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件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7955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从密封部到外包材内部的通孔的形成而能够长期维持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件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了该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箱。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材,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吸附剂,其至少吸附水分;以及外包材,其包覆该芯材和该吸附剂;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其中,在该外包材的周缘部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波形状,该波形状的相邻的波峰的顶部的间距和波谷的底部的间距为3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隔热件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箱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真空隔热件,已知用外包材包覆了由玻璃纤维的集合体构成的芯材的真空隔热件(专利文献1)。该外包材是将具有气体阻隔性的两个外覆材(薄膜)的周缘部相互热熔接而形成的。以下,将两个外覆材的热熔接部彼此热熔接的部分称为密封部。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芯材被密封于外包材内部。为了维持隔热性能,需要抑制气体从密封部向外包材内部的侵入。作为具有用于抑制气体的侵入的结构的真空隔热件,有如下的真空隔热件:密封部中的一方的外覆材的热熔接层与另一方的外覆材的热熔接层的间隔连续地变化,热熔接层存在厚壁部和薄壁部(专利文献2)。通过该结构,消除在热熔接层中外力局部集中的部分,使气体阻隔层中的裂纹的产生、密封部的断裂不易发生,从而防止了气体从断裂部的侵入。另外,已知如下的真空隔热件:外覆材的熔接部由利用热封形成的熔接部和利用超声波封合形成的熔接部构成(专利文献3)。在该隔热件中,利用超声波封合形成的熔接部位于比利用热封形成的熔接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在利用超声波封合形成的熔接部形成有热熔接层被薄壁化了的部分。根据该结构,热熔接部的一部分被薄壁化,能够抑制气体的的侵入。专利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80315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号WO2010/02973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7018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在通过热熔接将外覆材的三边封合而成形为袋状的外包材中插入了芯材之后,在减压腔内将外包材内部减压,将外包材的开口部热熔接而密闭密封芯材,由此制造了真空隔热件。在该制造装置中,有时可能会由于减压时外包材内部产生的气流而导致芯材的玻璃纤维的一部分漂移并停留在热熔接位置。在此情况下,则会以在热熔接位置夹入了玻璃纤维的状态进行热熔接。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也同样地,可能会发生以玻璃纤维被夹入热熔接位置的状态进行热熔接。在以玻璃纤维被夹入热熔接部的状态进行了热熔接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从密封部到外包材内部的通孔。在形成了通孔的情况下,密封部的气体阻隔性降低而使得真空隔热件内部的真空度降低。因此,在以往的真空隔热件中无法长期维持高隔热性能。另外,在专利文献1~3中,在热熔接时都有可能在密封部夹入空气。在此情况下也形成通孔而使得真空隔热件内部的真空度降低,因此,无法得到能够长期维持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件。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从密封部到外包材内部的通孔的形成而能够长期维持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件、该真空隔热件的制造装置和使用了该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箱。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材,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吸附剂,其至少吸附水分;以及外包材,其包覆所述芯材和所述吸附剂;所述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其中,在所述外包材的周缘部形成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波形状,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波峰的顶部的间距和波谷的底部的间距是3mm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的制造装置用于制造如下的真空隔热件,该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材,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吸附剂,其至
少吸附水分;外包材,其由两张薄膜构成,通过热熔接使所述两张薄膜的周缘部彼此密封而包覆所述芯材和所述吸附剂;所述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其中,所述制造装置具备上侧压接夹具和下侧压接夹具,所述上侧压接夹具和下侧压接夹具从上下对所述两张薄膜的周缘部进行加热并且使其压接,所述上侧压接夹具和下侧压接夹具的各自的熔接面的截面由波形状构成,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波峰的顶部的间距和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波谷的底部的间距是3mm以下。另外,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的制造装置制造的真空隔热件使用于冰箱等隔热箱。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的制造装置制造的真空隔热件、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箱发挥能够长期维持高隔热性能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件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密封部截面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密封部的波峰的顶部彼此和波谷的底部彼此的间隔(间距)与导热系数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图6是表示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密封部的邻接的棱线所呈的角度与导热系数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图7是表示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外包材的密封部的宽度与导热系数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制造图1的真空隔热件的装置(以下,称为密封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图8的密封装置的压接夹具在热熔接待命时的剖视图。图10是图8的密封装置的压接夹具在热熔接时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隔热箱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件1。图1是表示真空隔热件1的剖视图。图2是真空隔热件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真空隔热件1的密封部5的截面的示意图。图4是真空隔热件1的俯视图。真空隔热件1具备:芯材2;气体阻隔性的外包材3,其包覆芯材2;以及水分吸附剂4,其吸附外包材3的内部的水分。在外包材3的周缘部,通过热封等密封方法形成有密封部5。通过在将外包材3的内部减压到1~3Pa(帕斯卡)的真空度的状态下形成密封部5而密封外包材3。作为芯材2,能够采用例如玻璃纤维、铝纤维、硅酸铝纤维、硅纤维、石棉、碳化硅纤维、无纺布等纤维集合体。此外,在图4中透视地图示了芯材2。外包材3由上侧薄膜30和下侧薄膜31构成,它们的周缘部相互热熔接而形成密封部5。外包材3由密封部5密封,芯材2由外包材3密闭包覆。上侧薄膜30至少具有热熔接层30a和气体阻隔层30b。下侧薄膜31至少具有热熔接层31a和气体阻隔层31b。在密封部5中,上侧薄膜30的热熔接层30a与下侧薄膜31的热熔接层31a相互热熔接。以下,将热熔接层30a和热熔接层31a统称为热熔接层3a。另外,将气体阻隔层30b和气体阻隔层31b统称为气体阻隔层3b。作为热熔接层3a,能够采用例如流延聚丙烯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等。若考虑到减压密封工序的密封质量的稳定性、对气体从热熔接层3a的端部侵入的抑制、以及在使用了金属箔作为气体阻隔层3b的情况下由导热导致的从表面的热漏,则热熔接层30a和热熔接层31a的各自的厚度适宜在25μm~60μm。作为气体阻隔层3b,能够采用例如蒸镀了金属、金属氧化物、或
类金刚石碳的塑料薄膜,或者采用金属箔。外包材3只要是以减少气体透过的目的使用的材料即可,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另外,作为向塑料薄膜上蒸镀的金属氧化物蒸镀材料,能够采用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也能够在气体阻隔层3b的外侧设置第一表面保护层3c。作为第一表面保护层3c,能够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丙烯薄膜、尼龙薄膜的延伸加工品等。也能够在第一表面保护层3c的外侧设置尼龙薄膜等第二表面保护层3d。通过设置第一表面保护层3c和第二表面保护层3d,耐折弯性,抗刺穿性等提高。另外,外包材3的袋形状是例如四侧密封袋,折叠袋,三侧密封袋,枕形袋,中心胶带密封袋。作为水分吸附剂4,能够采用例如被插入到透气性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材,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吸附剂,其至少吸附水分;以及外包材,其包覆所述芯材和所述吸附剂;所述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包材的周缘部形成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波形状,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波峰的顶部的间距和波谷的底部的间距为3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07 JP 2014-1610111.一种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材,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吸附剂,其至少吸附水分;以及外包材,其包覆所述芯材和所述吸附剂;所述外包材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包材的周缘部形成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波形状,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波峰的顶部的间距和波谷的底部的间距为3m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的相邻的棱线所呈的角度为90°以上且16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所述波形状的沿着波连续的方向的宽度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芯材的端部到所述密封部的所述芯材侧的端部的距离为10mm以上且100m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的波峰的顶部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以及所述波形状的波谷的底部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波形状的棱线的厚度方向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的波峰的顶部的厚度方向的下限位于比所述外包材的端部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并且,所述波形状的波谷的底部的厚度方向的上限位于比所述外包材的端部的下表面低的位置。7.一种真空隔热件的制造装置,用于制造如下的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山贵祥藤村一正犬冢隆之藤森洋辅安孙子尚平高井浩明村上浩树上田智史中丸万美长堀博木村诚山崎彻秋山弘礼守屋真彦牧野友明石川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大森机械工业株式会社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