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内循环水解池、第一级生物接触池、第二级生物接触池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曝气管和生物悬浮填料,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洗管;所述曝气管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所述活性砂深度过滤池的中心管底设有提砂泵;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泥斗;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的顶部均设有出水槽;集内循环水解、二级生物接触处理及活性砂滤为一体,内循环水解增强处理效率,内循环有效进行脱氮、除磷,整个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质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砂过滤系统是一种集混凝、澄清、过滤为一体的高效过滤处理工艺,由多个活性砂过滤器单元组成。它不需停机反冲洗;采用单级滤料,无需级配,没有水力分布不均和初滤液等问题;不需要反冲洗水泵及其停机切换用电动、气动阀门;无需单设混凝、澄清池,无需混凝、澄清用机械设备。因此,活性砂过滤系统占地面积更紧凑,运行费用更经济。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但是,需要设置内循环进行脱氮除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集内循环水解、二级生物接触处理及活性砂滤为一体,内循环水解增强处理效率,内循环有效进行脱氮、除磷,整个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质稳定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内循环水解池、第一级生物接触池、第二级生物接触池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曝气管和生物悬浮填料,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洗管。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曝气管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活性砂深度过滤池的中心管底设有提砂泵。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泥斗;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的顶部均设有出水槽。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的泥斗上方、第二级生物接触池的泥斗上方和反冲洗管的下方均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之间相互连通。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内循环水解池内设置有喇叭口, 喇叭口的上部螺旋桨连接有内循环驱动电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内循环水解池的前端还连接有曝气沉砂池,在曝气沉砂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活性砂深度过滤池的出水口上连接有清水池。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格栅设置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及第二级生物接触池内的中下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第二级生物接触池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内皆设置有反冲洗排水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集曝气预沉、内循环水解、二级生物接触处理及活性砂滤为一体,内循环水解增强处理效率,内循环有效进行脱氮、除磷,整个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质稳定的优点。本技术活性砂深度过滤池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其中,1-进水管,2-曝气沉砂池,3-内循环水解池,4-第一级生物接触池,5-第二级生物接触池,6-出水槽,7-活性砂深度过滤池,8-清水池,9-内循环驱动电机,10-反冲洗排水槽,11-鼓风机,12-喇叭口,13-污泥泵,14-生物悬浮填料,15-曝气管,16-反冲洗管,17-提砂泵,18-反冲洗泵,19-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集内循环水解、二级生物接触处理及活性砂滤为一体,内循环水解增强处理效率,内循环有效进行脱氮、除磷,整个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质稳定的优点,如图1、图2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内循环水解池3、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曝气管15和生物悬浮填料14,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洗管16。污水依次进入内循环水解池3、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内循环水解池3借鉴了生流失厌氧污泥床的原理,污水的污染物进行厌氧水解反应,并将污水内的,氮磷物质进行脱离,然后从内循环水解池3上部进入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内填充生物悬浮填料14,曝气管15为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提供氧气,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分解,污水从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进入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污水经过第二及生物接触池5处理后进入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经过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处理后的污水将被送入后级。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曝气管15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11,鼓风机11通过空气管道想曝气管15内进行空气供应,从而为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供氧。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的中心管底设有提砂泵17,提升泵17通过中心管为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内的砂滤体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对活性砂深度过滤池内的污水净化操作。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泥斗;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的顶部均设有出水槽6,在泥斗上连接有污泥泵13;泥斗的设置可以到达排泥以及污泥回流收集污泥的目的,出水槽6能够让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进行均匀出水。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的泥斗上方、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泥斗上方和反冲洗管16下方均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之间相互连通。污水从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泥斗上的连通孔进入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鼓风机11通过曝气管15为生物池通入氧气,污水中污染物被分解,污水从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上部连通孔进入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如此便形成了二级生物池。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内循环水解池3内设置有喇叭口12, 喇叭口12的上部螺旋桨连接有内循环驱动电机9,喇叭口12起到循环作用,加强污水与污泥床的接触,提高反应速度,内循环驱动电机9带动喇叭口12的上部螺旋桨,使得污水在喇叭口出流速加快。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内循环水解池3的前端还连接有曝气沉砂池2,在曝气沉砂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内循环水解池(3)、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曝气管(15)和生物悬浮填料(14),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洗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内循环水解池(3)、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及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内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曝气管(15)和生物悬浮填料(14),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洗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15)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砂深度过滤池(7)的中心管底设有提砂泵(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泥斗;在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和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的顶部均设有出水槽(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活性砂过滤的内循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级生物接触池(4)的泥斗上方、第二级生物接触池(5)的泥斗上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