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路固定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242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包括中间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管路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管路支架;所述第一管路支架和所述第二管路支架分别由多个具有向上的开口的单管夹首尾相连组成,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各自单管夹的固定部。本方案通过在安装架两侧设置多管路固定结构,实现了多管路的安装固定;在两侧的管路固定结构上分别设置固定部,确保了管路固定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管路固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加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管路和线束的布置是一个巨大挑战。管路的布置及固定对整车性能、可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管路的布置或固定不合理,可能导致发出异响或导致零部件失去功能,尤其是多管路的固定更加困难。如图1所示,目前大多数单管路固定结构采用管路夹1a的形式夹住管路,使用螺钉固定在钣金上。多管路结构目前没有固定,汽车使用中管路之间产生碰撞,相互干涉,产生异响,可能导致损坏管路,长时间使用后甚至导致管路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管路固定结构无法实现多管路的固定,在车辆行驶时可能导致多管路间发生干涉,甚至管路破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包括中间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管路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管路支架;所述第一管路支架和所述第二管路支架分别由多个具有向上的开口的单管夹首尾相连组成,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各自单管夹的固定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卡脚,所述第一卡脚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管路支架的单管夹开口端,另一端向所述单管夹中心处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盖板、凸起块;所述第二管路支架上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向上的开口槽;所述盖板为L型结构,其水平端与第二管路支架上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转动相连,其弯折端与所述开口槽相配;所述凸起块为多个,且各所述凸起块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底面预设位置处。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弯折段中部沿盖板的弯折方向,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开口槽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的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开口槽的端部设有向内倾斜的卡板,所述弯折段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卡板相配的第二卡脚。优选地,所述凸起块包括固定端与卡合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卡合端为与所述第二管路支架的单管夹开口相配的圆弧结构。优选地,所述盖板的水平端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盖板转动角度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凸设在所述水平端上,且所述限位板具有预设长度。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为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中部设有避让口,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有螺栓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盖板的背部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效果在于:通过在安装架两侧设置多管路固定结构,实现了多管路的安装固定;在两侧的管路固定结构上分别设置固定部,确保了管路固定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多管路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面剖视图。图6为图4的B-B面剖视图。图7为多管路固定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盖板的轴侧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管路固定支架的装配图。现有技术图中:1a-管路夹本实施例图中:1-安装支架 2-第一管路支架 3-第二管路支架 4-第一卡脚 5-盖板 6-凸起块 7-开口槽 8-定位柱 9-定位槽 10-卡板 11-第二卡脚 12-限位板 13-避让口 14-螺栓安装孔 15-加强筋 16-螺栓 17-车身钣金 18-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结合图2-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包括中间的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管路支架2,安装支架1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管路支架3,第一管路支架2与第二管路支架3对称设置;在第一管路支架2和所述第二管路支架3分别由多个具有向上的开口的单管夹首尾相连组成,在第一管路支架2和第二管路支架3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各自单管夹的固定部。本装置在固定多管路时,管路分别固定在左右管路支架上即可,中间通过安装支架1与车身钣金17相连接,实现了多管路的固定。上述的固定部具体可采用如下形式: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卡脚4,所述第一卡脚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管路支架单管夹的开口端,另一端向所述单管夹中心处延伸,以实现安装在第一管路支架2内管路的卡合固定;结合图2、图3、图8所示,第二固定部包括:盖板5、凸起块6;第二管路支架3上靠近所述安装支架1的一端设有向上的开口槽7;所述盖板5为L型结构,其水平端与第二管路支架3上远离所述安装支架1的一端转动相连,其弯折端与所述开口槽7相配;所述凸起块6为多个,且各凸起块6固定在所述盖板5的底面预设位置处,实际使用时,可根据第二管路支架3具体管路数量和间隔设置凸起块6的安装位置,采用凸起块6的目的是实现,安装在第二管路支架中的管路顶部固定,本方案中,凸起块6包括固定端与卡合端,固定端固定在盖板5上,卡合端为与第二管路支架3的单管夹开口相配的圆弧结构,以更好实现安装在第二管路支架3内管路的压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盖板2通过转轴18固定在第二管路支架上,转轴18与第二管路支架3为整体注塑(如图7);盖板5背面设置有加强筋15,增加盖板5的强度,防止盖板5变形导致管路固定时盖板松动。上述第二固定支架3采用压装方式,配合底部的开口管夹实现管路的固定,在盖板5的弯折段中部沿盖板5的弯折方向,凸设有定位柱8;开口槽7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8相配的定位槽9,定位柱8的采用在盖板5关闭时,对盖板5起导向作用。进一步,结合图4-6所示,当第二固定支架3的盖板5下压后,为了使得固定更可靠,在第二固定支架3开口槽7的端部设有向内倾斜的卡板10,弯折段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卡板10相配的第二卡脚11,通过第二卡脚11与卡板10的配合实现第二管路支架3的锁合,使得安装在第二管路支架3内的管路固定更可靠。同样,为了便于盖板5操作,盖板5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凸设在所述水平端上,且限位板12具有预设长度。在掀开盖板时,限位柱与第二管路支架本体接触,使盖板只能打开一定角度,方便盖板的使用。结合图2和图9所示,装配时,由于本方案安装支架2采用一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顶部设有螺栓安装孔14,且在矩形框架的中部设有避让口13,操作人员很容易将螺栓16通过避让口处安装到车身钣金17上。综上所述,本方案在安装架两侧设置多管路固定结构,实现了多管路的安装固定;第一管路支架采用常用卡脚实现固定,以适应普通管路的安
装。第二管路支架采用L型结构的盖板实现管路的压装固定,以适应采用海绵包裹管路的固定。当然,上述两种方式可交叉使用,如图2所示,第二固定支架的单管夹采用第一卡脚形式和盖板的组合使用实现第二管路支架内管路的固定,其结构与单独使用一致,故未详细阐述。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管路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管路支架;所述第一管路支架和所述第二管路支架分别由多个具有向上的开口的单管夹首尾相连组成,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各自单管夹的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路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管路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管路支架;所述第一管路支架和所述第二管路支架分别由多个具有向上的开口的单管夹首尾相连组成,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各自单管夹的固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路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卡脚,所述第一卡脚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管路支架的单管夹开口端,另一端向所述单管夹中心处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盖板、凸起块;所述第二管路支架上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向上的开口槽;所述盖板为L型结构,其水平端与第二管路支架上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转动相连,其弯折端与所述开口槽相配;所述凸起块为多个,且各所述凸起块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底面预设位置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管路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磊靳干黄启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