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246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线圈组件、衔铁组件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在绝缘基座和衔铁组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枢转轴配合的枢转孔。衔铁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顶壁上,使得衔铁组件能够相对于绝缘基座转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再需要在衔铁组件的两端分别单独设置一个转动轴,从而减小了衔铁组件的高度,保证极性继电器的体积尽量小型化。此外,枢转轴相对于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因此,可以增大推动卡的推动部的行程,提高了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增大了两者分开时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区分正负极的有极性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极性继电器一般包括绝缘壳体和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线圈组件、衔铁组件和多组触点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铁芯。在现有技术中,线圈一般由上往下地安装到绝缘壳体的绝缘基座中,铁芯插入线圈中。铁芯的一端为支点,铁芯的另一端围绕该支点转动。但是,这种结构的极性继电器存在体积较大、电绝缘性不佳、以及铁芯摆动空间小,不能产生足够的触点压力和触点间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能够减小整个极性继电器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不仅能够提高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能够增大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开时的分开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能够提高极性继电器的电绝缘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绝缘盖子;线圈组件,安装
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衔铁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插入所述枢转孔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形成有线圈容纳腔,所述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中;并且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衔铁组件包括:推动卡,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两侧的向外凸出的推动部;一对衔铁,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中;和一个磁铁,保持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中,并位于所述一对衔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枢转轴/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枢转轴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并且从所述线圈容纳腔的顶壁的外侧竖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上,并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中的每组触点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端子和一个可动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一个可动弹片;在所述固定端子上设置有固定触点,在所述可动端子的可动弹片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适于驱动所述可动弹片,使得所述可动弹片的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端子上的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触点焊接在所述固定端子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固定端子上;并且所述可动触点焊接在所述可动弹片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可动弹片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装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的插槽,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安装在所述插槽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向外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插入所述线圈中的铁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铁芯包括两个铁芯半体,所述两个铁芯半体分别从所述线圈的两端插入所述线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铁芯半体包括水平延伸部和竖直延伸部;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定位槽口,所述两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分别保持在所述定位槽口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分别延伸到所述一对衔铁的两端的间隙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靠近所述枢转轴的一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与所述衔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枢转轴的另一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与所述衔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绕线轴,所述线圈保持在所述绕线轴上;并且所述绕线轴适于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的线圈容纳腔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一对线圈端子,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保持在所述绕线轴中,并从所述绕线轴向外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分别插入所述沟槽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向外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上形成卡槽,所述可动弹片被卡持到所述推动部的卡槽中。在本专利技术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的顶壁和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该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因此,当衔铁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顶壁上时,衔铁组件能够围绕该枢转轴相对于绝缘基座转动。这样,就不再需要在衔铁组件的两端分别单独设置一个转动轴,从而减小了衔铁组件的高度,保证极性继电器的体积尽量小型化。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线圈容纳腔中,而触点组件安装在线圈容纳腔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因此,线圈的端子与触点组件的端子通过绝缘基座相互隔离开,提高了极性继电器的电绝缘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枢转轴/枢转孔相对于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因此,可以增大推动卡的推动部的行程,从而够提高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能够增大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开时的分开间隙。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上;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与绝缘基座分离开;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组装图,其中,绝缘盖子未图示;图4显示图1中的衔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和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绝缘盖子;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衔铁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100、700),包括绝缘基座(100)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的绝缘盖子(700);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122),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122)配合的单个枢转孔(433);并且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122)插入所述枢转孔(433)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100)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100、700),包括绝缘基座(100)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的绝缘盖子(700);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122),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122)配合的单个枢转孔(433);并且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122)插入所述枢转孔(433)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10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中形成有线圈容纳腔(101),所述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101)中;并且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101)的一对侧壁(130、140)的外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包括:推动卡(430),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两侧的向外凸出的推动部(431、432);一对衔铁(410、420),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和一个磁铁(440),保持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并位于所述一对衔铁(410、42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122)/所述枢转孔(433)形成在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所述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的一端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122)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并且从所述线圈容纳腔(101)的顶壁(120)的外侧竖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枢转孔(433)形成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中的每组触点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端子(510、520)和一个可动端子(610、620),所述可动端子(610、620)具有一个可动弹片(611、621);在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设置有固定触点(501、502),并在所述可动端子(610、620)的可动弹片(611、621)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固定触点(501、502)接触的可动触点(601、602);并且所述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适于驱动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使得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上的可动触点(601、602)与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的固定触点(501、502)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光称张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