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车身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是车身骨架关键的接头位置,其结构直接影响到骨架车身刚度和模态,刚度不足易引发车身局部变形大、应力集中而导致车身开裂,模态不足导致局部共振等异响问题,降低乘客舒适性感受。故其关键性不言而喻。车身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一般包含零件较多,通常包括后轮罩外板、后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后地板总成。其中后后减震器座焊接在后轮罩内板上,后轮罩外板再与后轮罩内板本体焊接为一体,后轮罩内板再与后地板总成焊接固定。而C柱加强板下接头只是简单的焊接在后轮罩内板上,这结构中力的传递路径不明确,容易造成车身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开裂,而且车身颠簸感较强,乘客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转刚度足、不易开裂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后轮罩总成、后地板总成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后轮罩总成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和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位于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
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焊接为一体。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直接相连,C柱与后减震器座之间形成明确的力的传递路径,保证受力的顺畅传递,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有效的吸收能量。从而提高了整个车身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总成(10)、后地板总成(20)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轮罩总成(10)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10)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和后减震器座(13),后轮罩内板(11)与后轮罩外板(12)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13)位于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11)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1)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焊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总成(10)、后地板总成(20)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轮罩总成(10)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10)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和后减震器座(13),后轮罩内板(11)与后轮罩外板(12)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13)位于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11)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1)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焊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并与后地板总成(20)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和后减震器座(13)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分别是后轮罩内板(11)同一区域板体的两侧板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的横梁与纵梁交汇处并焊接固定在该处。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跃奇,聂素祥,常利利,陈云,王力彬,温秀海,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