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111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7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椎间融合器,包括U型本体和卡接在本体内的撑开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前进体为四棱台结构,两个弹性板上下对称布置,与前进体的大端相连;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围成的腔体截面渐变,靠近前进体的一侧小;两个弹性板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撑开板位于两个弹性板之间,与卡扣卡接。撑开板靠近前进体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本体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植骨孔完全贯穿两个弹性板。采用上述方案,撑开板朝前进体推进,与卡扣卡接,弹性板被撑开一定的角度,两弹性板外侧设有突齿,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椎盘紧密结合;前进体呈四棱台状,突齿远离前进体倾斜布置,便于敲入椎间,防止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不同患者椎间间隙的高度与角度往往有差别,现有技术中,常规椎间融合器角度不可调,存在与椎盘配合间隙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融合器与椎盘产生移位现象,影响到椎间融合器的使用。除此之外,由于手术中常需要将椎间融合器角度敲入椎盘间,手术难度较大,而且在融合前椎间融合器,容易从椎间滑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不能调节形状、难以植入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卡接在所述本体内的撑开板;所述本体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所述前进体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和两个弹性板围成的腔体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所述撑开板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之间,与所述卡扣卡接,所述撑开板靠近所述前进体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所述本体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进一步,所述两个弹性板内侧开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撑开板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推进体,所述推进体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之间,与其中一个弹性板固连,所述推进体上开有螺纹孔,便于手术时夹持。进一步,所述撑开板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尺寸大于所述推进体的外部尺寸。进一步,所述本体上下两端设有椎体接触面,所述椎体接触面上设有突齿,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盘之间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所述突齿远离所述前进体倾斜布置,便于敲入椎间,防止脱落。进一步,所述突齿的高度为0.5-1mm。进一步,所述本体和撑开板材质为PEEK、带羟基磷灰石喷涂的Ti-6Al-4V或带羟基磷灰石喷涂的Ti-6Al-7Nb,便于X光定位诊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具有以下优势:撑开板朝前进体推进,与卡扣卡接,弹性板被撑开一定的角度,两弹性板外侧设有突齿,使得本技术与椎盘紧密结合;前进体呈四棱台状,突齿远离前进体倾斜布置,便于敲入椎间,防止脱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本体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本体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本体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撑开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撑开状态示意图。图中:1-本体,11-前进体,12-弹性板,121-卡扣,122-限位槽,123-椎体接触面,124-突齿,13-腔体,14-植骨孔,2-撑开板,21-过渡面,22-限位块,23-凹槽,3-推进体,31-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1和卡接在本体1内的撑开板2;本体1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前进体11为四棱台结构,两个弹性板12上下对称布置,与前进体11的大端相连;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围成的腔体13截面渐变,靠近前进体11的一侧小;两个弹性板12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121,撑开板2位于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卡扣121卡接。撑开板2靠近前进体11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21;本体1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14,植骨孔14完全贯穿两个弹性板12。两个弹性板12内侧开有若干个限位槽122,撑开板2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位于限位槽122内,与限位槽122滑动连接。还包括推进体3,推进体3位于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其中一个弹性板12固连,推进体3上开有螺纹孔31。撑开板2上开有凹槽23,凹槽23的内部尺寸大于推进体3的外部尺寸。本体1上下两端设有椎体接触面123,椎体接触面123上设有突齿124,突齿124远离前进体11倾斜布置,高度为0.5-1mm。本技术属于组合式椎间融合器,本体1和撑开板2材质为PEEK、带羟基磷灰石喷涂的Ti-6Al-4V或带羟基磷灰石喷涂的Ti-6Al-7Nb。撑开板2朝前进体11推进,与卡扣121卡接,两弹性板12被撑开一定的角度,使得本技术与椎盘紧密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卡接在所述本体(1)内的撑开板(2);所述本体(1)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所述前进体(11)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12)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11)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围成的腔体(13)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121),所述撑开板(2)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所述卡扣(121)卡接;所述撑开板(2)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21);所述本体(1)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14),所述植骨孔(14)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卡接在所述本体(1)内的撑开板(2);所述本体(1)为U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所述前进体(11)为四棱台结构,所述两个弹性板(12)上下对称布置,与所述前进体(11)的大端相连;所述前进体(11)和两个弹性板(12)围成的腔体(13)截面渐变,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一侧小;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卡扣(121),所述撑开板(2)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之间,与所述卡扣(121)卡接;所述撑开板(2)靠近所述前进体(11)的面与上面、下面之间均开有过渡面(21);所述本体(1)上下方向上开有植骨孔(14),所述植骨孔(14)完全贯穿所述两个弹性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性板(12)内侧开有若干个限位槽(122),所述撑开板(2)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位于所述限位槽(122)内,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京都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