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828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及若干电极引线,所述基板包括中部区域的触控区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两端的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所述触控电极层布置在所述基板表面并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若干触控电极,所述电极引线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汇集区并对应连接这些触控电极,所述触摸屏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汇集区并与第一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二汇集区并与第二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边框触摸屏,其不需要印刷油墨遮挡可视区两侧,可以实现无边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单层触控结构的无边框触摸屏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品的设计日益丰富,需要在整体产品限制的一定面积内,实现尽可能大的显示触摸区域,现有触摸屏产品边框占用空间过大,因此对触摸屏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单导电层结构的触摸屏,触控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从视窗上下两端引出。由于柔性电路板通常设置在触摸屏的一端,距柔性电路板较远一端的电极引线需要继续从视窗两侧引向视窗的另一端而与柔性电路板绑定。由于电极引线通常为金属材质而不透明,触摸屏视窗两侧需丝印油墨,对相应位置的电极引线进行遮挡,此为无边框或窄边框外观难以实现的主要限制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单层触控结构的触摸屏,其不需要印刷遮蔽层掩盖导线,实现触摸屏无边框显示。一种触摸屏,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及若干电极引线,所述基板包括中部区域的触控区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两端的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所述感测电极层布置在所述基板表面并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测电极层包括若干触控电极,所述电极引线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汇集区并对应连接这些触控电极,所述无边框触摸屏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 一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汇集区并与第一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二汇集区并与第二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内均设置有绑定区,每一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其中一触控电极,另一端伸入其中一绑定区中而与第一柔性电路板或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感测电极层分为上、下两个分区,这些触控电极均匀分布于上、下两分区从而可分别独立判断落入上、下两分区的触控点的位置。优选的,连接上分区中的触控电极的电极引线伸入第一汇集区,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连接下分区中的触控电极的电极引线伸入第二汇集区,并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每两相邻的触控电极组成一电极组,每个分区内的电极组沿着X轴方向排列,所述触控电极的X轴方向的宽度沿Y轴方向连续变化,且每一组中两触控电极的所述宽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所述X轴方向垂直Y轴方向。优选的,每一触控电极包括若干大致呈三角形的感应通道,所述X轴方向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自左向右的方向,所述Y轴方向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自下向上的方向,每一电极组中一触控电极的通道的宽度自下向上逐渐变小,另一触控电极的通道宽度自下向上逐渐变大。优选的,所述电极引线材质为氧化铟锡。优选的,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触摸屏由于具有分别固定于基板两端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无需通过沿可视区两侧的金属走线将靠近基板一端的触控电极与位于基板另一端的柔性电路板连接,从而不需要印刷油墨遮挡可视区两侧,可 以实现无边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手指触摸触摸屏的操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基板11 触控区12 第一汇集区13 第二汇集区121 第一绑定区131 第二绑定区2 感测电极层21 触控电极组212 触控电极3 电极引线41 第一柔性电路板42 第二柔性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无边框触摸屏的设计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触控感应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基板1、设置在基板1表面的感测电极层2、若干电极引线3、第一柔性电路板41及第二柔性电路板42。所述基板1由具有高的光透射率的电绝缘材料如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PET)或其组合制成,基板1包括中部区域的触控区11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两端的第一汇集区12及第二汇集区13。所述触控区11为可视区。所述第一汇集区12及第二汇集区13被油墨层遮盖,为非可视区。所述第一汇集区12内进一步设有绑定区121,所述第二汇集区13内进一步设有绑定区131。感测电极层2为设置在基板1表面的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膜层。感测电极层2设置于触控区11内,并被图案化而形成若干触控电极组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测电极层2均匀分为上、下两个分区,每个分区沿着X轴方向(即图中水平方向)排列着若干个电极组21(本实施方式显示为4个)。如图2所示,每个电极组21包括两相互交错且相互绝缘的锯齿状的触控电极212。每一触控电极212包括若干大致呈三角形的感应通道A1-A4或B1-B4。其中一触控电极212的感应通道A1-A4沿X轴方向的宽度沿Y轴方向自下而上逐渐变大,另一触控电极212的感应通道B1-B4的宽度沿Y轴方向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本实施方式的感测电极层2是典型的单层触控结构的感测电极层。如图3所示,当触摸区域位于电极层2的上分区,并覆盖上分区的其中一电极组21时,所述电极组21的两触控电极212的电容发生变化。由于上分区的触控电极组21沿X轴方向排布,根据检测到电容发生变化的电极组21,可以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同时,由于同一电极组21中两触控电极212的宽度沿Y轴方向呈连续变化并且变化趋势相反,因此,根据同一电极组21中两触控电极212的电容变化量的比值,可以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从而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可以理解,当手指触摸区域位于电极层2的下分区时,可以判断另一触摸点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感测电极层2可用于同时判断分别位于上、下两分区的两个触摸点,实现两点触控。请继续参见图1及图2,这些电极引线为金属,例如银线路。这些电极引线3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表面并分别位于第一汇集区12及第二汇集区13中。位于第一汇集区12中的每一电极引线3的一端对应连接位于感测电极层2的上分区中的其中一触控电极212的顶部,另一端延伸到第一汇集区12的绑定区121中。位于第二汇集区13中的每一电极引线3的一端对应连接位于感测电极层2的下分区中的其中一触控电极212的底部,另一端延伸到第二汇集区13的绑定区131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固定于基板1的第一汇集区12并与所述绑定区121中的电极引线3的端部电性连接,从而用于传输位于感测电极层2的上分区中的触控电极212产生的触控信号。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固定于基板1的第二汇集区13,并与所述绑定区131中的电极引线3的端部电性连接,从而用于传输位于感测电极层2的下分区中的触控电极212产生的触控信号。本实施方式感测电极层2具有上、下两个分区,上分区中的电极组21所对应的所有电极引线3向基板上端引出并与绑定于基板1上端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同理,下分区中的电极组21所对应的所有电极引线3向基板下端引出并与绑定于基板1下端的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由于具有分别绑定于基板两端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无需通过沿可视区两侧的金属走线将靠近基板一端的触控电极与位于基板另一端的柔性电路板连接,从而不需要印刷油墨遮挡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及若干电极引线,所述基板包括中部区域的触控区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两端的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所述感测电极层布置在所述基板表面并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测电极层包括若干触控电极,所述电极引线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汇集区并对应连接这些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汇集区并与第一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二汇集区并与第二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及若干电极引线,所述基板包括中部区域的触控区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两端的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所述感测电极层布置在所述基板表面并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测电极层包括若干触控电极,所述电极引线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汇集区并对应连接这些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汇集区并与第一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固定于第二汇集区并与第二汇集区内的电极引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集区及第二汇集区内均设置有绑定区,每一电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其中一触控电极,另一端伸入其中一绑定区中而与第一柔性电路板或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层分为上、下两个分区,这些触控电极均匀分布于上、下两分区从而可分别独立判断落入上、下两分区的触控点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刚邓志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