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019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包括与第一轴相连接的外转子、与第二轴相连接的内转子以及与内转子相连接的调速机构,第一轴和第二轴均为水平设置;第三转子盘与调速机构固定连接;调速机构包括调速部轴承座和蜗轮蜗杆组件,所述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还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冷却油进口和油液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能够产生更大的轴向推力,精度更高,延迟更小,能够准确控制,蜗轮蜗杆组件通过驱动采用螺纹结构螺纹套来调节转子的轴向位移,达到准确调整任意气隙大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调速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
技术介绍
美国马格纳福斯公司提出的申请号为98802726.7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磁偶合器,其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安装在第一旋转轴上的两个导体转子、两个安装在第二旋转轴上且各包括相应一组永磁铁的永磁转子、以及推拉机构,两个永磁转子位于两个导体转子之间,且每个永磁转子与所对的导体转子之间各保持有气隙,由导体转子和永磁转子形成的两个气隙在推拉机构的作用下可同时增大或减小,从而相应地增大或减小输出转矩,最终使得在电机保持恒定转速的前提下,负载设备得到不同的转矩而产生不同的转速。但是,上述可调节磁偶合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这较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体转子上由磁感应产生的涡电流发热量巨大,当提高设备的额定功率后,依靠现有的鳍片状散热片来强制空冷散热的作用有限,极易使磁偶合器因高温而烧毁;二、鳍片状散热片在磁偶合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问题非常严重;三、位于永磁转子中的气隙调节单元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装配难度大;四、用于形成推拉机构的调速内外套筒中的凸轮机构,由于凸轮滚子采用与沟槽面接触的滑动接触式滑块,故一旦失去润滑脂的润滑,极易使滑块在沟槽内卡死,从而导致无法调速;同时,其也无法准确控制调速机构的轴向位移,达不到所要求的气隙大小,调速精度难以得到保证。上述主要缺陷的存在,影响了整个永磁调速器的运转稳定性,既限制了采用永磁调速器在某些大功率要求场合的应用,也限制了永磁调速器的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额定功率更大、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散热能力更强、噪声更低、气隙大小更容易控制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包括与第一轴相连接的外转子、与第二轴相连接的内转子以及与所述内转子相连接的调速机构,
所述外转子上设有第一转子盘和第二转子盘,所述内转子上设有第三转子盘和第四转子盘,所述第一转子盘与所述第三转子盘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第二转子盘与所述第四转子盘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内转子还包括一中间盘,所述中间盘与第二轴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三转子盘和第四转子盘之间,第四转子盘可滑动地套接在第二轴上,第三转子盘、中间盘和第四转子盘之间穿设多根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传扭销,第三转子盘、第四转子盘和中间盘之间还设有气隙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均为水平设置;所述调速机构包括调速部轴承座和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调速部轴承座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调速部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设有座体部轴承;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处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与所述外转子之间;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件、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蜗轮件和水平传动件,所述蜗轮件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面接触,所述蜗杆件设置于所述蜗轮件的外部,且所述蜗杆件与一个电动执行器相连接;所述蜗轮件与所述水平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蜗轮件可驱动所述水平传动件沿着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水平传动件与所述第三转子盘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还包括机壳,所述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与调速机构均位于机壳的内部,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冷却油进口和油液出口;所述第一转子盘和所述第二转子盘的远离所述中间盘的侧面上设有罩体、多个盘体进油孔和多个盘体出油孔,多个所述盘体进油孔处于所述罩体的内侧,多个所述盘体出油孔处于所述罩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转子盘和所述第二转子盘内具有空腔,所述盘体进油孔和所述盘体出油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冷却油进口上连接的冷却油管路对准所述罩体的内部。优选地,所述水平传动件包括:螺纹套和联接套,所述蜗轮件的内侧面上设有蜗轮内螺纹;所述螺纹套设有与所述蜗轮内螺纹相应的套部外螺纹,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蜗轮件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内端通过调速部轴承件与所述联接套活动连接,所述联接套通过紧固件与第三转子盘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气隙调节装置包括一个齿轮和两根平行的齿条,两根齿条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的两侧并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中间盘上,其中一根齿条固定连接在第三转子盘上,另一根齿条固定连接在第四转子盘上。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有润滑油进口;所述调速部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座体部轴承连通的第一轴承进油口,所述第一轴承进油口与所述润滑油进口通过润滑油管路连通;所述调速部轴承座上设置有调速部法兰,所述调速部法兰上设有法兰出油口,所述法兰出油口与所述座体部轴承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套上设有与所述调速部轴承件连通的第二轴承进油口,所述第二轴承进油口通过润滑油管路与所述润滑油进口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子盘的远离所述中间盘的一侧设有支撑轴承座,所述支撑轴承座通过支撑轴承件套设在第一轴上;所述支撑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轴承件连通的第三轴承进油口和第三轴承出油口;所述第三轴承进油口通过润滑油管路与所述润滑油进口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进口和所述润滑油进口上均连接油泵,所述油泵与一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执行器固定安装在机壳的壳壁外侧,电动执行器通过一根穿过所述壳壁的连杆与所述蜗杆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外转子上的所述第一转子盘和所述第二转子盘为导体盘;所述内转子上的所述第三转子盘和所述第四转子盘为永磁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调速机构中采用了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能够产生更大的轴向推力,精度更高,延迟更小,能够准确控制,蜗轮蜗杆组件通过驱动采用螺纹结构螺纹套来调节转子的轴向位移,达到准确调整任意气隙大小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调速机构中采用了蜗轮蜗杆组件,有利于优化气隙调节装置的结构,在调节时更便于控制两侧气隙的精度;(3)本专利技术舍弃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散热片结构对外转子和内转子进行散热的结构,改用冷却油液喷注进入罩体的内部,罩体的内部也就是核心发热区域,提升了大功率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设备运转时的噪声。(4)润滑油管路在设备运转时自动为各个轴承加注润滑油,流过轴承的润滑油不断地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利于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及时润滑与散热,同时避免人工定时加注润滑脂带来的麻烦。(5)本专利技术可应用在常规卧式安装环境下,与卧式电机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气隙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传扭销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内转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调速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外转子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第三转子盘上设置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的调速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10 第一轴120 第二轴200 外转子210 第一转子盘220 第二转子盘221 支撑轴承座2212 第三轴承出油口222 支撑轴承件231 罩体232 盘体进油孔233 盘体进油孔234 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包括与第一轴(110)相连接的外转子(200)、与第二轴(120)相连接的内转子(300)以及与所述内转子(300)相连接的调速机构(400),所述外转子(200)上设有第一转子盘(210)和第二转子盘(220),所述内转子(300)上设有第三转子盘(310)和第四转子盘(320),所述第一转子盘(210)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第二转子盘(220)与所述第四转子盘(320)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内转子(300)还包括一中间盘(500),所述中间盘(500)与所述第二轴(1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和所述第四转子盘(320)之间,所述第四转子盘(320)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第二轴(120)上,所述第三转子盘(310)、所述中间盘(500)和所述第四转子盘(320)之间穿设多根与所述第二轴(120)平行的传扭销(601),所述第三转子盘(310)、所述第四转子盘(320)和所述中间盘(500)之间还设有气隙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轴(110)和所述第二轴(120)均为水平设置;所述调速机构(400)包括调速部轴承座(410)和蜗轮蜗杆组件(420),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20)上,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与所述第二轴(120)之间设有座体部轴承(411);所述蜗轮蜗杆组件(420)处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与所述外转子(200)之间;所述蜗轮蜗杆组件(420)包括蜗杆件(421)、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20)上的蜗轮件(422)和水平传动件(423),所述蜗轮件(422)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面接触,所述蜗杆件(421)设置于所述蜗轮件(422)的外部,且所述蜗杆件(421)与一个电动执行器(700)相连接;所述蜗轮件(422)与所述水平传动件(423)活动连接,所述蜗轮件(422)可驱动所述水平传动件(423)沿着所述第二轴(120)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水平传动件(423)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还包括机壳(10),所述外转子(200)、所述内转子(300)与调速机构(400)均位于机壳(10)的内部,在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冷却油进口(11)和油液出口(12);所述第一转子盘(210)和所述第二转子盘(220)的远离所述中间盘(500)的侧面上设有罩体(231)、多个盘体进油孔(232)和多个盘体出油孔(233),多个所述盘体进油孔(232)处于所述罩体(231)的内侧,多个所述盘体出油孔(233)处于所述罩体(231)的外侧;所述第一转子盘(210)和所述第二转子盘(220)内具有空腔(234),所述盘体进油孔(232)和所述盘体出油孔(233)均与所述空腔(234)连通;所述冷却油进口(11)上连接的冷却油管路对准所述罩体(23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包括与第一轴(110)相连接的外转子(200)、与第二轴(120)相连接的内转子(300)以及与所述内转子(300)相连接的调速机构(400),所述外转子(200)上设有第一转子盘(210)和第二转子盘(220),所述内转子(300)上设有第三转子盘(310)和第四转子盘(320),所述第一转子盘(210)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第二转子盘(220)与所述第四转子盘(320)相对并保持有气隙;所述内转子(300)还包括一中间盘(500),所述中间盘(500)与所述第二轴(1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和所述第四转子盘(320)之间,所述第四转子盘(320)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第二轴(120)上,所述第三转子盘(310)、所述中间盘(500)和所述第四转子盘(320)之间穿设多根与所述第二轴(120)平行的传扭销(601),所述第三转子盘(310)、所述第四转子盘(320)和所述中间盘(500)之间还设有气隙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轴(110)和所述第二轴(120)均为水平设置;所述调速机构(400)包括调速部轴承座(410)和蜗轮蜗杆组件(420),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20)上,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与所述第二轴(120)之间设有座体部轴承(411);所述蜗轮蜗杆组件(420)处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与所述外转子(200)之间;所述蜗轮蜗杆组件(420)包括蜗杆件(421)、以及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20)上的蜗轮件(422)和水平传动件(423),所述蜗轮件(422)与所述调速部轴承座(410)面接触,所述蜗杆件(421)设置于所述蜗轮件(422)的外部,且所述蜗杆件(421)与一个电动执行器(700)相连接;所述蜗轮件(422)与所述水平传动件(423)活动连接,所述蜗轮件(422)可驱动所述水平传动件(423)沿着所述第二轴(120)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水平传动件(423)与所述第三转子盘(310)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油冷型永磁调速器还包括机壳(10),所述外转子(200)、所述内转子(300)与调速机构(400)均位于机壳(10)的内部,在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冷却油进口(11)和油液出口(12);所述第一转子盘(210)和所述第二转子盘(220)的远离所述中间盘(500)的侧面上设有罩体(231)、多个盘体进油孔(232)和多个盘体出油孔(233),多个所述盘体进油孔(232)处于所述罩体(231)的内侧,多个所述盘体出油孔(233)处于所述罩体(231)的外侧;所述第一转子盘(210)和所述第二转子盘(220)内具有空腔(234),所述盘体进油孔(232)和所述盘体出油孔(233)均与所述空腔(234)连通;所述冷却油进口(11)上连接的冷却油管路对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竹艳邵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