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器、叶轮、风筒及两个雾化环,所述风筒内设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叶轮筒和导锥,所述叶轮筒通过第一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导锥通过第二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筒转动连接,所述风筒的一端与所述集流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环相接,所述风筒内壁设有吸音层。吸音层的设置极大的降低了送风装置的噪音,双雾化环形成双流喷射,使水雾富含空气负离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雾化喷头喷出的雾粒度最小为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再经射雾装置吹出的高风压、高风量、高流速的气流吹送,雾粒进一步细化,最小能达到几十至几百纳米,有效提高了射程及覆盖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低噪射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射雾降尘设备很多,但功能单一,只能喷射普通的清水,并且所喷射出的雾粒直径一般为几百微米,颗粒度大,雾粒在空中停留时间短,对尘埃的吸附力不强,特别是对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吸附力很弱,使除尘净化空气效果大打折扣。PM2.5虽然只是大气成分中很小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很大影响,与较粗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直径小,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飘浮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质量影响更大,所以一台射雾降尘设备的好坏,能否去除PM2.5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中国专利CN204494612U公开了一种可消除PM2.5污染的双流体射雾降尘空气净化设备,其去除PM2.5的效果明显。射雾装置的性能决定了射雾降尘设备的射程,射雾装置也是射雾降尘设备的最大噪音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射雾装置噪声大,且性能难以满足远程射雾降尘设备要求的缺陷,本技术高提出了一种性能且噪音小的低噪射雾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器、叶轮、风筒及两个雾化环,所述风筒内设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叶轮筒和导锥,所述叶轮筒通过第一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导锥通过第二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筒转动连接,所述风筒的一端与所述集流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环相接,所述风筒内壁设有吸音层。
吸音层的设置极大的降低了送风装置的噪音,双雾化环形成双流喷射,使水雾富含空气负离子。较优地,所述风筒由圆筒段和锥筒段组成,所述锥筒段的锥度为1:3.3~3.8,所述导锥的锥度为1:1.7~2.2。以达到风阻小、风压大、风速快的效果。较优地,所述风筒与所述导锥相距15~30mm,这样的结构可产生一定的空气回流,对叶轮筒内的电机进行散热。较优地,所述雾化环包括圆环管,所述圆环管上均布设置数个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所述圆环管环面的夹角为55~65度,所述雾化喷头两两间的距离为50~65mm。较优地,所述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设有进液直通道、颈缩通道及增压腔,所述增压腔的内径大于颈缩通道的内径,所述增压腔内设有涡流腔,所述涡流腔通过涡流腔进孔与所述增压腔连通,所述涡流腔进口的数量为四个,且环向均布,所述涡流腔设有喷孔,所述涡流腔进孔设于靠近所述涡流腔的内壁。圆环管中的液体从进液直通道进入雾化喷头,颈缩通道使得液体流过后压力增大,液体进入增压腔后流速减缓,压力增大,然后高速由涡流腔进孔进入涡流腔形成强涡流并雾化,最后从喷孔喷出雾化液体。进一步地,所述喷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喷孔由喷孔第一段和喷孔第二段组成,所述喷孔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喷孔第二段的直径,可增强雾化效果。较优地,所述所述喷孔第一段的直径为1~1.5mm,所述喷孔第二段的直径为2~3mm。较优地,所述集流器设有封头和防护罩,所述封头位于所述集流器的中央,所示防护罩位于所述封头与所述集流器的外壳之间。封头起导流作用,防护罩防止异物进入。本技术雾化喷头喷出的雾粒度最小为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再经射雾装置吹出的高风压、高风量、高流速的气流吹送,雾粒进一步细化,最小能达到几十至几百纳米,有效提高了射程及覆盖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雾化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右视图示意图;图4为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涡流腔外壳的横剖面示意图;图6为喷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射雾器,包括集流器1、叶轮2、风筒3及两个雾化环4,风筒3由圆筒段35和锥筒段34组成,圆筒段35内设有第一导叶31及叶轮筒36,叶轮筒36通过第一导叶31与圆筒段35连为一体,锥筒段34内设有第二导叶32及导锥33,导锥33通过第二导叶32与锥筒段34连为一体,叶轮2与叶轮筒36转动连接,叶轮筒36内安装有电机6或液压马达,用于驱动叶轮2转动,风筒3的一端与集流器1相接,另一端与雾化环4相接,风筒3内壁设有吸音层5,集流器1设有封头11和防护罩12,封头11位于集流器1的中央,防护罩12位于封头11与集流器1的外壳之间。锥筒段34的锥度为1:3.6,导锥33的锥度为1:1.8,可达到最佳的送风效果。叶轮筒36与导锥33相距一定距离b,该距离b为15~30mm,以产生一定的空气回流,对电机6进行散热。如图2至图3所示的雾化环,包括圆环管41,所述圆环管上均布设置数个雾化喷头42,所述雾化喷头42的轴线与所述圆环管41环面的夹角α为60度,所述雾化喷头42两两间的距离c为60mm。如图4至图6所示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421,喷头本体421顺序设有进液直通道422、颈缩通道423及增压腔424,增压腔424的内径显著大于颈缩通道423的内径,增压腔424内设有涡流腔425,涡流腔外壳428从增压腔424的下部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涡流腔425,涡流腔通过四个涡流腔进孔426与增压腔424连通,涡流腔进孔426设于靠近涡流腔425的内壁,以使液体进入涡流腔425后形成涡流,涡流腔426设有三个喷孔427,喷孔427由喷孔第一段4271和喷孔第二段4272组成,喷孔第一段4271的直径d1为1.2mm,喷孔第二段4272的直径d2为2.4mm,喷头本体421的外圆设有外螺纹,与圆环管41螺纹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器、叶轮、风筒及两个雾化环,所述风筒内设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叶轮筒和导锥,所述叶轮筒通过第一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导锥通过第二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筒转动连接,所述风筒的一端与所述集流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环相接,所述风筒内壁设有吸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器、叶轮、风筒及两个雾化环,所述风筒内设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叶轮筒和导锥,所述叶轮筒通过第一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导锥通过第二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筒转动连接,所述风筒的一端与所述集流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环相接,所述风筒内壁设有吸音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由圆筒段和锥筒段组成,所述锥筒段的锥度为1:3.3~3.8,所述导锥的锥度为1:1.7~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段的锥度为1:3.6,所述导锥的锥度为1:1.8。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与所述导锥相距15~30mm。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低噪射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环包括圆环管,所述圆环管上均布设置数个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所述圆环管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甫,刘轩甫,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奥图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