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639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7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本体(1)和加强筋(2),多条加强筋(2)沿引擎盖本体(1)的纵向布置在引擎盖本体(1)下侧,所述加强筋(2)上设置有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沿引擎盖本体(1)的横向布置,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的厚度均小于加强筋(2)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诱导槽引导在受到冲击过程中的引擎盖进行馈损,防止引擎盖直接冲入驾驶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安全可靠;在加强筋上设置诱导槽,其结构简单,只需在加强筋加工过程中压制诱导槽即可,对原有生产工艺变动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百姓人家,乘用车的拥有量急剧增加,车辆行驶安全问题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研发课题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行人和车上人员的安全。然而,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出现的汽车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当汽车头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引擎盖可能穿过挡风玻璃,进入驾驶室内,对车上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即使引擎盖在外力冲击下发生变形,其形变不规则,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通过诱导槽引导在受到冲击过程中的引擎盖进行馈损,防止引擎盖直接冲入驾驶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本体和加强筋,多条加强筋沿引擎盖本体的纵向布置在引擎盖本体下侧,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沿引擎盖本体的横向布置,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的厚度均小于加强筋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诱导槽与引擎盖本体头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诱导槽与引擎盖本体头部之间的距离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诱导槽的宽度d1小于第二诱导槽的宽度d2,所述第一诱导槽的深度L1小于第二诱导槽的深度L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诱导槽引导在受到冲击过程中的引擎盖进行馈损,防止引擎盖直接冲入驾驶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安全可靠。2、在加强筋上设置诱导槽,其结构简单,只需在加强筋加工过程中压制诱导槽即可,对原有生产工艺变动较小。3、对于两个诱导槽的位置布置,将引擎盖从前至后分成三部分,能最大限度的减小馈损后的引擎盖的长度。4、第二诱导槽的尺寸大于第一诱导槽,引擎盖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使得第二诱导槽先发生形变,防止引擎盖的尾部穿过挡风玻璃,并进入驾驶室内对乘车人员造成伤害,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第一诱导槽的截面示意图;图3 为第二诱导槽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引擎盖本体,2-加强筋,3-第一诱导槽,4-第二诱导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本体1和加强筋2,多条加强筋2沿引擎盖本体1的纵向布置在引擎盖本体1下侧,所述加强筋2上设置有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沿引擎盖本体1的横向布置,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的厚度均小于加强筋2的厚度。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诱导槽3与引擎盖本体1头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诱导槽4与引擎盖本体1头部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的位置布置合理,在受到冲击引擎盖本体1发生变形时,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依次馈损,诱导引擎盖本体1沿着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弯曲,可避免引擎盖本体1在不变形的情形下直接冲入驾驶室内,而造成乘车人员的伤亡。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诱导槽3的宽度d1小于第二诱导槽4的宽度d2,所述第一诱导槽3的深度L1小于第二诱导槽4的深度L2。当车辆的引擎盖本体1受到外力冲击时,引擎盖本体1发生形变,由于第二诱导槽4的尺寸大于第一诱导槽3的尺寸,其刚性较第一诱导槽3更低,因此,第二诱导槽4优先发生变形,防止引擎盖本体1的尾部穿过挡风玻璃而进入驾驶室,若继续受到冲击,第一诱导槽3发生形变,使得引擎盖本体1再次发生变形,能最大限度地将引擎盖本体1的变形尺寸缩减到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本体(1)和加强筋(2),多条加强筋(2)沿引擎盖本体(1)的纵向布置在引擎盖本体(1)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上设置有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沿引擎盖本体(1)的横向布置,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的厚度均小于加强筋(2)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本体(1)和加强筋(2),多条加强筋(2)沿引擎盖本体(1)的纵向布置在引擎盖本体(1)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上设置有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沿引擎盖本体(1)的横向布置,第一诱导槽(3)和第二诱导槽(4)的厚度均小于加强筋(2)的厚度。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俸万存何坤王俊辉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明君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