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与喷油器相连,其中,所述燃料油轨包括:主油管,所述主油管径向截面呈水滴状结构,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且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大的一端;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主油管相连通,用以向所述主油管输入燃料;喷油器小碗,所述喷油器小碗设置在所述主油管上,并与所述主油管及所述喷油器相连通;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对所述主油管内的燃料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主油管径向截面的水滴状结构,使得所述出油孔的位置提高,防止未加热的燃料由喷油器小碗进入发动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燃料油轨的
,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料油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燃料油轨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B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1-3所示。目前市场上的油轨的主油管1一般为圆形或者正方形,此结构适用于常规油轨。如果应用于以酒精和汽油混合液为燃料的灵活燃料油轨,由于主油管1的圆心或者正方形中心与加热塞31的加热棒32同心,无论如何总有一定体积的混合燃料位于加热棒32的下部,当加热塞31对混合燃料加热后,热的燃料向主油管的上部流动,底部的燃料温度依然较低,同时由于与喷油器2相连的出油孔11位置比较低,所以底部未充分加热的燃料进入喷油器,因此可能造成汽车发动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以解决现有的油轨的主油管出油孔较低,使加热不充分的燃料进入发动机,使得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与喷油器相连,其中,所述燃料油轨包括:主油管,所述主油管径向截面呈水滴状结构,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且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大的一端;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主油管相连通,用以向所述主油管输入燃料;喷油器小碗,所述喷油器小碗设置在所述主油管上,并与所述主油管及所述喷油器相连通;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对所述主油管内的燃料进行加热。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所述喷油器小碗与所述出油孔相配合,且所述喷油器小碗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进油孔。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所述主油管中还嵌设有导流板,对燃料的流向进行引导。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塞和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加热塞上,并嵌设在所述主油管的两端,用以所述主油管内燃料的加热。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多个所述出油孔均匀设置在所述主油管的同一侧。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所述导流板嵌设于所述主油管的中部,与位于所述主油管中部的所述出油孔的位置相对应,防止冷的燃料进入中间喷油器。上述的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中,所述燃料油轨还包括多个缸头固定支架,所述缸头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油管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水滴状的主油管,使得所述出油孔的位置提高,从结构上保证位置相对偏上的燃料通过出油孔进入喷油器小碗,从而进入喷油器,防止未加热的燃料由喷油器小碗进入发动机中,且发动机工作时,热的燃料一般位于油轨偏上的部位,这就很好的保证了进入喷油器的燃料都是热的燃料,也进而保证了灵活燃料油轨的功能。(2)所述主油管的中部设置有导流板,避免了冷燃料进入中间喷油器,使得进入三个喷油嘴的都是热的燃料。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料油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燃料油轨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A部的放大图;图4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图5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的侧视图的剖视图;图6为B部的放大图;图7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主油管;11、出油孔;2、喷油器、31、加热塞;32、加热棒;4、进油管;5、导流板;6、喷油器小碗;61、进油孔;7、缸头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4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图5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的侧视图的剖视图;图6为B部的放大图,请结合4-6所示。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与喷油器2相连,将燃料进行加热后经喷油器2进入发动机中,用以发动机的启动。其中所述燃料油轨包括:主油管1、进油管4、喷油器小碗6和加热装置,所述主油管1径向截面呈水滴状结构,所述主油管1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11,所述出油孔11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且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大的一端,从而提高所述出油孔11的位置,使得冷燃料无法由所述出油孔11进入所述喷油器小碗6中。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油管1的两端,对所述主油管1内的燃料进行加热。所述喷油器小碗6设置在所述主油管1上,与所述主油管1相连通,所述喷油器小碗6的结构与所述主油管1的结构相配合,同时所述喷油器小碗6与所述喷油器2相连,所 述喷油器小碗6的设置连接了所述主油管1和所述喷油器2。所述进油管4与所述主油管1相连通,用以向所述主油管1输入燃料。本技术中所述主油管1呈水滴性结构,提升了所述喷油器小碗6中的进油孔61相配合的出油孔11的高度。所述加热装置对主油管1中的燃料进行加热,热的燃料向主油管1的上部流动,底部的燃料温度依然较低,但由于主油管1水滴状的结构提高了出油孔11的位置,使得进入所述喷油器小碗6中的燃料为热燃料。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器小碗6与所述出油孔11相配合,且所述喷油器小碗6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油孔11相对应的进油孔61,加热后的燃料由出油孔11流出经进油孔61进入所述喷油器小碗6。其中,多个所述出油孔11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主油管1的同一侧,均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从而提高所述出油孔11的位置,使得冷燃料无法由所述出油孔11进入所述喷油器小碗6中。所述喷油器小碗6、所述出油孔11及所述喷油器2三者的数量相对应。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主油管1中还嵌设有导流板5,对燃料的流向进行引导,避免冷燃料进入所述喷油器2。且所述导流板5设置在所述主油管1的中部,与所述中部的出油孔11位置相对应,避免了冷燃料进入中间喷油器2,使得进入三个喷油器2的都是热的燃料。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塞31和加热棒32,所述加热棒32设置在所述加热塞31上,并嵌设在所述主油管1的两端,用以所述主油管1内燃料的加热。图7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燃料油轨还包括多个缸头固定支架7,所述缸头固定支架7设置在所述主油管1上。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其中所述出油孔11为3个,对应的所述喷油器小碗6及所述喷油器2均为3个。实施例二图8为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 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其中所述出油孔11为4个,对应的所述喷油器小碗6及所述喷油器2均为4个。本技术采用水滴状的主油管1,使得所述出油孔11的位置提高,从结构上保证位置相对偏上的燃料通过出油孔11进入喷油器小碗,从而进入喷油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与喷油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油轨包括:主油管,所述主油管径向截面呈水滴状结构,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且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大的一端;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主油管相连通,用以向所述主油管输入燃料;喷油器小碗,所述喷油器小碗设置在所述主油管上,并与所述主油管及所述喷油器相连通;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对所述主油管内的燃料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与喷油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油轨包括:主油管,所述主油管径向截面呈水滴状结构,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且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小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滴状结构较大的一端;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主油管相连通,用以向所述主油管输入燃料;喷油器小碗,所述喷油器小碗设置在所述主油管上,并与所述主油管及所述喷油器相连通;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对所述主油管内的燃料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小碗与所述出油孔相配合,且所述喷油器小碗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进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水滴状主油管的燃料油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涛,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