方法制备的ABS/PET合金,拉伸和冲击强度得到有效地提高。虽然“熔融挤出-热拉伸-淬火”法是现今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主要方法,但其生产过程需要后牵伸装置,设备成本及生产成本较高,工艺控制复杂,且受牵伸比限制,原位微纤直径较粗,长径比小,共混物的性能提高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生产工艺容易控制,生产效率高,且可高效地制备具有明显应变硬化现象的原位微纤共混物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由熔点或粘流温度较低的热塑性基体树脂、熔点或粘流温度较高的热塑性成纤树脂以及加工助剂组成的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干燥;步骤2:将干燥好的所述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按照质量分数,基体相含量95-55%,成纤相含量5-45%,加工助剂0-5%的比例分别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或按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初步预混合后再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在多螺杆挤出机内熔体温度低于成纤相聚合物的熔点或粘流温度工艺条件下熔融挤出,之后浸入水槽中冷却处理,经切粒机造粒,制备出原位微纤共混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多螺杆挤出机是指一个挤出机筒中同时安装的螺杆根数大于2的挤出机。如一个机筒中同时安装三根螺杆的三螺杆挤出机,或同时安装四根螺杆的四螺杆挤出机等。在聚合物共混加工中,随挤出机中螺杆根数增加,物料经历的高剪切啮合区或拉伸区会成倍增加,使用多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改性能显著提高聚合物熔体所经历的剪切或拉伸历程,改善共混物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效果。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螺杆挤出机指全啮合的倒三角形三螺杆挤出机,长径比大于15。倒三角形全啮合三螺杆挤出机与同向旋转全啮合双螺杆挤出机相比,啮合区由1个增加到三个,物料在流道内经历的高剪切和拉伸几率大大增加。此外,独特的中心区流道横截面积沿挤出方向呈周期性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循环变化,对物料形成交替的拉伸-剪切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为采用一字型排列的三螺杆挤出机,长径比大于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为采用四螺杆挤出机或更多根数的多螺杆挤出机。优选地,所述的成纤相的熔点或粘流温度高于基体相的熔点或粘流温度至少25℃。优选地,所述的基体相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ABS等中的一种,所述的成纤相为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氟乙烯、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等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加工助剂是抗氧剂和润滑剂。主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或者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任意一种,辅抗氧剂为粉状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润滑剂包括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外润滑剂为含氟类高聚物;内润滑剂为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钡等。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基体相ABS干燥温度设定为80℃,干燥时间为4小时;成纤相PA66干燥温度设定为120℃,干燥时间为8小时;成纤相PET和PBT干燥温度设定为140℃,干燥时间为10小时;成纤相PTFE干燥温度设定为180℃,干燥时间为4小时;成纤相TLCP干燥温度设定90℃,干燥时间12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利用多螺杆挤出机中交替演绎的剪切-拉伸流场,同步实现基体相和成纤相的细化共混和成纤相的原位成纤,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成本,适应工业化生产。(2)可以联合控制多螺杆挤出机的温度、螺杆转速、分散相含量和喂料量,以定量控制原位纤微长径比,实现纤维形态可控,从而制备具有高应变硬化,且应变硬化系数可控的原位微纤共混物。附图说明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理解,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方法中采用的倒三角形三螺杆挤出机螺杆排列示意图(a)、一字型三螺杆挤出机螺杆排列示意图(b)、四螺杆挤出机螺杆排列示意图(c);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方法中采用的倒三角形三螺杆挤出机(TTSE)中心区轴向拉伸流场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5是实施例2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6是实施例3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7是实施例4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8是实施例5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9是对比例1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10是对比例2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11是对比例3制备的微纤共混物中的原位纤维形貌SEM图。图12是部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拉伸粘度-时间图(图(a))与应变硬化系数-时间关系图(图(b))。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工艺流程图。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原位微纤共混物经真空干燥后取样,置于温度为基体相的良溶剂中刻蚀回流12~24小时将基体相溶解,并将未溶解的原位微纤用乙醇洗净干燥制样做SEM测试,观察纤维形态,并用统计学软件Image-Pro Plus 6.0统计图片中的纤维直径和长径比,统计相同标尺下的200根纤维直径和对应长度,并按照公式L/D计算长径比,并求取平均直径与长径比。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原位微纤共混物用密炼机将成纤相都稀释成5%含量(温度设定比相应基体相熔点高20℃,转速50rpm,时间5min),然后制成规格参数(长*宽*高)为60*10*0.5mm的薄片,在Haake流变仪上进行拉伸流变测试(拉伸速率为0.05s-1),得到对应的拉伸粘度,并按公式(1)计算出应变硬化系数,其中η+(t)为线性黏弹范围内的剪切黏度(在应变速率为0.001s-1的剪切初始试验得到),相应数据见表1。 χ = η e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由熔点或粘流温度较低的热塑性基体树脂、熔点或粘流温度较高的热塑性成纤树脂以及加工助剂组成的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干燥;步骤2:将干燥好的所述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按照质量分数,基体相含量95‑55%,成纤相含量5‑45%,加工助剂0‑5%的比例分别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或按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初步预混合后再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在多螺杆挤出机内熔体温度低于成纤相聚合物的熔点或粘流温度工艺条件下熔融挤出,之后浸入水槽中冷却处理,经切粒机造粒,制备出原位微纤共混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挤出制备原位微纤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由熔点或粘流温度较低的热塑性基体树脂、熔点或粘流温度较高的热塑性成纤树脂以及加工助剂组成的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干燥;步骤2:将干燥好的所述原位微纤共混物原料按照质量分数,基体相含量95-55%,成纤相含量5-45%,加工助剂0-5%的比例分别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或按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初步预混合后再加入螺杆根数大于2的多螺杆挤出机中,在多螺杆挤出机内熔体温度低于成纤相聚合物的熔点或粘流温度工艺条件下熔融挤出,之后浸入水槽中冷却处理,经切粒机造粒,制备出原位微纤共混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螺杆挤出机为长径比大于15的倒三角形全啮合三螺杆挤出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春玲黄英何亚东姜李龙康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