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拍握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58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球拍握把,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其特征是:在握把本体的尾部形成突出的固定头,后套通过销钉固定在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拍握把。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球拍握把,以节省避震层材料的用量。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球拍握把,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在握把本体的尾部形成突出的固定头,后套通过销钉固定在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上述避震层的下缘抵至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上述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的外径约等于避震层的外径。上述后套的上缘接至避震层的下缘。上述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为倾斜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由于仍将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维持了原来避震球拍的舒适感;又由于将后套直接固定在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故,后套的固定不受PU避震层材质松软的影响,即使在球拍长时间使用后,后套也不致松动和脱落,确保了球拍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避震层的下缘抵至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所以,就同样长度的握把本体而言,本技术避震层材料的用量明显少于习用品,节省了避震层材料的用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球拍握把,是在握把本体4的尾部形成突出的固定头41,且固定头41上缘为倾斜面42;在握把本体4上包覆PU避震层3,此避震层3的外径约等于固定头41的外径,避震层3的下缘则抵至固定头41上缘的倾斜面42,使避震层3更好地包覆在握把本体4上;后套1通过销钉2直接固定在握把本体1尾部的固定头41上,后套1的上缘恰接至避震层3的下缘,而形成完整的一体。这样,本技术借助握把本体4上包覆的PU避震层3,维持了原来避震球拍的舒适感;又借助固定头41直接固定后套1,防止了球拍长时间使用引起的后套1松动和脱落现象,确保了球拍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并借助固定头41缩短了避震层3在握把本体4上的包覆长度,节省了避震层3材料的用量。权利要求1.一种球拍握把,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其特征是在握把本体的尾部形成突出的固定头,后套通过销钉固定在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拍握把,其特征是避震层的下缘抵至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拍握把,其特征是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的外径约等于避震层的外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拍握把,其特征是后套的上缘接至避震层的下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拍握把,其特征是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为倾斜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球拍握把,避震层包覆在握把本体上,在握把本体的尾部形成突出的固定头,后套通过销钉固定在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其中,避震层的下缘抵至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上缘;握把本体尾部的固定头的外径约等于避震层的外径;后套的上缘接至避震层的下缘。本技术后套的固定不受PU避震层材质松软的影响,即使在球拍长时间使用后,后套也不致松动和脱落,确保了球拍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就同样长度的握把本体而言,本技术避震层材料的用量明显少于习用品,节省了避震层材料的用量。文档编号A63B49/08GK2513617SQ01263329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沈文振 申请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