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8970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包括外壳(1)和容纳于外壳(1)中的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电路板(2)与外壳(1)之间设有由减震材料形成的减震层(3),并且该减震层(3)的两侧分别贴合在电路板(2)和外壳(1)上。这样可以将外壳(1)受到冲击时的力通过减震层(3)缓冲后均布在电路板(2)上,从而保证无人机飞控组件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
技术介绍
无人机飞控系统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任务执行和返场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飞控系统对于无人机相当于驾驶员对于有人机的作用,可以认为是无人机最核心的技术之一。飞控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机载计算机和伺服作动设备三大部分,实现的功能主要有无人机姿态稳定和控制、无人机任务设备管理和应急控制三大类。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天气等外部因素导致飞控系统震动,从而引起飞控系统故障,将给飞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该无人机飞控组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受到外界撞击时,无人机飞控组件内部的结构受到较小的冲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包括外壳和容纳于所述外壳中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外壳之间设有由减震材料形成的减震层,并且该减震层的两侧分别贴合在所述电路板和外壳上。可选地,所述外壳中形成有卡槽,以使所述减震层限位在所述卡槽中。可选地,所述卡槽的周缘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周缘的外侧,以使所述减震层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侧间隔地设有限位块,以对所述减震层定位。可选地,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周缘的外侧,以使所述减震层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可选地,所述减震材料为EVA材料。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拼接方向的凸起,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形成有相应的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形成有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拼接方向的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形成有相应的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周缘之间设有尾卡,该尾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端用于与飞控线体连接。可选地,该无人机飞控组件为飞控模块、电源模块、GPS模块、航灯模块、开关模块或数传模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电路板与外壳之间贴合地设置减震层,可以将外壳受到冲击时的力通过减震层缓冲后均布在电路板上,从而保证无人机飞控组件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无人机飞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无人机飞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减震层未示出。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减震层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尾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外壳 11 第一壳体111、122 凸起 112、121 凹槽12 第二壳体 13 卡槽14 限位块 2 电路板3 减震层 4 尾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针对相应部件的轮廓而言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包括外壳1和容纳于外壳1中的电路板2,电路板2与外壳1之间设有由减震材料形成的减震层3,其中图中未示出电路板2,并且如图3所示,该减震层3的两侧分别贴合在电路板2和外壳1上。这样,当无人机飞控组件的外壳1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直接传递到减震层3上,利用减震材料内部颗粒的避震性能,可以降低冲击对电路板2的影响,保证组件的正常工作,由于减震层3贴合在电路板2上,使得减震层3本身不会对电路板2产生冲击力。此外,减震层3有减震材料一体成型,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减震层通过外壳1中的限位部进行定位,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壳1中形成有卡槽13,减震层3限位在该卡槽13中,并且作为优选,卡槽13的周缘设置在电路板2周缘的外侧,以使减震层3完全覆盖电路板2,从而可以使来自外界的冲击力减小后均布在整块电路板2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的内侧间隔地设有限位块14,减震层3卡止在多个限位块14形成的区域中,作为优选,限位块14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周缘的外侧,以使减震层3完全覆盖电路板2,从而可以使来自外界的冲击力减小后均布在整块电路板2上。此外,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可以配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层3的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必为均匀的圆柱或长方体,例如在图1中,减震层3也可以为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减震层一部分限位在卡槽13中(图中未示出),另一部分可以填充到外壳的侧壁,即图1中的可视部分。本技术对减震层3的定位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体现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即将减震层3卡止在电路板2和外壳1之间,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这里,整块的减震材料使得材料内部颗粒之间力的传递均衡,同时外壳1中的限位部形成的固定空间会限制材料的弹性形变,提升了减震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组件安全可靠。结合材料内部具有的粘滞阻力,分布于减震材料内部的减震颗粒可以获得稳定的固定力,从而使得减震材料内部颗粒即使受到外力作用依然能够保持原有的集中分布的状态,不会受力分散。因此,当无人机飞控组件外部受到冲击时冲击会通过外壳1直接传递到减震材料上,作用力会均匀分布在减震材料上,充分利用了结构的固定性及减震材料的内部颗粒的避震性能,从而减轻飞控组件承受的冲击力,进而使保障飞控系统稳定工作。其中,减震材料可以为EVA材料,EVA材料可以在受到冲击时形成较强的粘滞阻力,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可以该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设置为不同的外形,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震材料也可以为泡沫、复合型海绵等等。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层3直接接触电路板2,在一个完整的震动周期中,外壳1对电路板2的最大施力通过减震材料均分布在电路板2上。因此,这种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减震材料的减震性能,实用性强。进一步地,外壳1可以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1的外周形成有朝向第一壳体11的拼接方向的凸起111,第二壳体12的外周形成有相应的凹槽121,或者第一壳体11的外周形成有背离第一壳体11的拼接方向的凹槽112,第二壳体12的外周形成有相应的凸起12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的拼接方向是指其朝向第二壳体12移动的方向。这样,增加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有效接触密封面积,对灰尘及水分进行流向引导,避免灰尘及水分进入电路板2,从而提高组件的稳定性。这里,只需保证凸起和凹槽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即可确保防尘防水效果,相比于平面接触,这种凸起与凹槽配合的结构降低了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平面度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控制产品质量。此外,这种结构对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螺栓布置无特殊要求,并且凸起与凹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包括外壳(1)和容纳于所述外壳(1)中的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与外壳(1)之间设有由减震材料形成的减震层(3),并且该减震层(3)的两侧分别贴合在所述电路板(2)和外壳(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飞控组件,包括外壳(1)和容纳于所述外壳(1)中的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与外壳(1)之间设有由减震材料形成的减震层(3),并且该减震层(3)的两侧分别贴合在所述电路板(2)和外壳(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中形成有卡槽(13),以使所述减震层(3)限位在所述卡槽(1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周缘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周缘的外侧,以使所述减震层(3)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间隔地设有限位块(14),以对所述减震层(3)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4)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周缘的外侧,以使所述减震层(3)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2)。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宇沙俊汀秦耀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