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6213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包括一体制造的输液口管和折断阀,所述输液口管两相对外侧壁均连接有与输液口管一体制造的翼状薄片,所述折断阀包括药液通道和头部,输液口管顶部连接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中空,止挡部顶面连接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顶部连接头部,所述头部顶面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连接装置与医用软袋之间以及引流管之间因密封不紧易造成漏液的不足,有效降低了软袋输液的漏液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临床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医用软袋通常由袋体、与之焊接相连的加药管、引流管构成。其中,用于腹膜透析的药液软袋的引流管与药液袋之间往往通过带折断阀的管口连接装置进行连接,现有的管口连接装置由于其自身的材质特点及其使用时两端需分别与袋体、引流管进行组装,管口连接装置的输液口管与折断阀之间、连接装置与袋体之间以及连接装置与引流管之间均存在漏液、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结构合理,可有效降低腹膜透析药液袋漏液率,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包括一体制造的输液口管和折断阀,所述输液口管两相对外侧壁均连接有与输液口管一体制造的翼状薄片,所述折断阀包括药液通道和头部,输液口管顶部连接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中空,止挡部顶面连接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顶部连接头部,所述头部顶面封闭;药液通道和头部之间通过可折断的颈部相连,头部用于
封闭药液通道,使用时,输液口管和翼状薄片包埋于医用软袋的袋口内。优选的,所述药液通道为上小下大的截顶圆锥形,所述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头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止挡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所述输液口管径向尺寸大于止挡部的径向尺寸,药液通道与头部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优选的,所述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采用一次注塑或二次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采用对人体无害的非PVC塑材,输液口管和折断阀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非PVC材料;输液口管经一体注塑直接缩减形成折断阀,输液口管与折断阀内部有管道连通;输液口管至折断阀的连接部呈平台状,其直径大于引流管的外径,因此,形成了控制引流管插入深度的止挡部,止挡部的纵截面呈折线型,角度为90°。进一步的,所述头部上部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状凸起,所述翼状凸起围绕头部轴向等间距排布,使得头部形成箭头状;翼状凸起距头部顶面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不同;翼状凸起之间的间隙可形成直线型或螺线型液体通道,起到引流的作用,同时,设置翼状凸起也可方便折断时握持。所述头部的最大直径略大于引流管内径,以确保折断后不会随药液过度移动。所述输液口管高度与翼状薄片的高度相同,所述药液通道为上小下大的截顶圆锥形,所述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头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止挡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所述输液口管径向尺寸大于止挡部的径向尺寸,药液通道与头部的连接处弧形过渡。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还包括扁平连接带,所述扁平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止
挡部、另一端连接头部;扁平连接带可有多个,与输液口管、折断阀一体注塑形成,折断阀的颈部与扁平连接带形成镂空的结构,从而使得在折断阀的颈部被折断后,既能保证药液畅通流出,又能确保折断阀头部不会随药液流走。优选的,所述输液口管的横截面呈中间厚两头薄的扁平状结构,翼状薄片与输液口管切线连接或弧线连接。优选的,所述输液口管的外径为5~25mm,输液口管壁厚0.5~5mm;所述翼状薄片的高度为15~40mm,翼状薄片的厚度为0.1~4.0mm;所述药液通道的高度为2~25mm,药液通道的外径为5~15mm,药液通道的锥度2~8°,药液通道的壁厚为1~5mm,折断阀颈部最小壁厚处形成易折点,易折点的厚度为0.2~3mm。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输液口管的外径为8~10mm,输液口管壁厚1~3mm;所述翼状薄片的高度为20~35mm,翼状薄片的厚度为0.5~2mm;所述药液通道的高度为10~20mm,药液通道的外径为5~10mm,药液通道的锥度5°,药液通道的壁厚为1~3mm,易折点的厚度为1.5mm。优选的,所述的输液口管单侧翼状薄片的宽度为输液口管的外径的0.5~5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输液口管单侧翼状薄片的宽度为输液口管的外径的1~3倍。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通过合理的防漏液设计以及一体化注塑工艺制备的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在与引流管连接时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粘合剂,采用物理套接的方式进行组装,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操作方便等特点,可有效减少连接装置自身、连接装置与
袋体之间以及连接装置与引流管之间的漏液率,降低了药液被污染的风险,确保了临床使用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中:1-翼状薄片、2-输液口管、3-止挡部、4-药液通道、5-头部、6-翼状凸起、7-扁平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采用一次注塑或二次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包括一体制造的输液口管2和折断阀,输液口管2两相对外侧壁均连接有与输液口管2一体制造的翼状薄片1,输液口管2的横截面呈中间厚两头薄的扁平状结构,翼状薄片1与输液口管2切线连接或弧线连接,输液口管2的高度与翼状薄片1的高度相同,折断阀包括药液通道4和头部5,输液口管2顶部连接止挡部3,止挡部3中空,止挡部3顶面连接药液通道4,药液通道4顶部连接头部5,头部5顶面封闭;药液通道4为上小下大的截顶圆锥形,药液通道4的径向尺寸大于头部5的径向尺寸,止挡部3的径向尺寸大于药液通道4的径向尺寸,输液口管2的径向尺寸大于止挡部3的径向尺寸,药液通道4与头部5的连接处弧形过渡;头部上部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状凸起6,翼状凸起6的横向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翼状凸起6围绕头部5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使得头部5为箭头状;扁平连接带7的一端连接止挡部3、另一端连接头部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尺寸可在以下范围内:翼状薄片1的宽度为输液口管2的外径的1~5倍,优选1~5倍;输液口管2的外径为5~25mm,优选8~10mm;输液口管2壁厚0.5~5mm,优选1~3mm;翼状薄片1的高度为15~40mm,优选20~35mm;翼状薄片1的厚度为0.1~4.0mm,优选0.5~2mm;药液通道4的高度为2~25mm,优选10~20mm;药液通道4的外径为5~15mm,优选5~10mm;药液通道4的锥度2~8°,优选5°;药液通道4的壁厚为1~5mm,优选1~3mm;药液通道4与头部5连接部的壁厚为0.2~3mm,优选1.5mm。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制造的输液口管和折断阀,所述输液口管两相对外侧壁均连接有与输液口管一体制造的翼状薄片,所述折断阀包括药液通道和头部,输液口管顶部连接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中空,止挡部顶面连接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顶部连接头部,所述头部顶面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制造的输液口管和折断阀,所述输液口管两相对外侧壁均连接有与输液口管一体制造的翼状薄片,所述折断阀包括药液通道和头部,输液口管顶部连接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中空,止挡部顶面连接药液通道,所述药液通道顶部连接头部,所述头部顶面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口管高度与翼状薄片的高度相同,所述药液通道为上小下大的截顶圆锥形,所述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头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止挡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药液通道的径向尺寸,所述输液口管径向尺寸大于止挡部的径向尺寸,药液通道与头部的连接处弧形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采用一次注塑或二次注塑工艺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上部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状凸起,所述翼状凸起围绕头部轴向等间距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扁平连接带,所述扁平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止挡部、另一端连接头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腹膜透析药液袋管口连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兰黄洪范琴欧苏邓柔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