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535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两个车门铰链,所述两个车门铰链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以将所述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车锁,所述车锁装设在所述后侧,所述车锁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以及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车门铰链连接,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上的不同于所述车锁的一个连接点连接,以在车门本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审美的不断变化,汽车的外观造型也各不相同,这往往导致在满足外观造型的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安装结构的位置设置,从而可能导致安装结构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汽车的车门是通过铰链安装至车身上的。通常情况下,每个车门在其前侧设置两个铰链,以分担车门的重量和满足安装强度要求。两个铰链安装在车门上的位置、以及两个铰链之间的间距影响每个铰链的受力大小,从而决定了铰链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当为了满足车门的造型要求而导致两个铰链安装在车门上的位置、以及两个铰链之间的间距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时,车门的使用性能将大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两个车门铰链,所述两个车门铰链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以将所述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车锁,所述车锁装设在所述后侧,所述车锁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以及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上的一个连接点连接,以在车门本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车锁的位置不重合。优选地,所述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车门本体的长度,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门本体的长度的1/3。优选地,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车锁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与汽车的B柱加强梁的位置对应。优选地,所述两个车门铰链分别通过一个对应的车门铰链支架装设在所述前侧,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车门铰链支架连接。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车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车门10车门本体11前侧12后侧20车门铰链21车门铰链支架30车锁40连接点41第一防撞梁42第二防撞梁L1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2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车门本体长度d车门铰链间距50B柱加强梁60车门门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铰链的安装位置和间距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图1为本技术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门(1),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10,其中,车门本体10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11,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12;两个车门铰链20,两个车门铰链20间隔地装设在前侧11,以将车门1开合地装设在汽车车身上;车锁30,车锁30装设在后侧12,车锁30与两个车门铰链20一起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以及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车门铰链20连接,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以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其中连接点40的位置与车锁30的位置不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锁30与两个车门铰链20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其用于通过两个车门铰链20承载整个车门本体10的重量。其中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与车门本体10的面积之比越大时,每个车门铰链20上承载的重量越小。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与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以及车门本体10的长度L成正比。其中,前侧11和后侧12之间的距离即为车门本体10的长度L。当车门本体10的长度L固定时,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越大,则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越大。在目前的制造标准中,在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大于等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时,才能满足其支撑整个车门的安装强度要求。但是当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小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时,由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占整个车门本体10的面积过小,使其不足以支撑整个车门的重量,导致每个车门铰链20承载的车门重量过大,进而使得车门铰链20容易发生损坏。对于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小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的情况,本实施例为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提供了一个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其由大体上沿车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组成。其中,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车门铰链20连接,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则第一防撞梁41、第二防撞梁42、以及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前侧一起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装设在车门本体10的内表面,首先,其可为车门提供抵御朝向车门本体10表面的外来撞击提供强度支撑,防止车门本体10在外来撞击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变形,从而避免驾驶室内的人员收到伤害。另外,其形成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一起,为车门提供安装强度支撑,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用于分担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所承担的车门重量,减少加载在每个车门铰链20上的车门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1),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10),所述车门本体(10)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11),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12);两个车门铰链(20),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11),以将所述车门(1)装设在汽车车身上;车锁(30),所述车锁(30)装设在所述后侧(12),所述车锁(30)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以及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以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所述连接点(40)与所述车锁(30)的位置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10),所述车门本体(10)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11),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12);
两个车门铰链(20),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11),以将所述车门(1)装设在汽车车身上;
车锁(30),所述车锁(30)装设在所述后侧(12),所述车锁(30)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以及
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以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
所述连接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李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