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杆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24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推力杆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将套管A支架(2)两侧壁顶部轮廓线设置成由下凹圆弧A(2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2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两道上凸圆弧B(2b)组成的曲线,将套管A(1)嵌入套管A支架(2)内并沿前述轮廓线设置与套管A(1)的焊缝,其次使套管A支架(2)底面的大部分与底板(5)上右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重合部分的两侧边线设置焊缝,最后沿主冲片A(3)侧壁与底板(5)右侧壁的内表面的整条交线设置焊缝,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改进使得整个推力杆支架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强,应力分布更合理经测试如图7所示(7)、(8)两处的应力分别降至346MPa和246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推力杆支架
技术介绍
推力杆支架用于将推力杆与车架连接起来,在彼此间传递动力、制动力及转弯时的离心力等。是车辆上的一个重要的部件。目前的推力杆支架如图5所示是由多块冲压件及套管等焊接而成。经测试,如图6所示其上7、8两个点上的应力分别达到,383MPa和489MPa,局部应力较大。在路试时多次在上述7、8两点发生脱焊、撕裂等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推力杆支架,所述推力杆支架包括主冲片A、主冲片B、底板、套管A、套管A支架及套管B,所述底板呈“U”字形,上述部件相互焊接成一整体,所述套管A支架呈“U”字形,其两侧壁顶部的轮廓线由中间的下凹的圆弧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圆弧B构成,所述圆弧B为相上凸起的圆弧,所述套管A插入所述套管A支架内部,其圆周面与所述套管A支架的内表面接触,沿所述套管A支架上两侧壁顶面的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套管A支架的底面部分与所述底板右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所述套管A支架底面与所述底板右侧壁外表面重合部分的两侧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主冲片A插入所述底板内,所述主冲片A两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底板两侧壁的内表面重合,所述主冲片A的底面与所述底板内表面中的下部平面重合,沿所述主冲片A与所述底板上右侧壁的交线设置有焊缝,焊缝长度与所述交线长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套管B部分插入所述所述主冲片B上的通孔内,沿所述套管B圆周面与所述主冲片B下表面的交线设有焊缝,所述焊缝环绕所述套管B圆周面半周,且所述套管B与所述通孔间的两条焊缝投影到套管B6端面上的图形形成一个整圆。这样所述套管B与主冲片B间的焊缝由原来的一条增加到两条,套管B与主冲片B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首先将套管A支架两侧壁顶部轮廓线设置成由下凹圆弧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两道上凸圆弧B组成的曲线,将套管A嵌入套管A支架内并沿前述轮廓线设置与套管A的焊缝,其次使套管支架A底面的大部分与底板上右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重合部分的两侧边线设置焊缝,最后沿主冲片A侧壁与底板右侧壁内表面的整条交线设置焊缝,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改进使得整个推力杆支架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强,应力分布更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隐藏底板后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套管A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推力杆支架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推力杆支架的应力分布云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应力分布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推力杆支架,所述推力杆支架包括主冲片A3、主冲片B4、底板5、套管A1、套管A支架2及套管B6,所述底板5呈“U”字形,所述套管A支架2呈“U”字形,其两侧壁顶部的轮廓线由中间的下凹的圆弧A2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2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圆弧B2b构成,所述圆弧B2b为相上凸起的圆弧,所述套管A1插入所述套管A支架2内部,其圆周面与所述套管A支架2的内表面接触,沿所述套管A支架2上两侧壁顶面的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套管A支架2的底面大部分与所述底板5一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所述套管A支架2底面与所述底板5一侧壁外表面重合部分的两侧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主冲片A3插入所述底板5内,所述主冲片A3两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底板5两侧壁的内表面重合,所述主冲片A3的底面与所述底板5内表面中的下部平面5a重合,沿所述主冲片A3与所述底板5上焊接有套管A支架2的侧壁的交线设置有焊缝,焊缝长度与所述交线长度相同,所述套管B6部分插入所述所述主冲片B4上的通孔内,沿所述套管B6圆周面与所述通孔上下端面的交线设有两条焊缝,所述两条焊缝各环绕所述套管B6圆周面半周,且所述两条焊缝投影到套管B6端面上的图形形成一个整圆。焊接时先完成套管B6与主冲片B4间的焊缝,将二者焊接成一个部件A,然后将主冲片A3焊接到部件A上,形成部件B,接着将底板5焊接到部件B上,再接着将套管A支架2焊接到底板上,最后将套管A1焊接到套管A支架上完成推力杆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首先将套管A支架2两侧壁顶部轮廓线设置成由下凹圆弧A2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2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两道上凸圆弧B2b组成的曲线,将套管A1嵌入套管A支架2内并沿前述轮廓线设置与套管A1的焊缝,其次使套管A支架2底面的大部分与底板5上右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重合部分的两侧边线设置焊缝,最后沿主冲片A3侧壁与底板5右侧壁的内表面的整条交线设置焊缝,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改进使得整个推力杆支架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强,应力分布更合理经测试如图7所示7、8两处的应力分别降至346MPa和246MPa。以上已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背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推力杆支架,所述推力杆支架包括主冲片A(3)、主冲片B(4)、底板(5)、套管A(1)、套管A支架(2)及套管B(6),所述底板(5)呈“U”字形,所述套管B(6)部分插入所述主冲片B(4)上的通孔内,并沿所述套管B(6)与所述通孔上端面的交线设置焊缝,所述焊缝绕所述套管B(6)半周,上述部件相互焊接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A支架(2)呈“U”字形,其两侧壁顶部的轮廓线由中间的下凹的圆弧A(2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2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圆弧B(2b)构成,所述圆弧B(2b)为向上凸起的圆弧,所述套管A(1)插入所述套管A支架(2)内部,其圆周面与所述套管A支架(2)的内表面接触,沿所述套管A支架(2)上两侧壁顶面的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套管A支架(2)的底面大部分与所述底板(5)右侧壁的外表面重合,沿所述套管A支架(2)底面与所述底板(5)右侧壁外表面重合部分的两侧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主冲片A(3)插入所述底板(5)内,所述主冲片A(3)两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底板(5)两侧壁的内表面重合,所述主冲片A(3)的底面与所述底板(5)内表面中的下部平面(5a)重合,沿所述主冲片A(3)与所述底板(5)右侧壁的交线设置有焊缝,焊缝长度与所述交线长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推力杆支架,所述推力杆支架包括主冲片A(3)、主冲片B(4)、底板(5)、套管A(1)、套管A支架(2)及套管B(6),所述底板(5)呈“U”字形,所述套管B(6)部分插入所述主冲片B(4)上的通孔内,并沿所述套管B(6)与所述通孔上端面的交线设置焊缝,所述焊缝绕所述套管B(6)半周,上述部件相互焊接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A支架(2)呈“U”字形,其两侧壁顶部的轮廓线由中间的下凹的圆弧A(2a)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圆弧A(2a)两侧并与其相切的圆弧B(2b)构成,所述圆弧B(2b)为向上凸起的圆弧,所述套管A(1)插入所述套管A支架(2)内部,其圆周面与所述套管A支架(2)的内表面接触,沿所述套管A支架(2)上两侧壁顶面的轮廓线设置焊缝,所述套管A支架(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盛锋乌维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众汽车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