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336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后轮罩总成、后地板总成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后轮罩总成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和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位于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焊接为一体。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直接相连,C柱与后减震器座之间形成明确的力的传递路径,保证受力的顺畅传递,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有效的吸收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车身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是车身骨架关键的接头位置,其结构直接影响到骨架车身刚度和模态,刚度不足易引发车身局部变形大、应力集中而导致车身开裂,模态不足导致局部共振等异响问题,降低乘客舒适性感受。故其关键性不言而喻。车身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一般包含零件较多,通常包括后轮罩外板、后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后地板总成。其中后后减震器座焊接在后轮罩内板上,后轮罩外板再与后轮罩内板本体焊接为一体,后轮罩内板再与后地板总成焊接固定。而C柱加强板下接头只是简单的焊接在后轮罩内板上,这结构中力的传递路径不明确,容易造成车身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开裂,而且车身颠簸感较强,乘客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转刚度足、不易开裂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后轮罩总成、后地板总成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后轮罩总成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和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位于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
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焊接为一体。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C柱加强板下接头和后减震器座直接相连,C柱与后减震器座之间形成明确的力的传递路径,保证受力的顺畅传递,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有效的吸收能量。从而提高了整个车身的扭转刚度,避免车身开裂,降低车身颠簸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3均是图1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包括后轮罩总成10、后地板总成20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轮罩总成10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10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和后减震器座13,后轮罩内板11与后轮罩外板12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13位于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11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1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焊接为一体。后地板总成20包括后地板本体22,后地板本体22上有横梁和纵梁。后轮罩总成10焊接与侧围总成焊接固定,后地板总成焊接在车身下部总成。本专利技术中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直接相连,受力直接在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
之间有效传递,从而形成C柱与后减震器座之间明确的力的传递路径,保证受力的顺畅传递,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有效的吸收能量。从而提高了整个车身的扭转刚度,避免车身开裂,降低车身颠簸感。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并与后地板总成20焊接固定。通常车辆遇到颠簸时,底盘系统感应地面的工况后受力变化传递给车身。底盘系统的后悬架连接车身和车轮,后悬架关键连接受力主要部位是后弹簧座(安装在后地板纵梁上)以及后减震器安装座,本专利技术中将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上,使得后地板总成20和后减震器座13形成有效的受力传递路径,可明显提高车身刚度和模态,增强车身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少开裂的风险,提高顾客的NVH感受。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和后减震器座13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分别是后轮罩内板11同一区域板体的两侧板面。换一种说法就是,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减震器座13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后轮罩内板11板体部分焊接为一个整体,虽然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是通过后轮罩内板11连接,但两者之间相当于是直接连接。也就是说,若是将夹在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之间的后轮罩内板11板体视为不存在,那么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相当于直接焊接为一体。当然,也可以通过工艺设计上的改动,在后轮罩内板11上留出空缺,从而便于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相互贴合并且直接焊接为一体,本专利技术优选前一种方案。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的横梁与纵梁交汇处。在此接头区域车身受力在XYZ方向上,都能在空间上传递,形成有效的受力传递路径。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呈开口壳体状,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开口朝向后轮罩内板11/后地板总成20并与之焊接固定。该结构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强度高。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开口处均向两侧翻边构成用于连接后轮罩内板11/后地板总成20的焊接边。增设翻边可便于焊接固定。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包括与后轮罩内板11焊接的上连接板31和与后地板总成20焊接的下连接板32,其中下连接板32罩设在后地板总成20的横梁上,下连接板32与后地板总成20横梁的宽度吻合。C柱加强板下接头30所要横跨的长度尺寸较大,将其分为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2这种分体式的结构便于加工,降低加工难度。而且将下连接板32保持与横梁宽度一致可以提高局部的刚度和强度。所述的下连接板32沿着后地板总成20横梁走向向前延伸构成辅助连接板33,辅助连接板33的两侧翻边与后地板总成20横梁的两侧边缘处焊接固定,且辅助连接板33的翻边与后地板总成20横梁边缘平齐。设置辅助连接板33可以增加C柱加强板下接头30与后地板总成20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所述的后轮罩内板11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的后纵梁前部21,后纵梁前部21上还设有后纵梁加强板22。后纵梁加强板22可以提高后纵梁前部21的强度,进而增加整个车身整体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总成(10)、后地板总成(20)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轮罩总成(10)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10)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和后减震器座(13),后轮罩内板(11)与后轮罩外板(12)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13)位于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11)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1)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焊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总成(10)、后地板总成(20)和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后轮罩总成(10)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后地板总成(20)上,所述的后轮罩总成(10)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和后减震器座(13),后轮罩内板(11)与后轮罩外板(12)焊接为一体,后减震器座(13)位于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组成的空腔内部,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分别位于在后轮罩内板(11)的内外两侧且均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1)上,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和后减震器座(13)焊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并与后地板总成(20)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和后减震器座(13)与后轮罩内板(11)的焊接面分别是后轮罩内板(11)同一区域板体的两侧板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柱加强板下接头(30)的下端延伸至后地板总成(20)的横梁与纵梁交汇处并焊接固定在该处。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跃奇聂素祥常利利陈云王力彬温秀海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