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面机构及采用该换面机构的起毛机,该换面机构包括一种换面机构,包括(2m+1)个设在机架上的供织物卷绕n/2~2n/3圈并转换织物朝向的水平设置的换面辊;所述m为0或正整数,所述n为正整数;该起毛机,包括机架和起毛出料辊,所述起毛出料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两侧面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所述的换面机构,所述起毛出料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设在最低水平面上的换面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30°~60°,其解决了工艺过程中织物换面的问题,达到了连续起毛剪毛工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织物后整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换面机构及采用该换面机构的起毛机。
技术介绍
起毛和剪毛加工,是常见的织物后整理工序。起毛加工,是将织物表面纤维露出来以增加织物的厚度,通过柔软化使其手感得到改善并增强保温性能。剪毛加工,是剪去织物表面不需要的绒毛的整理工艺过程。由于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起毛加工后配合剪毛加工是惯用技术。目前,起毛加工被广泛的应用于粗纺呢织物、拉舍尔经编毛毯、特里科经编拉绒织物(如经编短绒)、纬编毛圈拉绒织物(如摇粒绒、卫生衣织物)等的起毛。在现有技术中的织物后整理工序按顺序包括:起毛前处理、起毛、剪毛和剪毛后处理,在后整理的连续生产线上,剪毛机的剪毛进料口一般置于起毛机的出料口的附近。假定对织物的A面(假定织物的两面分别为A面和B面)进行起毛和剪毛处理,在起毛加工时A面是与起毛滚筒贴合的一面(一般为A面在下B面在上),而在剪毛加工时A面在上B面在下,两种加工处理时A面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而若直接将织物从起毛机处引至剪毛机处,由于两者处理的织物的面不同,导致其无法正常开展。授权公告号为CN203498651U,申请日为2013.10.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起毛机,其包括机架,在进布端的机架的顶部设有导辊,在进布端的机架的底部的水平位置间隔设有两个导辊,在水平设置的两个导辊的后端的下方再设有一个导辊,在水平设置的两个导辊的后端的上方设有两个限位罗拉,在限位罗拉的上方设有一个主动辊,在主动辊的后端设有起毛辊,在起毛辊的下方的两侧设有两个导辊,在出布端的机架的顶部设有一个主动辊,主动辊和起毛辊均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电动机传动连接。在使用上述专利公开的起毛机时,在起毛至剪毛的过渡过程中,其无法转换织物的面,导致起毛和剪毛的工序无法直接连续开展。这种方式在目前的起毛剪毛工艺中较为常见,即分段式处理:将起毛加工后的织物取下再上料至剪毛机上,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A面的朝向的转换,但这种非连续加工的方式的加工效率降低,且添加的取料和上料的过程中需要耗费额外的劳动力,增加加工成本。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实现连续起毛剪毛工作的换面机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面机构,其解决了工艺过程中织物换面的问题,达到了连续起毛剪毛工作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换面机构,包括2m+1个设在机架上的供织物卷绕n/2~2n/3圈并转换织物朝向的水平设置的换面辊;所述m为0或正整数,所述n为正整数。采用上述结构,织物在换面辊上卷绕n/2~2n/3圈即可转换织物的朝向,实现织物换面,使起毛和剪毛能连续工作。进一步优选为:相邻的所述换面辊分别设在不同水平面上,且相邻的所述换面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可通过相邻的换面辊之间的角度的调整来匹配不同的起毛机和剪毛机的不同位置的设置。进一步优选为:相邻的所述换面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倾斜角为30°~60°。采用上述结构,织物在此角度上容易发生转向且其发生褶皱的概率较小。进一步优选为:所述m为1。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织物的进料和出料在同一直线上(或其投影在同一直线上)且进料和出料在相对方向上,实现织物的换面效果,以适应其他工艺、起毛工艺、剪毛工艺和其他工艺构成的整条生产线。进一步优选为:非相邻的所述换面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60°~90°。采用上述结构,织物在此角度上容易发生转向且其发生褶皱的概率较小。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换面辊成弧形设置,其沿着中心向两端弯曲向下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织物向两端伸展,减少织物褶皱或团聚的几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换面辊上设有螺纹,且所述螺纹沿着中心向两端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织物向两端伸展,减少织物褶皱或团聚的几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毛机,其解决了工艺过程中织物换面的问题,达到了连续起毛剪毛工作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起毛机,包括机架和起毛出料辊,所述起毛出料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两侧面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换面机构,所述起毛出料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设在最低水平面上的换面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30°~60°。采用上述结构,织物在换面辊上卷绕n/2~2n/3圈即可转换织物的朝向,实现织物换面,使起毛和剪毛能连续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织物在换面辊上卷绕n/2~2n/3圈即可转换织物的朝向,实现织物换面,使起毛和剪毛能连续工作,使得整条生产路线能连续高效开展,节能环保;通过不同换面辊之间、换面辊和起毛出料辊之间的角度的调节,能适用于多种起毛机和剪毛机的排布方式,减少在织物运动的过程中织物发生褶皱或团聚的几率;同时利用毛刷和纤维收集桶来收集起毛过程中的纤维,维护生产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换面辊;21、第一辊;22、第二辊;23、第三辊;3、螺纹;4、工作腔;5、进料辊;6、进料导向辊;7、起毛辊;8、起毛部;9、起毛出料辊;10、毛刷辊;11、毛刷;12、纤维收集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换面机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2×1+1=3个换面辊2。换面辊2成弧形设置,其沿着中心向两端弯曲向下设置。换面辊2上设有螺纹3,且螺纹3沿着中心向两端设置。每个换面辊2设在不同水平面上,其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辊21、第二辊22和第三辊23。第一辊21、第二辊22和第三辊2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重叠。第一辊21和织物的进料方向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30°~60°。第二辊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第一辊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30°~60°。第三辊2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第二辊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30°~60°。第一辊21水平面上的投影和第三辊2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60°~90°。假定织物的B面朝上而A面朝下,A面为起毛面而B为待剪毛面。使用时,起毛结束后的织物先至第一辊21的下方,B面与第一辊21接触,织物在第一辊21上卷绕n/2~2n/3(n为正整数)圈后A面朝上(从第一辊21的上方出);将织物导向第二辊22的下方,A面与第二辊22接触,织物在第二辊22上卷绕n/2~2n/3(n为正整数)圈后B面朝上(从第二辊22的上方出);将织物导向第三辊23的下方,B面与第三辊23接触,织物在第三辊23上卷绕n/2~2n/3(n为正整数)圈后A面朝上(从第三辊23的上方出),即可出料;由于三个换面辊2之间的角度设置,则在经过三个换面辊2的调整后,织物的进料和出料在同一直线上(或其投影在同一直线上)且进料和出料在相对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2m+1个设在机架(1)上的供织物卷绕n/2~2n/3圈并转换织物朝向的水平设置的换面辊(2);所述m为0或正整数,所述n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2m+1个设在机架(1)上的供织物卷绕n/2~2n/3圈并转换织物朝向的水平设置的换面辊(2);所述m为0或正整数,所述n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换面辊(2)分别设在不同水平面上,且相邻的所述换面辊(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换面辊(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倾斜角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面机构,其特征在于,非相邻的所述换面辊(2)在水平面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民,戴国荣,圣光,沈月强,金泽,王益明,张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卓达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