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8371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在微电网并入配电网运行时,应用分解协调优化方法,解决配电网重构优化与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为微电网内部、微电网与微电网之间以及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提供灵活、双向的信息交互平台与技术,实现灵活的经济调度,并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网
,尤其是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远距离、高电压等级、大容量的输电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这种输电模式有利于节省发电成本,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很容易使其事故范围扩大。再者,化石能源被大量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例如温室效应,雾霾等,这与当下国家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战略格格不入。由上分析可知,当前的电力系统正承受来自潜在的大规模电网连锁故障、一次能源危机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从而促进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柴油机及微型燃气轮机等)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单机规模较小,一般以分布式发电机(distributed generator,DG)的形式通过PCC接入到中、低压系统,就近向用户提供可靠、灵活、环保的电能,实现分布式发电的“即插即用”。由于不同的分布式电源间的特性显著的差异,随着DG的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传统电网在安全稳定、运行调度和控制保护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微电网技术应运而生。微电网可以使得分布式电源灵活、高效的运行,充分挖掘分布式发电的价值和效益。微网规模介于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之间,可以联接缓冲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也可以独立运行。它是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高级形式。微网从系统观点看问题,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小型可控发输配电系统。微网具有一定的能量管理能力,通过微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成为理想的选择。微网中的DG按输出功率特性可分为间歇性电源和连续性电源两类,间歇性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其输出功率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连续性电源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等,其具有相对可靠的一次能源供给和连续的处理调节能力。使用传统方式对微电网并入配电网运行进行优化调度时,微电网及用户侧主要是被动接受上层的调度命令,或是微电网内部独立进行优化调度,而很少参与到电力系统整体优化调度中。因此本专利技术借鉴普遍分解协调优化的构架,设计了一种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协调优化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在微电网并入配电网运行时,应用分解协调优化方法,解决配电网重构优化与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为微电网内部、微电网与微电网之间以及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提供灵活、双向的信息交互平台与技术,实现灵活的经济调度,并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配电网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得到初始化状态量,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网络拓扑约束、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约束、微电网约束;步骤2:计算配电网的初始协调参数,并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初始化迭代次数k=1,k<K,K=100;步骤3:输入各微电网的初始数据,各微电网控制系统以经济最优为目标,建立成本函数,结合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计算得到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微电源约束、状态约束、储能约束;步骤4:判断各微电网的容量是否满足配电网优化结果中交换功率的需求,计算解耦参数并传递给配电网: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Costi,其中,,QDG表示微电源的数量,QS表示储能装置的数量,PDG,m表示第m台微电源的出力,PS,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的出力,m表示第m台微电源,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Pex表示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交换功率,PL为微电网内部的总负荷,βi是映射系数,βi∈R+,Costi为微电网i总的经济成本;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λi)·Costi,λi为惩罚因子,λi∈R+,λi>>βi;步骤5:加入解耦参数对配电网再次进行优化,得到新的状态量,并计算新的协调参数,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步骤6:判断协调参数是否收敛:若协调参数收敛,则输出此时的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及各微电网成本;否则令k=k+1,转到步骤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步骤1中的初始化状态量包括描述配电网拓扑关系的开关量ν(0)、配电网与各微电网的初始交换功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步骤1中的目标函数为: f = Σ i = 1 N K i R i P i 2 + Q i 2 U i 2 + Δ ]]>其中,N为系统支路总数;Ri为支路i的电阻;Pi、Qi和Ui分别为支路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支路首端电压幅值;Ki表示支路开关的状态量,Ki=0表示断开,Ki=1表示闭合;Δ为微电网子系统产生的解耦参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步骤2和步骤5中协调参数的计算公式为:Γi=αi·Pex,i其中,Pex,i为配电网管理系统下发给第i个微电网控制系统的交换功率,αi为映射系数,其取值是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步骤3中的成本函数为:f=fDG+fs+Γ f D G = Σ i = 1 Q D G { U D G , i [ F i ( P D G , i ) + P D G , i ] + c D G , i o n &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配电网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得到初始化状态量,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网络拓扑约束、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约束、微电网约束;步骤2:计算配电网的初始协调参数,并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初始化迭代次数k=1,k<K,K=100;步骤3:输入各微电网的初始数据,各微电网控制系统以经济最优为目标,建立成本函数,结合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计算得到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微电源约束、状态约束、储能约束;步骤4:判断各微电网的容量是否满足配电网优化结果中交换功率的需求,计算解耦参数并传递给配电网: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Costi,其中,QDG表示微电源的数量,QS表示储能装置的数量,PDG,m表示第m台微电源的出力,PS,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的出力,m表示第m台微电源,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Pex表示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交换功率,PL为微电网内部的总负荷,βi是映射系数,βi∈R+,Costi为微电网i总的经济成本;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λi)·Costi,λi为惩罚因子,λi∈R+,λi>>βi;步骤5:加入解耦参数对配电网再次进行优化,得到新的状态量,并计算新的协调参数,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步骤6:判断协调参数是否收敛:若协调参数收敛,则输出此时的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及各微电网成本;否则令k=k+1,转到步骤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配电网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得到初始化状态量,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网络拓扑约束、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约束、微电网约束;步骤2:计算配电网的初始协调参数,并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初始化迭代次数k=1,k<K,K=100;步骤3:输入各微电网的初始数据,各微电网控制系统以经济最优为目标,建立成本函数,结合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计算得到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微电源约束、状态约束、储能约束;步骤4:判断各微电网的容量是否满足配电网优化结果中交换功率的需求,计算解耦参数并传递给配电网: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Costi,其中,QDG表示微电源的数量,QS表示储能装置的数量,PDG,m表示第m台微电源的出力,PS,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的出力,m表示第m台微电源,n表示第n台储能装置,Pex表示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交换功率,PL为微电网内部的总负荷,βi是映射系数,βi∈R+,Costi为微电网i总的经济成本;若则解耦参数为Δi=(βi+λi)·Costi,λi为惩罚因子,λi∈R+,λi>>βi;步骤5:加入解耦参数对配电网再次进行优化,得到新的状态量,并计算新的协调参数,传递给下层各微电网控制系统;步骤6:判断协调参数是否收敛:若协调参数收敛,则输出此时的各微电网的各个微电源出力及各微电网成本;否则令k=k+1,转到步骤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初始化状态量包括描述配电网拓扑关系的开关量ν(0)、配电网与各微电网的初始交换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微电网并入配电网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目标函数为: f = Σ i = 1 N K i R i P i 2 + Q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付蓉陈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