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10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其上的加强梁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梁,但这种横梁结构吸能效果差,不能很好的保护乘客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该车门的加强梁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本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门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连。根据本技术的车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加强梁并非直梁结构,且在第二固定端与车门内板之间设置弹性结构,进而本技术的加强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加强梁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车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梁为朝向所述车门外板弯曲的弧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端为一个,所述第二固定端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端处在同一平面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梁为拱形,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所述拱形的顶点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位于所述拱形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拱形的所述加强梁的第一固定端形成有焊接面,所述
焊接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面面接触焊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装置为橡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梁为中空管状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门100,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门100,因此该车辆安全性能好,降低了乘客受到损伤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100,车门外板110,车门内板120,加强梁130,第一固定端131,第二固定端132,弹性装置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100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车门外板110、车门内板120和加强梁130。其中,车门内板120设置在车门外板110的内侧,加强梁130具有第一固定端131和第二固定端132,第一固定端131和第二固定端132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开,第一固定端131与车门外板110固定。也就是说,第一固定端131位于第二固定端132的外侧,第一固定端131和第二固定端132处于不同的两个平面,加强梁130并非直梁结构。由此,在车辆的侧面受到冲击时,第一车门外板110上的第一固定端131会朝向第二固定端132的方向移动,加强梁130起到缓冲作用,吸收了冲击能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弹性装置140分别与车门内板120和第二固定端132相连,弹性装置140可以进一步吸收车辆受到的冲击能量,保障乘客的安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100,车门内板120和车门外板110之间的加强梁130并非直梁结构,且在第二固定端132与车门内板120之间设置弹性结构,进而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梁13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加强梁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梁130为朝向车门外板110弯曲的弧形。弧形的加强梁130沿袭了拱桥的力学原理,缓冲效果更好,具有更强的吸能特性,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梁13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上述加强梁130为弧形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并非对加强梁130的限定,例如加强梁130也可以为三角形或梯形等。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端131为一个,第二固定端13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端131的两侧。换言之,加强梁130上距离车门内板120最远的点即为第一固定端131。第一固定端131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端132间隔开,能够使得加强梁
130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保障乘客的安全。优选地,两个第二固定端132处在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端131位于拱形的顶点处,第二固定端132分别位于拱形的两端。进一步地,拱形的加强梁130的第一固定端131形成有焊接面,焊接面与车门外板110面面接触焊接固定。由此,可以快速地将加强梁130安装在车门外板110上,提高了加强梁130的安装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40为弹簧或橡胶。由此,可以吸收车辆受到的冲击能量,保障乘客的安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梁130为中空管状结构。中空管状的加强梁130对材料的使用更少,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为朝向所述车门外板弯曲的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为一个,所述第二固定端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