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雪松专利>正文

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089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包括底座、支架、训练器主体,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训练器主体,所述训练器主体包括手掌部件、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所述手掌部件设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形,所述手掌部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手掌部件的一侧设有平行于手掌部件的圆筒中心线的扇形充气气囊,所述扇形充气气囊远离底座一面上设有四个手指套,所述手掌部件上靠近两端与扇形充气气囊相对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条,所述充气条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手指套,所述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其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辅助手部屈伸功能训练,有效防止由于瘢痕挛缩所致的继发性畸形和功能障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
技术介绍
手部烧伤后由于瘢痕挛缩,可致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形成“爪形手”,影响手的功能,所以手部烧伤病人的早期锻炼对康复尤为重要,若病人在烧伤后缺乏适当的锻炼,将使得手术后手部的屈伸功能受限,灵活度减弱,瘢痕发生增生挛缩,此时应当对局部肌肉组织进行放松性按摩,采用缓慢牵引的方法坚持对手指的屈伸功能进行锻炼。但是不能用力过猛,用力过猛会造成表面瘢痕破溃难愈、手部深层组织损伤。目前一般采用一对一的被动训练,但是每次训练的时间有限,治疗周期较长,难以达到需要的疗效,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辅助手部屈伸训练的器具,协助患者进行手部屈伸训练,防止手部畸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辅助手部屈伸功能训练、有效防止由于瘢痕挛缩所致的继发性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包括底座、支架、训练器主体,所述支架一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训练器主体,所述训练器主体包括手掌部件、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所述手掌部件设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形,所述手掌部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手掌部件的一侧设有平行于手掌部件的圆筒中心线的扇形充气气囊,所述扇形充气气囊远离底座一面上设有四个手指套,所述手指套呈与所述扇形充气气囊的扇形同圆心的扇形分布,所述扇形充气气囊靠近底座一面远离手掌部件的边缘均匀设有四根弹力绳,所述四根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靠近两端与扇形充气气囊相对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条,所述充气条与手掌部件呈5-10°夹角,并指向其靠近的手掌部件一端,所述充气条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手指套,所述充气条远离手掌部件的一端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与充气条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进一步,所述训练器主体与支架之间通过球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支架采用可升降结构。进一步,所述气泵为智能充放气气泵,充、放气的速度可控制,这样就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充放气的速度,避免充放气过快引起用力过猛,而造成表面瘢痕破溃难愈、手部深层组织损伤的情况。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支架长短,使患者手臂处于最佳位置,通过对训练器主体进行交替充放气,辅助手部屈伸功能训练,有效防止由于瘢痕挛缩所致的继发性畸形和功能障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训练器主体的仰视图。图中1底座,2支架,3手掌部件,4充气条,5手指套,6扇形充气气囊,7导管,8弹力绳。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图2所示的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包括底座1、支架2、训练器主体,所述支架2一端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2的另一端安装有训练器主体,所述训练器主体包括手掌部件3、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所述手掌部件3设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形,所述手掌部件3的另一端通过导管7与气泵连接,所述手掌部件3的一侧设有平行于手掌部件3的圆筒中心线的扇形充气气囊6,所述扇形充气气囊6远离底座1一面上设有四个手指套5,所述手指套5呈与所述扇形充气气囊6的扇形同圆心的扇形分布,所述扇形充气气囊6靠近底座1一面远离手掌部件3的边缘均匀设有四根弹力绳8,所述四根弹力绳8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3与扇形充气气囊6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3上靠近两端与扇形充气气囊6相对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条4,所述充气条4与手掌部件3呈5-10°夹角,并指向其靠近的手掌部件3一端,所述充气条4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有手指套5,所述充气条4远离手掌部件3的一端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有弹力绳8,所述弹力绳8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3与充气条4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3与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进一步,所述训练器主体与支架2之间通过球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支架2采用可升降结构。进一步,所述气泵为智能充放气气泵,且充、放气的速度可控制,这样就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充放气的速度,避免充放气过快引起用力过猛,而造成表面瘢痕破溃难愈、手部深层组织损伤的情况。在给手部烧伤病人进行早期锻炼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支架2的高度,调节好充、放气速度,打开气泵对训练器主体进行充气,将患者各个手指依次放在所述手指套5内,然后对训练器主体进行交替充气、放气,充气时,随着充气量逐渐增加,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逐渐膨胀,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克服弹力绳8的弹力作用,牵引患者手指张开,放气时,随着充气量逐渐减少,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逐渐萎缩,在弹力绳8的弹力作用下,扇形充气气囊6、充气条4通过手指套5牵引患者手指卷曲,通过对训练器主体进行交替充放气,辅助手部屈伸功能训练,有效防止由于瘢痕挛缩所致的继发性畸形和功能障碍。本技术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包括底座、支架、训练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训练器主体,所述训练器主体包括手掌部件、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所述手掌部件设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形,所述手掌部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手掌部件的一侧设有平行于手掌部件的圆筒中心线的扇形充气气囊,所述扇形充气气囊远离底座一面上设有四个手指套,所述手指套呈与所述扇形充气气囊的扇形同圆心的扇形分布,所述扇形充气气囊靠近底座一面远离手掌部件的边缘均匀设有四根弹力绳,所述四根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靠近两端与扇形充气气囊相对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条,所述充气条与手掌部件呈5‑10°夹角,并指向其靠近的手掌部件一端,所述充气条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手指套,所述充气条远离手掌部件的一端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与充气条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后手部屈伸训练器,包括底座、支架、训练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训练器主体,所述训练器主体包括手掌部件、扇形充气气囊、充气条,所述手掌部件设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形,所述手掌部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手掌部件的一侧设有平行于手掌部件的圆筒中心线的扇形充气气囊,所述扇形充气气囊远离底座一面上设有四个手指套,所述手指套呈与所述扇形充气气囊的扇形同圆心的扇形分布,所述扇形充气气囊靠近底座一面远离手掌部件的边缘均匀设有四根弹力绳,所述四根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掌部件与扇形充气气囊相接的位置,所述手掌部件靠近两端与扇形充气气囊相对的一侧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张雪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