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检修线的机架上,其包括:拨叉,其通过一拨叉轴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气缸组件,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的端部,所述拨叉柄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控制组合气缸的状态,就能实现对轮对的迎轮、定位及推轮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检修线的机架上,其包括:拨叉,其通过一拨叉轴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气缸组件,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的端部,所述拨叉柄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控制组合气缸的状态,就能实现对轮对的迎轮、定位及推轮之功能。【专利说明】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轮对检修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轮对检修线上的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轮对检修线上,很多工位都需要将轮对停止定位及推动前进到下一工位,但目前的该类设备多为检修结构复杂或者冲击噪音大,或者定位不可靠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控制组合气缸的状态,就能实现对轮对的迎轮、定位及推轮之功能。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检修线的机架上,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拨叉,其通过一拨叉轴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气缸组件,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的端部,所述拨叉柄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优选的是,所述拨叉的拨叉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以所述拨叉轴为圆心围绕周向等角度分布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抵接所述轮对。优选的是,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缸体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通过气缸支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任活塞杆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固定轮对处于定位位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固定轮对处于推轮位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缩回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固定轮对处于迎轮位置。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拨叉的拨叉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以所述拨叉轴为圆心围绕周向等角度分布设置,只需给所述气缸组件的活塞杆设置三个相同的伸出长度,定量控制即可,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定位更加精准。使用两个气缸时,可以通过设置气缸活塞杆的极限位置来设置轮对定位状态。由此,操作者只需在三个极限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就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通过所述支撑滚轮的缓冲后所述拨叉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逐渐接触并定位所述轮对,同时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噪音。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位于迎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位于定位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位于推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400的检修线的机架300上,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拨叉100,其通过拨叉轴101固定在机架300两侧;所述拨叉100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102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所述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分别抵接轮对400。气缸组件200,其包括缸体201和活塞杆202,所述活塞杆202铰接所述拨叉柄102的端部,所述拨叉柄102在活塞杆202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100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机架300两侧设置拨叉100,利用气缸组件200推动拨叉100摆动,从而实现对轮对的迎轮、定位和推轮等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拨叉100的拨叉柄102、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以所述拨叉轴101为圆心围绕周向等角度分布设置。所述拨叉柄102、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例如具有相同的长度,所以只需给所述气缸组件200的活塞杆202设置三个相同的伸出长度,定量控制即可,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定位更加精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滚轮105,所述支撑滚轮105抵接所述轮对400。所述支撑滚轮105起到缓冲接触轮对的作用,当所述拨叉100出于迎轮位置时,所述支撑滚轮105先接触轮对400的外表面,通过所述支撑滚轮105的缓冲后所述拨叉100的第一拨叉臂103和第二拨叉臂104逐渐接触并定位所述轮对400,同时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缸组件200括第一气缸203和第二气缸204,所述第一气缸203和第二气缸204的缸体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气缸203的活塞杆2031铰接所述拨叉柄102,所述第二气缸204的活塞杆2041的端部通过气缸支座205固定在所述机架300上。本技术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设置两个气缸且将两个气缸以相反方向对接设置在所述拨叉100的下方,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活塞杆2041用于抵接机架300,另一端的活塞杆2031用于推动拨叉柄102,从而推动所述拨叉在三个位置状态之间切换。使用两个气缸时,可以通过设置气缸活塞杆的极限位置来设置轮对定位状态。由此,操作者只需在三个极限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就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不,所述第一气缸203和第二气缸204任一活塞杆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100固定轮对400处于定位位置。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203的活塞杆2031伸出至极限位置,实现所述轮对处于定位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气缸203和第二气缸204的活塞杆均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100固定轮对400处于推轮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气缸203和第二气缸204的活塞杆均缩回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叉100固定轮对400处于迎轮位置。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拨叉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由于拨叉构件,因此具有轮对可迎轮、定位、推轮的效果O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检修线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拨叉,其通过一拨叉轴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气缸组件,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的端部,所述拨叉柄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安装在轮对检修线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拨叉,其通过一拨叉轴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拨叉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拨叉柄和位于机架上方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气缸组件,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铰接所述拨叉柄的端部,所述拨叉柄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拨叉在迎轮位置、定位位置和推轮位置之间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的拨叉柄、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以所述拨叉轴为圆心围绕周向等角度分布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心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的端部还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抵接所述轮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存,黄雪峰,戴德刚,崔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