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由阀体主体、活塞、再生流道相互连接组成;所述阀体主体的中空部分为内腔,所述内腔外部设有顶盖,所述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口、排污口和出口;所述再生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主体的上部,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再生流道设有开孔,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腔连接,还有与开孔匹配的堵头。操作简单,同时实现顺逆流再生方式的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再生液对液体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的再生液对液体处理介质的处理流向有两种,一种为从介质上方进入底部,在此过程中进行再生,再生完成后从底部和阀体连接的管路回流至阀体,然后从排污口排出,此种方式称之为顺流再生。另一种是从阀体和介质底部连接的管路直接进入介质底部,然后从介质底部回流至介质上方,在此回流过程中进行再生,此方式称之为逆流再生。这两种方式在国内外因使用者的需求不同而分别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液体处理控制阀都不可以改变再生方式,也就意味着用户有一台顺流再生的控制阀,如果需要逆流再生就需要重新购买一台能逆流再生的产品。一般的顺逆流再生的液体控制阀如果互相改制,至少有三处需要更换。1、拥有不同再生液流道的阀体。2、对应不同阀体的驱动活塞。3、控制再生液进出口在不同再生运行过程中开闭的驱动部分。以上问题导致产品零件种类繁多,产成品成本过高,且成品规格种类较多,影响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操作简单,同时实现顺逆流再生方式的有效控制。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由阀体主体、活塞、再生流道相互连接组成;所述阀体主体的中空部分为内腔,所述内腔外部设有顶盖,所述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口、排污口和出口,所述阀体主体的底部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液体处理介质与内腔;所述再生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主体的上部,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再生流道设有开孔,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腔连接,还有与开孔匹配的堵头。进一步的,所述接口包括接口A和接口B,所述接口A与所述液体处理介质的底部连接,所述接口B与所述液体处理介质的顶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再生流道设有一号孔、二号孔、三号孔、四号孔及五号孔,所述再生流道与射流器连接,其中,所述射流器的喷嘴进口与所述一号孔连接,所述射流器的
喉管出口分别连接所述二号孔、三号孔,所述射流器的侧进口连接所述五号孔;所述一号孔与所述内腔中的进口连接,所述二号孔与所述接口B连接,所述三号孔与所述接口A连接,所述四号孔为连通所述内腔和顶盖的外部接口,所述五号孔与所述内腔的底部相通。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上由左至右分别设有一号孔槽、二号孔槽和三号孔槽,所述一号孔槽连接所述接口A或接口B,所述二号孔槽和三号孔槽连接所述再生流道。进一步的,所述堵头设置在所述二号孔或三号孔上。进一步的,所述再生流道之间设有壁厚隔开,顶部有密封垫。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1、顺逆流再生方式在一台控制阀上都可以实现,产品多样化;2、此方案比目前市场同类单一产品未增加成本,且切换再生流向时不需要更换任何零件,只需要将堵头从二号孔移至三号孔,或反向移动即可实现;3、操作简单,基本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或方法,只需打开顶盖移动堵头即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再生流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阀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顺流再生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逆流再生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由阀体主体、活塞、再生流道相互连接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主体的中空部分为内腔,所述内腔外部设有顶盖,所述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口11、排污口和出口9,所述阀体主体的底部设有接口A8和接口B10,所述接口A8与液体处理介质的底部连接,所述接口B10与所述液体处理介质的顶部连接;所述再生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主体的上部,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再生流道设有开孔,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腔连接,各个开孔分别与阀体内腔相通,每个孔相临的内腔段之间都有用密封垫,通过活塞在内腔的运行达到各段之间闭合和连通的效果;此外还有与开孔匹配的堵头15,设置在所述二号孔2或三号孔4上。如图3所示,活塞上由左至右分别设有一号孔槽12、二号孔槽13和三号孔槽14,
所述一号孔槽12连接所述接口A8或接口B10,所述二号孔槽13和三号孔槽14连接所述再生流道;通过转换堵头15及其上的密封圈分别控制二号孔2或三号孔4的打开和封闭,配合活塞的运行,达到再生顺逆流方向的转换。如图1所示,再生流道设有一号孔1、二号孔2、三号孔4、四号孔5及五号孔6,再生流道与射流器3连接,其中,所述射流器3的喷嘴进口与所述一号孔1连接,所述射流器3的喉管出口分别连接所述二号孔2、三号孔4,所述射流器3的侧进口连接所述五号孔6;所述一号孔1与所述内腔中的进口连接,所述二号孔2与所述接口B10连接,所述三号孔4与所述接口A8连接,所述四号孔5为连通所述内腔和顶盖的外部接口,所述五号孔6与所述内腔的底部相通。再生流道的各孔之间有流道连接,流道与流道之间,孔与孔之间都有壁厚隔断,顶部有密封垫7,通过密封垫7和阀体主体的顶盖对再生流道和孔的顶部形成密封。实施例1顺流再生:当活塞第一处台阶将二号孔2内腔处的两侧密封圈封住,一号孔槽12连通接口A8和排污口,三号孔4被转换堵头15堵住,二号孔槽13连通四号孔5及五号孔6,出口9在一号孔槽12、二号孔槽13之间被密封垫封住。当液体从进口11进入后通过一号孔1经过流道通过射流器3,将再生剂从外部接口通过四号孔5经过活塞二号孔槽13经过五号孔6通过流道吸入射流器3的侧进口。两股液体混合后从射流器3出口经过二号孔2进入内腔,通过接口B10进入失效液体处理介质的上方进入,再生完成后从底部经过管路从接口A8流入内腔,并从排污口排出。如图4所示。实施例2逆流再生:当活塞第二处台阶将三号孔4内腔处的两侧密封圈封住,第一处台阶将二号孔2与进口11之间封住,一号孔槽12连通接口B10和排污口,二号孔2被转换堵头15堵住,三号孔槽14连通四号孔5及五号孔6,出口9在一号孔槽12、二号孔槽13之间被密封垫封住。当液体从进口11进入后通过一号孔1经过流道通过射流器3,将再生剂从外部接口通过四号孔5经过活塞二号孔槽13经过五号孔6通过流道吸入射流器3的侧进口。两股液体混合后从射流器3的出口经过三号孔4进入内腔,通过管路从接口A8流入失效液体处理介质底部,再生完成后从介质上方经接口B10进入阀体内腔,并从排污口排出。如图5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阀体主体、活塞、再生流道相互连接组成;所述阀体主体的中空部分为内腔,所述内腔外部设有顶盖,所述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口(11)、排污口和出口(9),所述阀体主体的底部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液体处理介质与内腔;所述再生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主体的上部,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再生流道设有开孔,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腔连接,还有与开孔匹配的堵头(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阀体主体、活塞、再生流道相互连接组成;所述阀体主体的中空部分为内腔,所述内腔外部设有顶盖,所述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进口(11)、排污口和出口(9),所述阀体主体的底部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液体处理介质与内腔;所述再生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主体的上部,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再生流道设有开孔,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腔连接,还有与开孔匹配的堵头(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包括接口A(8)和接口B(10),所述接口A(8)与所述液体处理介质的底部连接,所述接口B(10)与所述液体处理介质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处理控制阀的再生液流向转换的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流道设有一号孔(1)、二号孔(2)、三号孔(4)、四号孔(5)及五号孔(6),所述再生流道与射流器(3)连接,其中,所述射流器(3)的喷嘴进口与所述一号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永,倪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