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631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所述固定支承装置适于将所述前大灯固定安装到车辆的前翼子板,所述固定支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大灯本体的一端的可调节的安装支架,所述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前大灯的本体成一体并向外延伸的板状基体;可滑动地与板状基体配合的滑套,在所述滑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设置在板状基体的孔上的金属套圈,所述金属套圈从所述板状基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伸入到所述滑套的一个开口内,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位于初始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滑动移动到极限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接触抵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车辆的前大灯固定到车辆的前翼子板上的固定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辆中,车辆的前大灯的一端安装在与其邻近的前翼子板的骨架上,如图1和图2所示,前大灯10的本体的一端延伸出的固定结构11,在固定安装结构11上设置有用于与未示出的前翼子板配合的固定销21,用于沿着车辆的纵向X方向和横向Y方向固定到前翼子板上,和设置有用于沿着车辆的高度Z方向固定紧固的孔22。由于车辆的前翼子板的造型与前大灯的外形是适配的,因此前大灯和前翼子板之间的装配缝隙取决于前翼子板的冲压质量的几何尺寸精度和前大灯的模制质量的几何尺寸精度。但是,由于制造的几何误差,要保证在前大灯和前翼子板之间的接缝的装配质量比较困难,而且在前大灯装配后不能进行装配位置的调节。需要通过修改模具进行质量调试,模具更改周期很长,调试成本很高,从而不利于保持前大灯和前翼子板之间的装配质量和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从而能够容易和方便地实现前大灯和前翼子板之间的装配质量和外观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所述固定支承装置适于将所述前大灯固定安装到车辆的前翼子板,所述固定支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大灯本体的一端的可调节的安装支架,所述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前大灯的本体成一体并向外延伸的板状基体;可滑动地与板状基体配合的滑套,在所述滑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设置在板状基体的孔上的金属套圈,所述金属套圈从所述板
基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伸入到所述滑套的一个开口内,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位于初始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滑动移动到极限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接触抵靠。优选的是,板状基体的下部设置有突出的燕尾凸起,所述滑套具有容纳板状基体的凹陷部分,在凹陷部分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燕尾凸起的燕尾槽。优选的是,在凹陷部分的两侧设置有沿着滑套的长度延伸的齿部分,所述齿部分与板状基体的相应齿部分相互配合,所述齿部分构造为,当施加外力使得所述滑套相对于板状基体滑动移动时,滑套的凹陷部分的两侧的齿部分也相对于板状基体的相应齿部分彼此滑动,而当滑套滑动移动的一个位置停止而没有外力作用时,滑套的齿部分与板状基体的相应齿部分相互啮合定位,使得滑套不会相对于板状基体移动位置。优选的是,在金属套圈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板状基体的底面下方向外延伸,从而将金属套圈卡锁在板状基板的孔上。优选的是,所述齿部分的齿的高度为0.25mm,齿的宽度为0.5mm。优选的是,所述突起的高度为0.2mm。优选的是,所述间隙为3mm。优选的是,所述定位销适合插入到前翼子板的定位孔内,和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到所述前翼子板的固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将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现有的车辆的前大灯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图1的前大灯图中的虚线框的固定安装支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大灯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3的前大灯图中的虚线框的固定安装支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前大灯图中的固定安装支架的组成部分的示意图;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前大灯的固定安装支架的俯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6A中的A-A线截取的剖面视图;图8是沿着图6B中的B-B线截取的剖面视图,图9是沿着图6A中的C-C线截取的剖面视图,和图10是图9中的虚线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沿着图6B中的D-D线截取的剖面视图,和图12是图10中的虚线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3-图15显示了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大灯安装到前翼子板的过程的示意图,和图16是沿着图15中的E-E线截取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4所示,车辆的前大灯10的本体的一个端部设有可调节的安装支架12,安装支架12包括与前大灯10的本体成一体并向外延伸的板状基体121,可滑动地与板状基体121配合的滑套122,在滑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销124,在板状基体121上设置有金属套圈123。安装支架121的具有结构参见图5所示,板状基体121在中间部分具有用于安装金属套圈123的孔127,和在板状基体121的下部设置有突出的燕尾凸起129。滑套122具有容纳板状基体121的凹陷部分,在凹陷部分的中间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燕尾凸起129的燕尾槽130,在凹陷部分的两侧设置有沿着滑套的长度延伸的齿部分128。另外,在滑套122上还设置有开口126,用于使得金属套圈123从其中穿过。安装支架121的各部分的安装配合关系参见图6A-6C和图7-图12所示。如图6C和图8所示,板状基体121的燕尾凸起129和滑套122的燕尾槽130可滑动地嵌套配合,从而燕尾凸起129形成滑轨,使得滑套122沿着板状基体121的燕尾凸起129滑动移动。如图7所示,金属套圈123安装到板状基体121的孔127中并向下
超过板状基体的底面延伸到滑套122的开口126中,在滑套122相对于板状基体121位于初始状态下,金属套圈123的壁与开口126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l,所述间隙l例如为3mm。当滑套122相对于板状基体121移动使得金属套圈123的壁与开口126的一侧内壁接触抵靠时,所述滑套相对于板状基体移动到极限位置,因此,通过金属套圈123和滑套的开口126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滑套122相对于板状基体121的移动调节量。另外,如图11和12所示,在金属套圈12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突起125,所述突起125从所述板状基体121的底面向外延伸,其高度为t,该高度t例如为0.2mm,从而通过多个突起125将金属套圈123卡锁在板状基板122的孔127上。最后,如图9的沿着图6A的C-C线的截面视图所示,在滑套122的凹陷部分的两侧的齿部分128与板状基体121的相应齿部分相互配合,图10示出了图9中的齿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齿的高度h例如为0.25mm,齿的宽度例如为0.5mm,于是所述齿部分构造为,当施加外力使得滑套122沿着板状基体121的燕尾凸起129滑动移动时,滑套122的凹陷部分的两侧的齿部分128也相对于板状基体121的相应齿部分彼此滑动,而当滑套122滑动移动的一个位置停止而没有外力作用时,滑套122的齿部分128与板状基体121的相应齿部分相互啮合定位,使得滑套122不会相对于板状基体121移动位置。下面参照图13-16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前大灯的安装过程。首先如图13所示,将前大灯10的安装支架12的销124与前翼子板50的大灯定位孔34对准并使得销124插入到前翼子板的定位孔34中。接着如图14所示,在安装支架12的滑套122的销插入到前翼子板的大灯定位孔34的情况下,使得前大灯10沿着车辆的纵向X方向滑动,此时与前大灯的主体一体的板状基体121相对于固定的滑套122滑动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所述固定支承装置适于将所述前大灯固定安装到车辆的前翼子板,所述固定支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大灯本体的一端的可调节的安装支架,所述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前大灯的本体成一体并向外延伸的板状基体;可滑动地与板状基体配合的滑套,在所述滑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设置在板状基体的孔上的金属套圈,所述金属套圈从所述板状基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伸入到所述滑套的一个开口内,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位于初始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滑动移动到极限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接触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大灯的固定支承装置,所述固定支承装置适于将所述前大灯固定安装到车辆的前翼子板,所述固定支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大灯本体的一端的可调节的安装支架,所述可调节的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前大灯的本体成一体并向外延伸的板状基体;可滑动地与板状基体配合的滑套,在所述滑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设置在板状基体的孔上的金属套圈,所述金属套圈从所述板状基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伸入到所述滑套的一个开口内,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位于初始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板状基体滑动移动到极限位置,所述金属套圈的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接触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状基体的下部设置有突出的燕尾凸起,所述滑套具有容纳板状基体的凹陷部分,在凹陷部分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燕尾凸起的燕尾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凹陷部分的两侧设置有沿着滑套的长度延伸的齿部分,所述齿部分与板状基体的相应齿部分相互配合,所述齿部分构造为,当施加外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辉朱元园卫杰夫王云吉朱一鹏丁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