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排渣的榨油机,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对榨膛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进料组件和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膛和榨杆,所述榨膛具有进料口、出油口及出渣口,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榨膛前端的外周侧,所述榨杆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表面的螺纹,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上设有排渣槽。这样当榨取水分较高的油料时,为了提升出油率,提升了榨膛的温度,而对应加热组件处的榨膛内壁容易形成坚硬的油渣,这时榨杆在旋转时带动排渣槽旋转,排渣槽旋转将坚硬的油渣切碎,使得油渣可顺利被排出,提升了排渣的顺畅性,加快了排渣速度,同时提升了榨油效率;还有,可避免油渣堵塞榨膛,防止不出油,也便于榨膛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排渣榨油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一般包括榨膛、带有螺纹的榨杆组成榨油组件,榨油组件将油料压榨后,所排出的油渣是通常是连续的,但当油料含水率较高时或者榨小红皮花生时,排渣不连续,更严重的时候不出渣、不出油。而为了解决油料含水率较高的问题时,通常是将榨膛温度提高,但这种会导致油渣在榨膛内部变得很坚硬,尤其是对应加热组件处的榨膛内壁的更容易形成很坚硬的油渣,使得油渣不易排出榨膛,排渣速度慢;更糟糕的情况是,油渣可能直接粘在榨膛内壁,根本无法排出榨膛而将榨膛堵塞,同时也不便于榨膛的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排渣的榨油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排渣的榨油机,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对榨膛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进料组件和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膛和榨杆,所述榨膛具有进料口、出油口及出渣口,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榨膛前端的外周侧,所述榨杆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表面的螺纹,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上设有排渣槽。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槽设有多个,所述多个排渣槽沿杆体轴向成“一”字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排渣槽自出油口处延伸至出渣口处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的深度由后端到前端逐渐变小,多个排渣槽的深度为渐变的且由后端到前端逐渐变小。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排渣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槽的纵截面呈“U”形或“凵”形或“V”形。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槽的宽度为W,2 mm≤W≤4mm。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设于榨膛前端外周侧的上方,所述排渣槽设于电磁加热装置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金属块、线圈支架,所述金属块设于榨膛上且靠近出渣口处,所述线圈支架设于榨膛上方,所述线圈支架包括一向下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底部中心处向内凹陷形成一磁感应槽,所述金属块位于所述磁感应槽内,所述凸台周侧绕设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线路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及与发热体接触的传热块,所述发热体为PTC加热器且设于榨膛上方,所述传热块设于PTC加热器下方并与榨膛表面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辐射装置,所述热辐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热辐射管,所述热辐射管固定于壳体中,所述壳体具有辐射口,所述辐射口面对榨膛的外周侧壁并且与榨膛的外周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将热辐射管发出的光波反射至辐射口的反射层。本技术中,所述“前端”指榨杆或榨膛悬空端,所述“后端”指榨杆或榨膛与电机连接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当榨取水分较高的油料时,为了提升出油率,提升了榨膛的温度,而对应加热组件处的榨膛内壁容易形成坚硬的油渣,通过在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上设置排渣槽,这时榨杆在旋转时带动排渣槽旋转,排渣槽旋转将坚硬的油渣切碎,使得油渣可顺利被排出,提升了排渣的顺畅性,加快了排渣速度,同时提升了榨油效率;还有,可避免油渣堵塞榨膛,防止不出油,也便于榨膛的清洗。2、由于榨杆一般为金属的,排渣槽的加工采用铣加工方式,通过将排渣槽设置成多个且沿杆体轴向成“一”字形,这样便于排渣槽的加工,一次加工即可,减少了加工步骤,降低了制造成本;如不在同一直线上,需要多次旋转榨杆的位置或改变铣刀的加工方向来加工,增加了排渣槽的加工工艺,增加了加工成本;同时,排渣槽在对油渣进行切碎时,会有部分油渣进入排渣槽,这样在清理排渣槽时,只需沿着排渣一端戳向另一端即可将多个排渣槽清理干净,进而方便榨杆的清洗。3、由于榨膛自出油口至出渣口这一部分容易形成较硬的油渣,通过将多个排渣槽由出油口处延伸至出渣口处设置,这样使这一部分的榨膛内壁的油渣能被排渣槽切碎而顺利排出;同时,减少了排渣槽的加工数量,方便榨杆的加工,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4、现有的有些榨杆的螺纹的深度一致,不仅不便于清洗,还不便于加工制造,通过将排渣槽的深度设置成随螺纹深度的变化而设置,即由后端到前端逐渐变小,这样便于排渣槽的加工,且排渣槽的深度变化对油渣的切削会更好,便于油渣的排出;同时,多个排渣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这样使得多个排渣槽之间不会形成台阶,不会阻碍后端的油渣向前端输送,便于排渣,也方便清理排渣槽,进而便于榨杆的清洗。5、通过将排渣槽的纵截面设置成“U”形或“凵”形或“V”形,且宽度为W,2mm≤W≤4mm,优选的,W为2.5mm;这样既保证排渣的顺畅性,同时可以使油料充分研磨,提升出油率。当W小于2mm时,排渣槽的宽度过小,不能形成很好的导向力,使得排渣不顺畅;当W大于4mm时,排渣槽的宽度过大,使得油料不能被充分研磨,降低了出油率。6、现有的加热组件热传导效率不高,导致能源浪费较大,通过将加热组件设置成电磁加热装置,通过金属块与磁感应槽的配合,使得金属块可以实现环绕式加热,加热速度快,热传导效率高,并且由于金属块底部直接与榨膛相连,其上部和周侧均处于封闭状态,避免了热量的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传导效率。7、现有的加热组件成本较高,且结构较复杂,不方便安装,通过将加热组件设置成PTC加热器,该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加热组件的安装;同时,PTC加热器为通用件,成本低。8、现有的加热组件加热慢,效率较低,通过将加热组件设置成热辐射装置,热辐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热辐射管,热辐射管设在壳体中,这样使热辐射管产生的光波汇集在壳体中,然后通过反射层集中到辐射口,对位于辐射口附近的榨膛进行加热,热能集中且流失少,加热快速,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榨油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榨油机实施例一中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榨油机实施例一中榨杆与榨膛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榨油机实施例一中榨膛与加热组件配合局部示意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主机;2、榨膛;21、进料口;22、出油口;23、出渣口;3、榨杆;31、杆体;32、螺纹;321、排渣槽;4、金属块;5、线圈支架;6、传感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排渣榨油机,包括主机1、设置于主机1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对榨膛2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进料组件和榨油组件,主机1包括上主体件与下主体件通过搭扣连接安装,榨油组件设置在下主体件内,榨油组件包括榨膛2和榨杆3,榨杆3装配在榨膛2内,并由电机驱动在榨膛2内旋转,榨膛2具有进料口21、出油口22及出渣口23,上主体件内设有料仓、搅拌器、下料口,下料口对准榨膛2的进料口21,便于物料的进料。使用过程中先将上主体件和下主体件通过搭扣连接安装后,料仓内放入油料,油料经搅拌器搅拌后逐步进入下料口,由于下料口连通榨膛2的进料口21,进入后的油料经榨杆3与榨膛2配合挤压后由出油口22出油,而油渣从出渣口23排出。本施例中,加热组件设于榨膛2的前端且位于榨膛2外周侧的上方,榨杆3包括杆体31及设于杆体31表面的螺纹32,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32上设有排渣槽321,这样当榨取水分较高的油料时,为了提升出油率,提升了榨膛的温度,而对应加热组件处的榨膛内壁容易形成坚硬的油渣,这时榨杆在旋转时带动排渣槽旋转,排渣槽旋转将坚硬的油渣切碎,使得油渣可顺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排渣的榨油机,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对榨膛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进料组件和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膛和榨杆,所述榨膛具有进料口、出油口及出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榨膛前端的外周侧,所述榨杆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表面的螺纹,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上设有排渣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排渣的榨油机,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对榨膛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进料组件和榨油组件,所述榨油组件包括榨膛和榨杆,所述榨膛具有进料口、出油口及出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榨膛前端的外周侧,所述榨杆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表面的螺纹,与加热组件对应处的螺纹上设有排渣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设有多个,多个排渣槽沿杆体轴向成“一”字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渣槽自出油口处延伸至出渣口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的深度由后端到前端逐渐变小,所述多个排渣槽的深度为渐变的且由后端到前端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渣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的纵截面呈“U”形或“凵”形或“V”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的宽度为W,2mm≤W≤4mm。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魏云杰,王会军,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