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8628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2:08
第二齿形成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被能够在管柱轴方向X上移动的支点旋转支承,上述第二部分形成有与第一齿啮合的第二齿,该第一齿与上套筒一体移动。在相对于与管柱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引导第二部分的引导机构包括支承于下套筒的导轴和由设置于第二部分并沿倾斜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引导孔。引导孔的第二端部配置在正交方向上比第一端部更远离第二齿且在比第一端部更靠管柱轴方向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0-254204号公报的转向装置中,在随着调节杆的操作绕支承轴旋转的偏心凸轮的外周设置有波形凹凸部。通过将波形凹凸部按压于内管柱的平坦的上表面来实现伸缩锁定。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假定如下新构造:使绕支点旋转的第二齿相对于沿内管柱的管柱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齿啮合来实现伸缩锁定,在二次碰撞时,在第一齿与第二齿的啮合状态下,例如使支承第二齿的部件断裂,产生冲击吸收载荷。在该情况下,存在若二次碰撞时第二齿相对于第一齿的啮合松动,则无法获得所需的冲击吸收载荷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所需的冲击吸收载荷的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转向轴,其能够在管柱轴方向上伸缩;管柱套筒,其能够在上述管柱轴方向上伸缩,且包括下套筒和嵌合于上述下套筒的上套筒;第一齿形成部件,其在上述管柱轴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第一齿并与上述上套筒一体移动;第二齿形成部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被绕支点旋转支承,所述支点能够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移动且向与所述管柱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离开并形成有通过与所述第一齿啮合来实现伸缩锁定的第二齿;以及引导机构,其在相对于上述正交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引导上述第二部分,上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承于所述下套筒的导轴、和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并供所述导轴插通且沿所述倾斜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引导孔,该引导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配置在
所述正交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端部更远离所述第二齿且在比所述第一端部更靠所述管柱轴方向的上方,所述引导机构构成为,在二次碰撞时上述导轴被经由啮合状态的上述第一齿与上述第二齿的载荷剪断,由此允许上述第一齿形成部件与上述第二齿形成部件的一体移动。附图说明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素,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简要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沿着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齿形锁定机构的简要分解立体图。图5(a)、图5(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齿形锁定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图5(a)表示啮合状态,图5(b)表示啮合解除状态。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二次碰撞时的齿形锁定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导轴即将剪断之前的状态。图7(a)、图7(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二次碰撞时第二齿形成部件以及支承第二齿形成部件的构造的动作的齿形锁定机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图7(a)表示脱离前的状态,图7(b)表示脱离后的状态。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二次碰撞时的齿形锁定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导轴即将剪断之前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1的简要侧视图。参照图1,
转向装置1具备转向轴3和转向机构5。在转向车轮等转向操纵部件2连结着转向轴3的一端(轴向上端)。转向机构5经由中间轴4等与转向轴3连结。转向机构5是与转向操纵部件2的转向操纵联动而对转向轮(未图示)进行转向的诸如齿轮齿条机构。转向操纵部件2的旋转经由转向轴3以及中间轴4等传递至转向机构5。传递至转向机构5的旋转转换为未图示的齿条轴的轴向移动。由此,转向轮被转向。转向轴3例如具有通过花键嵌合、细齿嵌合而嵌合为能够相对滑动的筒状的上半轴3U和下半轴3L。转向操纵部件2连结于上半轴3U的一端。转向轴3在管柱轴方向X上能够伸缩。转向装置1具备将转向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中空的管柱套筒6。管柱套筒6具备上套筒7和下套筒8。上套筒7是筒状的内套筒。下套筒8是与上套筒7嵌合的筒状的外套筒。转向轴3插通于管柱套筒6内,经由多个轴承9、10被管柱套筒6支承为能够旋转。上套筒7经由轴承9在管柱轴方向X上能够一同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上半轴3U。下套筒8经由轴承10将下半轴3L支承为能够旋转。上套筒7相对于下套筒8在管柱轴方向X上移动。由此,管柱套筒6能够与转向轴3一起在管柱轴方向X上伸缩。转向装置1具备固定托架14、倾斜中心轴15、管柱托架16。固定托架14固定于车身13。倾斜中心轴15被固定托架14支承。管柱托架16固定于下套筒8的外周,被倾斜中心轴15支承为能够旋转。管柱套筒6以及转向轴3能够以作为倾斜中心轴15的中心轴线的倾斜中心CC为支点而沿倾斜方向Y转动(倾斜)。通过使转向轴3以及管柱套筒6绕倾斜中心CC转动(倾斜)能够调整转向操纵部件2的位置(所谓的倾斜调整)。通过使转向轴3以及管柱套筒6在管柱轴方向X上伸缩,能够调整转向操纵部件2的位置(所谓的伸缩调整)。转向装置1具备托架17和紧固机构18。托架17包括固定于车身13的安装板24。紧固机构18通过对一体地设置于下套筒8的管柱轴方
向X的上部的一对被紧固部19进行紧固来实现倾斜锁定以及伸缩锁定。如图1以及转向装置1的简要立体图图2所示,紧固机构18包括紧固轴21和操作杆20。紧固轴21插通于托架17的倾斜用长孔23,对一对被紧固部19进行紧固。操作杆20是旋转操作紧固轴21的操作部件。紧固轴21的中心轴线C1相当于操作杆20的旋转中心。如图2所示,下套筒8包括从管柱轴方向X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狭缝26。一对被紧固部19配置于狭缝26的两侧。夹紧一对被紧固部19,由此下套筒8能够弹性地缩径。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托架17具备安装板24和一对侧板22。安装板24安装于车身13。一对侧板22从安装板24的两端向倾斜方向Y的下方延伸。下套筒8形成有在管柱轴方向X上延伸的引导槽27。在引导槽27嵌合有固定于上套筒7的被引导突起28。引导槽27边经由被引导突起28对上套筒7的轴向移动进行引导,边对上套筒7相对于下套筒8的旋转进行限制。引导槽27的管柱轴方向X的端部(未图示)与被引导突起28抵接。由此,能够防止上套筒7从下套筒8的脱离。下套筒8的一对被紧固部19配置于一对侧板22之间,呈分别沿着对应的侧板22的内侧面22a的板状。各侧板22的内侧面22a与各自对应的被紧固部19的外侧面19a对置。在下套筒8的各被紧固部19形成有由供紧固轴21插通的圆孔构成的第一插通孔29。紧固轴21、下套筒8、上套筒7以及转向轴3倾斜调整时在倾斜方向Y上一体地移动。紧固轴21由插通托架17的两侧板22的倾斜用长孔23以及下套筒8的两被紧固部19的第一插通孔29的螺栓构成。设置于紧固轴21的一端的大径的头部21a被固定为能够与操作杆20一体旋转。紧固机构18夹装在紧固轴21的头部21a与一方的侧板22之间。紧固机构18还具备力转换机构30,该力转换机构30将操作杆20的操作扭矩转换为紧固轴21的轴力(用于紧固一对侧板22的紧固力)。力转换机构30包括旋转凸轮31和一方的紧固部件32。旋转凸轮31被连结为能够与操作杆20一体旋转。旋转凸轮31相对于紧固轴21在紧固轴21的中心轴方向亦即紧固轴方向J的移动被限制。一方的紧固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具备:转向轴,其能够在管柱轴方向上伸缩;管柱套筒,其能够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伸缩,且包括下套筒和嵌合于所述下套筒的上套筒;第一齿形成部件,其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第一齿并与所述上套筒一体移动;第二齿形成部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绕支点旋转支承,所述支点能够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移动且向与所述管柱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离开并形成有通过与所述第一齿啮合来实现伸缩锁定的第二齿;以及引导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正交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承于所述下套筒的导轴、和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并供所述导轴插通且沿所述倾斜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引导孔,该引导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配置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端部更远离所述第二齿且在比所述第一端部更靠所述管柱轴方向的上方,所述引导机构构成为,在二次碰撞时所述导轴被经由啮合状态的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载荷剪断,由此允许所述第一齿形成部件与所述第二齿形成部件的一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1 JP 2015-0724291.一种转向装置,其具备:转向轴,其能够在管柱轴方向上伸缩;管柱套筒,其能够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伸缩,且包括下套筒和嵌合于所述下套筒的上套筒;第一齿形成部件,其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第一齿并与所述上套筒一体移动;第二齿形成部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绕支点旋转支承,所述支点能够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移动且向与所述管柱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管柱轴方向上离开并形成有通过与所述第一齿啮合来实现伸缩锁定的第二齿;以及引导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正交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承于所述下套筒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作田雅芳长谷笃宗明法寺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