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钻头毛坯锻模,包括锻模;锻模内部设有用于锻造钻头毛坯的锻造型腔,锻造型腔贯穿所述锻模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孔径逐步增大的彼此相通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锻模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支撑板内设有一个可在支撑板内和第三圆孔内竖直滑动的圆柱状的顶柱;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柱的底部与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底部均固定在支撑底座上,在支撑底座上的第二压缩弹簧周围还设有圆环凸台,所述顶柱的外圆柱面位于该圆环凸台的正上方。该锻模可以在锻造结束后自动脱模,将锻坯从锻模中自动顶出,方便而快速地取出锻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钻头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钻头毛坯的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钻头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切削刀具,由于钻头的强度以及韧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加工制作钻头时都需要对钻头的毛坯进行锻造强化。对于钻头毛坯,针对不同的钻头具有不同的毛坯形式种类,目前钻头的毛坯外形大都为一根柱形的杆状坯,在实际锻造加工中,由于钻头毛坯的外形结构尺寸因素或是其他工艺因素的影响,钻头毛坯在锻造后不能很好地脱模,导致锻压后的毛坯滞留在锻模的模具型腔内,难以取出。有鉴于此,设计一种能自动脱模的钻头毛坯锻造模具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钻头毛坯锻模,该锻模可以在锻造结束后自动脱模,将锻坯从锻模中自动顶出,方便而快速地取出锻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钻头毛坯锻模,包括锻模;所述锻模内部设有用于锻造钻头毛坯的锻造型腔,所述锻造型腔贯穿所述锻模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孔径逐步增大的彼此相通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锻模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内设有一个可在支撑板内和第三圆孔内竖直滑动的圆柱状的顶柱,所述顶柱与所述支撑板厚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三圆孔同轴;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柱的底部与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锻模内放入钻头毛坯时,所述顶柱被第二压缩弹簧顶入到第三圆孔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底部均固定在支撑底座上,在支撑底座上的第二压缩弹簧周围还设有圆环凸台,所述顶柱的外圆柱面位于该圆环凸台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锻模与支撑板采用一对销联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圆环凸台顶端面平齐的大圆环凸台,所述支撑板位于该大圆环凸台的正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由上至下模具型腔孔逐步变小的锻模进行模锻,在锻模底部设置支撑板和顶柱,支撑板承载锻模,顶柱承载锻坯,三者在圆环凸台上被压实,实现锻造强化,释放锻压力后,使顶柱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锻造好的毛坯向上顶出,便于迅速取出锻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锻造过程中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向下锻压至极限位置时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锻模1、支撑板2、顶柱3、第一压缩弹簧4、第二压缩弹簧5、支撑底座6、销7、第一圆孔101、锥孔102、第二圆孔103、第三圆孔104、圆环凸台601、大圆环凸台60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钻头毛坯锻模,包括一个圆柱状的锻模1,所述锻模1内部设有用于锻造钻头毛坯的锻造型腔,所述锻造型腔贯穿所述锻1的上、下两个圆柱端面,即锻造型腔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孔径逐步增大的彼此相通的第一圆孔101、锥孔102、第二圆孔103和第三圆孔104;所述锻模1与支撑板2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2内设有一个圆孔,该圆孔与第三圆孔104同轴,在上述支撑板2的圆孔内还设有一个圆柱状的顶柱3,该顶柱3可在支撑板2的圆孔内和第三圆孔104内自由滑动。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与第一压缩弹簧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柱3的底部与第二压缩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放入毛坯后,顶柱3在第二压缩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将毛坯向上顶出锻造型腔外,亦即将顶柱3顶入到第三圆孔104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和第二压缩弹簧5的底部均固定在支撑底座6上,且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压缩弹簧4的长度短于第二压缩弹簧5;上述支撑底座6为一圆板结构,上述弹簧便固定垂直设在圆板上,在圆板上的安装第二压缩弹簧5的周围还设有一个圆环凸台601,该圆环凸台601将第二压缩弹簧5的下方部分围起来,所述顶柱3的外圆柱面位于圆环凸台601的正上方,以便在毛坯锻造过程中,毛坯向下锻压时,支撑板2和 顶柱3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均能顶在圆环凸台601的上表面,便于锻造承力,避免支撑板2和顶柱3在锻造冲压至最下方时彼此分离,影响毛坯的锻造成型。如图1—3所示,图1为毛坯刚进入锻模1时的结构位置示意图,此时第二压缩弹簧5将顶柱3顶入第三圆孔104内一部分,使毛坯(图1中虚线所示)伸出锻模1的锻造型腔外,再逐步向下锻压(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当毛坯被向下锻压至极限位置即支撑板2和顶柱3一起向下移动到圆环凸台601上时,毛坯被锻造成型,然后释放锻压力,毛坯和模具恢复到初始图1所示状态,便于取出锻造好的钻头毛坯。对于上述第一压缩弹簧4和第二压缩弹簧5的劲度系数以及弹簧的相应长度,可根据各自所承受的锻模1或者钻头毛坯的重量进行选择,但是必须保证在锻模1内放入钻头毛坯时,所述顶柱3被第二压缩弹簧5顶入到第三圆孔104内,以便于脱模取料。进一步地,所述锻模1与支撑板2之间采用一对销联接,以便保证锻模1内的第三圆孔104和支撑板2内安装顶柱3的圆孔之间的同轴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6上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圆环凸台601顶端面平齐的大圆环凸台602,所述支撑板2位于该大圆环凸台602的正上方,以便在毛坯被向下锻压至极限位置时,支撑板2的边缘能够与大圆环凸台602的上端面接触承力,防止支撑板2翘曲变形。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毛坯锻模,包括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锻模内部设有用于锻造钻头毛坯的锻造型腔,所述锻造型腔贯穿所述锻模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孔径逐步增大的彼此相通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锻模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内设有一个可在支撑板内和第三圆孔内竖直滑动的圆柱状的顶柱,所述顶柱与所述支撑板厚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三圆孔同轴;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柱的底部与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锻模内放入钻头毛坯时,所述顶柱被第二压缩弹簧顶入到第三圆孔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底部均固定在支撑底座上,在支撑底座上的第二压缩弹簧周围还设有圆环凸台,所述顶柱的外圆柱面位于该圆环凸台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头毛坯锻模,包括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锻模内部设有用于锻造钻头毛坯的锻造型腔,所述锻造型腔贯穿所述锻模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孔径逐步增大的彼此相通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锻模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内设有一个可在支撑板内和第三圆孔内竖直滑动的圆柱状的顶柱,所述顶柱与所述支撑板厚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三圆孔同轴;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柱的底部与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辉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