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控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808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控流箱,属于油田作业工具技术领域。所述控流箱包括:上顶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第一侧护板固定在立板的一个侧边上,第二侧护板固定在立板的侧边的对边上,上顶板覆盖在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的上方,上顶板、立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上顶板的一侧设有凹边,上顶板的凹边位于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之间,且远离立板,上顶板的凹边用于接触油管的外壁。通过上顶板的凹边推动管柱的第一节油管,又通过上顶板、立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套住油管接箍,防止从油管接箍喷出的油水混合物喷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对工作人员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作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油管控流箱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井下作业中抽油用的管柱是由多个油管连接形成的;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油管之间均是通过油管接箍连接在一起的。在将管柱起出油井时,需要将管柱上的油管一节一节卸下,在实际作业时,首先吊起位于管柱最上端的第一节油管,使与第一节油管下端连接的第二节油管露出井口,使用油管吊卡住第一节油管和第二节油管之间的油管接箍,再将第一节油管从油管接箍上旋开,第一节油管和油管接箍分离,完成将第一节油管从管柱上卸下;之后,依次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将管柱全部起出油井。当第一节油管和油管接箍分离时,第一节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会流出,为回收第一节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需要工作人员用手推动第一节油管至井口收集装置的上方。但是,由于第一节油管为处于密封状态,在第一节油管和油管接箍分离时,第二节油管内也会有少量的油水混合物在气压的影响下从油管接箍向上喷出,喷出的油水混合物会喷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对工作人员造成损害(长时间接触油水混合物会导致中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防止第二节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会喷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控流箱。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控流箱,所述控流箱包括:上顶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第一侧护板固定在立板的一个侧边上,第二侧护板固定在立板的侧边的对边上,上顶板覆盖在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的上方,上顶板、立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上顶板的一侧
设有凹边,上顶板的凹边位于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之间,且远离立板,上顶板的凹边用于接触油管的外壁。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控流箱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整流堵板;整流堵板平行于立板设置,整流堵板位于上顶板的凹边与立板之间,且整流堵板的上端固定在上顶板上;整流堵板至立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油管接箍的外径,整流堵板的高度小于立板的高度。可选地,整流堵板的高度在立板的高度的0.4倍至0.5倍之间。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下底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的下端均固定在下底板上,下底板的一侧设有凹边,下底板的凹边位于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之间,且远离立板,下底板的凹边用于接触油管接箍的外壁;下底板的凹边至立板的最小距离与油管接箍的外径之和小于上顶板的凹边至立板的最小距离。可选地,整流堵板至立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油管接箍的外径与下底板的凹边至立板的最小距离之和。可选地,上顶板的凹边中部以及下底板的凹边中部均为圆弧形。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安全定位钩;安全定位钩的上端固定在立板上,其下端用于插接在油管吊卡上,油管吊卡限制安全定位钩向上运动。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竖向手柄;竖向手柄固定在立板远离整流堵板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横向手柄;横向手柄与竖向手柄固定在立板的同一侧,横向手柄位于竖向手柄的下方。可选地,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平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顶板的凹边推动管柱最上端的第一节油管,使第一节油管至井口收集装置的上方,同时,通过上顶板、立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套住油管接箍,防止从油管接箍喷出的油水混合物喷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对工
作人员造成损害(长时间接触油水混合物会导致中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管控流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控流箱,参见图1和图2,所述控流箱包括:上顶板1、第一侧护板21、第二侧护板22和立板3;第一侧护板21固定在立板3的一个侧边上,第二侧护板22固定在立板3的侧边的对边上,上顶板1覆盖在第一侧护板21、第二侧护板22和立板3的上方,上顶板1、立板3、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上顶板1的一侧设有凹边11,上顶板1的凹边11位于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之间,且远离立板3,上顶板1的凹边11用于接触油管的外壁。其中,上顶板1、立板3、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即为上顶板1的凹边11至立板3的最小距离以及第一侧护板21至第二侧护板22的最小距离均大于油管接箍的外径。这样,油管接箍即可完全伸入本控流箱中。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手持本控流箱,通过上顶板1的凹边11推动管柱最上端的第一节油管,使第一节油管至井口收集装置的上方,第一节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流入井口收集装置内;同时,通过上顶板1、立板3、第一侧护
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相配合套住油管接箍,防止从油管接箍喷出的油水混合物喷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对工作人员造成损害(长时间接触油水混合物会导致中毒)。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控流箱还包括如下其它技术特征。参见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整流堵板4;整流堵板4平行于立板3设置,整流堵板4位于上顶板1的凹边11与立板3之间,且整流堵板4的上端固定在上顶板1上;整流堵板4至立板3的垂直距离大于油管接箍的外径,整流堵板4的高度小于立板3的高度。通过整流堵板4、立板3、上顶板1、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相配合围成整流空间,使得由油管接箍喷出的油水混合物进入整流空间内,整流堵板4、立板3、上顶板1、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对喷出的油水混合物起到阻挡整流的作用,使得油水混合物沿着整流堵板4、立板3、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从本控流箱下端流出;同时,防止了油管接箍喷出的油水混合物由整流堵板4方向飞溅出本控流箱。可选地,整流堵板4的高度在立板3的高度的0.4倍至0.5倍之间;这样,工作人员便于随着上顶板1推动第一节油管时,使油管接箍尽量保持在立板3、上顶板1、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之间,也便于将油管接箍套入整流堵板4、立板3、上顶板1、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相配合围成整流空间内。参见图1-图3,可选地,所述控流箱还包括下底板5;第一侧护板21、第二侧护板22和立板3的下端均固定在下底板5上,下底板5的一侧设有凹边51,下底板5的凹边51位于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之间,且远离立板3,下底板5的凹边51用于接触油管接箍的外壁;下底板5的凹边51至立板3的最小距离与油管接箍的外径之和小于上顶板1的凹边11至立板3的最小距离。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下底板5,并使下底板5的凹边51接触管接箍的外壁,减少了从立板3、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22流下油水混合物溅射到位于立板3后边的工作人员的身体下部;同时,下底板5的凹边51至立板3的最小距
离与油管接箍的外径之和小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控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箱包括:上顶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固定在所述立板的一个侧边上,所述第二侧护板固定在所述立板的所述侧边的对边上,所述上顶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护板、所述第二侧护板和所述立板的上方,所述上顶板、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和所述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所述上顶板的一侧设有凹边,所述上顶板的凹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护板和所述第二侧护板之间,且远离所述立板,所述上顶板的凹边用于接触油管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控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箱包括:上顶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固定在所述立板的一个侧边上,所述第二侧护板固定在所述立板的所述侧边的对边上,所述上顶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护板、所述第二侧护板和所述立板的上方,所述上顶板、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和所述第二侧护板相配合围成用于容纳油管接箍的空间;所述上顶板的一侧设有凹边,所述上顶板的凹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护板和所述第二侧护板之间,且远离所述立板,所述上顶板的凹边用于接触油管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控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箱还包括整流堵板;所述整流堵板平行于所述立板设置,所述整流堵板位于所述上顶板的凹边与所述立板之间,且所述整流堵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顶板上;所述整流堵板至所述立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油管接箍的外径,所述整流堵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立板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控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堵板的高度在所述立板的高度的0.4倍至0.5倍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控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箱还包括下底板;所述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立板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所述下底板的一侧设有凹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会杨振涛余多兴陈辉马靖国张海龙陈二龙王东李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