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不同患者椎间间隙的高度与角度往往有差别,现有技术中,常规椎间融合器角度不可调,存在与椎盘配合间隙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融合器与椎盘产生移位现象,影响到椎间融合器的使用。除此之外,由于手术中常需要将椎间融合器角度敲入椎盘间,手术难度较大,而且在融合前椎间融合器,容易从椎间滑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不能调节形状、难以植入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卡接在所述本体内的撑开板;所述本体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所述前进体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围成的腔体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所述撑开板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之间,与所述卡扣卡接,所述撑开板靠近所述前进体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所述本体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进一步,所述两个弹性板内侧开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撑开板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推进体,所述推进体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之间,与其中一个弹性板固连,所述推进体上开有螺纹孔,便于手术时夹持。进一步,所述撑开板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尺寸大于所述推进体的外部尺寸。进一步,所述本体上下两端设有椎体接触面,所述椎体接触面上设有突齿,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盘之间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所述突齿远离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卡接在所述本体(1)内的撑开板(2);所述本体(1)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所述前进体(11)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12)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11)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围成的腔体(13)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121),所述撑开板(2)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所述卡扣(121)卡接;所述撑开板(2)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21);所述本体(1)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14),所述植骨孔(14)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卡接在所述本体(1)内的撑开板(2);所述本体(1)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所述前进体(11)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12)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11)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围成的腔体(13)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121),所述撑开板(2)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所述卡扣(121)卡接;所述撑开板(2)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21);所述本体(1)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14),所述植骨孔(14)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开有若干个限位槽(122),所述撑开板(2)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位于所述限位槽(122)内,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京都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