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692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7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光纤通道、光纤固定头和上位机软件,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包括多组808nm激光器和635nm激光器,一支635nm激光器和一支808nm激光器组成一组,所述光纤耦合器将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耦合进一根对接光纤,得到一个通道的输出,所述光纤通道用可调金属臂调节和固定光纤,实现光纤的有效工作距离、工作角度任意控制和调节,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一个总的控制芯片控制驱动电源,所述上位机软件通过RS232串口与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对电流、功率、温度进行控制及显示。所述光纤固定头将光纤固定于照射对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针灸仪,能实现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不同参数的激光针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激光医学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
技术介绍
激光针灸是1966年匈牙利Mester提出弱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之后,弱激光刺激原理与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临床技术,是指在中医针灸经络理论指导下,采用低强度激光束直接或聚焦照射、扩束照射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一般认为,激光光束聚焦后照射穴位,可以模拟“针”的部分功能;扩束照射穴位,可以实现“灸”的部分效应。我国从1973年开始将激光针灸应用于临床,此后研发设计了多种激光针灸仪器,所采用光源包括He-Ne激光、CO2激光、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等类型,并因无痛、无菌、安全、易控、可调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皮肤等临床各科。近十年来,激光针灸仪器研究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输出波长从单一波长发展为可输出多种波长;从单穴位照射到多穴位照射;从表面照射到组织内部照射;从简单的电子电路控制到微机智能控制;从大型仪器向体积小、重量轻、便携式、大众型发展。但总体来看,激光针灸仪的设计存在明显不足:①中医特色不突出,不能充分体现中医针灸的技术特点,如多穴位的配伍应用、穴位的不同深度刺激等均未能在激光针灸中加以实现;②激光医学的一些新技术如多通道激光输出的耦合技术、激光输出剂量的测量与控制技术等,尚未用于激光针灸领域。③激光针灸仪在临床操作中人性化程度低,规范性不足,在波长、照射时间及剂量选择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尤其在控制程序设计方面与临床应用需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可以实现同时对多部位治疗,且不同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光参数。激光针灸仪每个输出通道都能单独输出一种波长或两种波长交替输出,所有输出通道均可以实现连续输出和脉冲输出,输出通道间可以是同步输出或异步输出,使用不同规格的光纤头固定装置调整光斑大小及与照射部位之间距离,通过上位机软件使操作简单化。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对接光纤、输出头、光纤通道、输出头固定装置和上位机软件,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包括多组808nm激光器和635nm激光器,一支635nm激光器和一支808nm激光器组成一组,所述光纤耦合器将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耦合进一根对接光纤,得到一个通道的输出,所述光纤通道用可调金属臂固定和调节,实现光纤的有效工作距离、工作角度任意控制和调节,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一个总的控制芯片控制驱动电源,所述上位机软件通过RS232串口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对电流、功率、温度进行控制及显示。所述输出头固定装置将输出头固定于照射部位。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激光器电流控制、温度控制两部分,主要芯片为STM32F103系列芯片,发送控制指令通过片选信号控制四通道DAC芯片AD5624R或八通道的DAC芯片TLV5608,达到控制激光器驱动电流的目的,驱动电流电路通过STM32F103芯片的多个AD反馈电流值,所述温度控制采用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通过PID调节电路对激光器进行温度调节,采用MAX3232实现RS232串口通讯。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包括多组808nm激光器和635nm激光器,各支激光器可独立或同时工作,功率连续可调,工作方式连续/脉冲可切换,一支635nm激光器和一支808nm激光器组成一组。所述光纤耦合器将两个激光器的输出光纤捆绑输出至对接光纤。所述光纤头固定装置由硅胶头和双面胶垫组成,所述硅胶头一侧通过螺母与输出头相连接,所述硅胶头的另一侧粘贴双面胶垫,所述双面胶垫一面粘贴于硅胶头,一面粘贴于照射部位。所述上位机软件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用VC#语言编写,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系统、患者诊疗信息界面、治疗模式设置界面、治疗状态界面,所述治疗设置界面可以设置激光输出模式,可以是同步输出或异步输出,可以选择出光的通道及通道数,可以设置激光波长、功率,通过计时器功能控制治疗时间,在治疗结束时关闭串口,停止出光。通过SQL数据库管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信息。通过串口RS232实现与控制系统之间通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针对针灸治疗穴位配伍的特点,通过多通道输出实现同时治疗多个穴(部)位;二、本技术实现不同通道工作模式的可选择性,多个通道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同步或异步,对所需照射的穴位可以实现相同参数或不同参数的任意控制。可实现不同通道的任意组合,可分别设置每个通道的激光参数;三、本技术的激光输出通道中单通道的工作模式有连续模式和脉冲模式,连续模式可以设置激光波长、功率,脉冲模式可以设置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占空比,实现对不同穴位进行不同参数的激光照射;四、本技术的输出波长可以选择,可以是单波长输出,也可以是双波长交替输出、同时输出,脉宽可调;五、本技术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为不同患者设置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且对患者的治疗信息进行存储、查询,并根据治疗进程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六、本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有计时功能,在设置的治疗时间结束时自动停止出光;七、本技术的不同规格光纤头固定装置可以调整激光与治疗部位的距离,且易于固定,每次治疗可以更换双面胶垫,使用方便、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系统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系统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上位机软件流程图。图4是输出头固定装置结构图,图4-1为硅胶头俯视图,图4-2为硅胶头侧视图,图4-3为双面胶片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输出通道和上位机软件,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包括多对808nm激光器和635nm激光器,一支635nm激光器和一支808nm激光器组成一组,所述光纤耦合模块将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耦合进一根对接光纤,得到一个通道的输出,所述光纤通道用可调金属臂调节和固定光纤,实现光纤的有效工作距离、工作角度任意控制和调节,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一个总的控制芯片控制驱动电源,所述上位机软件通过RS232串口与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对电流、功率、温度进行控制及显示。所述输出头固定装置将输出头固定于照射部位。实施例所述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为双波长八通道激光针灸仪,如图5所示,一种双波长八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主机箱(6)、光纤通道(1)、显示器(2)、键盘(4)、电源开关(3)、光源指示灯(5),所述光纤通道(1)用可调金属臂调节和固定光纤,实现光纤的有效工作距离、工作角度任意控制和调节。如图1所示,所述主机箱(6)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和上位机软件,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包括8支808nm-2.5W激光器,8支635nm-150mw激光器,一支635nm激光器和一支808nm激光器组成一组,控制系统中主控制芯片STM32F103外接八通道的DAC芯片TLV5608控制驱动电流,选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降压型稳压芯片TPS54332作为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上位机软件、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输出通道、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由多对635nm和808nm两种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组成,所述光纤耦合器将两个波段的光纤通过法兰对接耦合至对接光纤,所述输出通道包括对接光纤、输出头、输出头固定装置,所述输出头为两种波长激光的输出头,所述输出头通过对接光纤与光纤耦合器和半导体激光模块相连接,每一路所述输出头均与一个所述输出头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显示器、上位机软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包括上位机软件、控制系统、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光纤耦合器、输出通道、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激光模块由多对635nm和808nm两种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组成,所述光纤耦合器将两个波段的光纤通过法兰对接耦合至对接光纤,所述输出通道包括对接光纤、输出头、输出头固定装置,所述输出头为两种波长激光的输出头,所述输出头通过对接光纤与光纤耦合器和半导体激光模块相连接,每一路所述输出头均与一个所述输出头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驱动电源、半导体激光模块、显示器、上位机软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多通道激光针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软件双波长激光针灸治疗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系统、患者诊疗信息界面、治疗模式设置界面、治疗状态界面,所述治疗设置界面可以设置激光输出模式,可以是同步输出或异步输出,可以选择出光的通道及通道数,可以设置激光波长、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真吕恒勇李迎新吴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