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翼子板及具有前翼子板的车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7178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和连接部,翼子板本体顶部设有第一配合部,翼子板本体一侧设有门侧钣金,在第一配合部与门侧钣金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位于门侧钣金上边沿,第二边位于第一配合部侧边沿;第一边一端部和第二边一端部相交,连接部为板状,连接部分别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身装置,包括车身和上述的前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车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部将“象鼻”部与门侧钣金连接成一体,加强了“象鼻”部的刚度,当“象鼻”部受压时,通过连接部将压力传递到车身,降低了“象鼻”部的应力变形,并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前翼子板及具有前翼子板的车身装置
技术介绍
前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主要功能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厢的底部。前翼子板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分为结构式翼子板和非结构式翼子板。结构式翼子板由前翼子板外板和内部加强板构成。非结构式翼子板由前翼子板外板单板构成,再由紧固件固定到车身上。为节约成本,减轻整车重量,目前国内多数乘车型都采用非结构式前翼子板,特别是紧凑车型、小型车和微型车。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传统非结构式翼子板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非结构式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1',翼子板本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与A柱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在图1和图2中,第一配合部为“象鼻”部4'。翼子板本体1'靠近“象鼻”部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门侧钣金3',在“象鼻”部4'与门侧钣金3'之间形成了用于与周围零件(如后视镜)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第二配合部2'具有圆弧形轮廓,包括第一边21'和第二边22',其中,第一边21'位于门侧钣金3'的上边沿,第二边22'位于“象鼻”部4'侧边沿上;第一边21'一端部和第二边22'一端部相交。图3示出了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前翼子板的按压部5',该部刚度要求较高。无论是结构式前翼子板还是非结构式翼子板,由于“象鼻”部最突出部41'无法布置安装点,通常将安装点设置在如图1中的第二配合部2'的下方,“象鼻”部4'的中间位置等。而且由于第二配合部的存
在,导致“象鼻”部4'与门侧钣金3'之间存在缺口,使得按压部5'的刚度难以满足要求。用户在按压或依靠该部时,钣金发生变形,用户感知质量差。另外,钣金发生弹性变形时,翼子板翻边会刮擦A柱,导致A柱掉漆,磨损防腐层,易使A柱钣金腐蚀。翼子板翻边发生永久变形后,翻边到A柱距离减小,车辆在转弯时因扭转刚度不足易发生翼子板与A柱刮擦异响。目前解决前翼子板后端刚度不足的办法主要有:①通过造型缩短“象鼻”部4'的长度,如图4所示。其主要缺点是造型受限制,影响整车美观;②在前翼子板“象鼻”部4'和车身间增加橡胶块6'以提供支撑,如图5所示,其中主要缺点是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制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前翼子板及具有前翼子板的车身装置,通过设置连接部将“象鼻”部与门侧钣金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象鼻”部的刚度。本技术提出一种前翼子板,其中,包括:翼子板本体和连接部,翼子板本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A柱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翼子板本体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门侧钣金,在第一配合部与门侧钣金之间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第一边位于门侧钣金上边沿上,第二边位于第一配合部侧边沿上;第一边一端部和第二边一端部相交,连接部为板状,连接部分别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前翼子板还包括加强板,呈弯折状,连接部边沿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均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其中,连接部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优选地,其中,连接部外壁的高度低于翼子板本体外壁的高度。优选地,其中,连接部设置在第二配合部内,连接部的尺寸与第二配合部的尺寸相等。优选地,其中,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饰板固定连接的卡扣。优选地,其中,连接部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后视镜安装的安装平面。优选地,其中,连接部的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或椭圆形。优选地,其中,连接部与翼子板本体为一体冲压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翼子板的车身装置,其中,包括车身和如上所述的前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车身上,第一配合部、连接部和门侧钣金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其中,车身包括A柱,A柱与第一配合部配合。本技术提供的前翼子板及具有前翼子板的车身装置通过连接部将“象鼻”部与门侧钣金连接成一体,加强了“象鼻”部的刚度,当“象鼻”部受压时,通过连接部将压力传递到车身,降低了“象鼻”部的应力变形,并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前翼子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前翼子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统前翼子板悬臂梁式“象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传统前翼子板的“象鼻”结构增加橡胶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前翼子板的“象鼻”结构与门侧钣金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前翼子板的“象鼻”结构与门侧钣金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前翼子板的“象鼻”结构与门侧钣金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
描述。图6示出了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翼子板本体1和连接部5,翼子板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第二配合部3位于第一配合部与门侧钣金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为“象鼻”部2。第二配合部3具有圆弧形轮廓,包括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第一边31一端部和第二边32一端部相交,其中第一边31位于“象鼻”部2的侧边沿上,第二边32位于门侧钣金4的上边沿。其中,“上”、“下”指的是图6中的方向。连接部5为板状,连接部5分别与第二配合部3的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翼子板本体1与传统的翼子板本体1结构大致相同。进一步地,为增加连接部5与第二配合部3连接的刚度,连接部5的边沿与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之间均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加强板为弯折状。此外,连接部5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为弯折两次,加强板的截面大致为“Z”字型。加强板弯折两次,将连接部5外壁的高度低于翼子板本体1外壁的高度,使得连接部5凹向车身内部,以便与车身连接。而且连接部5的设置不影响前翼子板与车身周围零件的配合。高低是以翼子板本体外壁为上,内壁为下进行比较的。进一步地,为提高前翼子板的刚度,连接部5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使得按压或者依靠按压部5'(如图3)时,将压力通过安装孔直接传递到车身上,提高了前翼子板的安装稳定性。连接部5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车身上,如焊接。进一步地,连接部5设置在第二配合部3内,连接部5为三角形,其尺寸与第二配合部3的尺寸相等。连接部5的尺寸与第二配合部3相等,将第二配合部3充满,“象鼻”部2与门侧钣金4全连接,如图6所示,此时,“象鼻”部2的刚度最大。根据冲压要求,连接部5与第二配合部3也可以是半连接。半连接主要是考虑冲压问题或周围零件配合要求。半连接指的是对连接部5进行部分切除或挖孔,使得连接部5的尺
寸小于第二配合部3,如图7-9所示。连接部5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矩形等,只要保证“象鼻”部2与门侧钣金4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进一步地,连接部5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饰板或后视镜的安装平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饰板固定连接的卡扣6,其中一个卡扣位6于连接部5的顶部,顶部为第二配合部3夹角处,另一个卡扣6位于安装孔的下部,靠近第二边32,如图6和7所示。卡扣6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通过两个卡扣6与饰板连接,饰板与连接部5的形状适配,用来遮盖连接部5以增加美观。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本体和连接部,翼子板本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A柱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翼子板本体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门侧钣金,在第一配合部与门侧钣金之间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第一边位于门侧钣金上边沿上,第二边位于第一配合部侧边沿上;第一边一端部和第二边一端部相交,连接部为板状,连接部分别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本体和连接部,翼子板本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A柱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翼子板本体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门侧钣金,在第一配合部与门侧钣金之间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第一边位于门侧钣金上边沿上,第二边位于第一配合部侧边沿上;第一边一端部和第二边一端部相交,连接部为板状,连接部分别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子板还包括加强板,呈弯折状,连接部边沿与第二配合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均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部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部外壁的高度低于翼子板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