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包括前支撑座(2)、中支撑座(15)、角铁座(7)、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所述前支撑座(2)锁紧在并条机偏柱上,转动轴(3)活动套接在前支撑座(2)上,前摆臂(4)锁紧在转动轴(3)上,前滚轮(5)活套在锁紧在前摆臂(4)头端的小轴上,前气缸(1)的活塞杆端与前摆臂(4)铰接联接,前气缸(1)的活塞筒端通过联接附件安装在偏踏脚内,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护栏下方,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前滚轮(5)处于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彻底解决跑筒的问题,对于配有自动换筒机构的,能弥补补筒到位的准确性和解决到位时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品连续卷绕的纺纱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
技术介绍
在并条机上设置护筒装置是提高并条机自动化程度的内容之一。随着并条机高速化发展,大部分高速并条机配置有自动换筒机构,当并条机满筒自动推出后进行补筒动作时,就存在着一个补筒到位准确和到位时稳定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并条条筒一般为圆形且底部装有三个滚轮,由于制作的原因或条筒使用一段时间后,条筒的圆度和对底面的垂直度超差过多,造成在并条机运行过程中,在条筒座(地盘)上的条筒很有可能跑出条筒座,影响并条机的正常连续工作。在国内部分并条机上有采用一个条筒周围装有二个固定护筒滚轮的措施,但这不能彻底解决跑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它能彻底解决跑筒的问题,对于配有自动换筒机构的,能弥补补筒到位的准确性和解决到位时稳定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包括前支撑座2、中支撑座15、角铁座7、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所述前支撑座2锁紧在并条机偏柱上,转动轴3活动套接在前支撑座2上,前摆臂4锁紧在转动轴3上,前滚轮5活套在锁紧在前摆臂4头端的小轴上,前气缸1的活塞杆端与前摆臂4铰接联接,前气缸1的活塞筒端通过联接附件安装在偏踏脚内,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护栏下方,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前滚轮5处于工作状态;所述中支撑座15锁紧在并条机中柱上,中滚轮10活动套接在两根摆杆9头端的小轴上,两摆杆9中间孔活动套接在中支撑座15上的芯轴上;摆杆9上分别锁紧有小轴,分别通过连杆12与可在尼龙滑板13上滑动的滑动轴11下部铰接;中气缸14的活塞杆端与滑动轴11连接,中气缸14的活塞筒端安装在中支撑座15上,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中支撑座15的下方,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伸出时中滚轮1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角铁座7锁紧在并条机的侧盖板上,后气缸8锁紧在角铁座7上,后滚轮6活动套接在后气缸8活塞杆杆端上的小轴上,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收回时将后滚轮6收缩在补筒机构的机后方,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伸出时后滚轮6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前滚轮5、中滚轮10、后滚轮6分布在工作条筒17周边,确保工作条筒被补筒杆拔到条筒座上时,在条筒座的中心运转。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前滚轮、中滚轮、后滚轮分布在工作条筒周边,确保工作条筒被补筒杆拔到条筒座上时,在条筒座的中心运转;2.由于采用气缸和连杆实现动作,故所涉零件少,结构简单;3.通过调节进入气缸的气体压强和流量使动作平稳、一致;4.稳定的气源和适当的延时控制保证动作的准确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包括前支撑座2、中支撑座15、角铁座7、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所述前支撑座2锁紧在并条机偏柱上,转动轴3活动套接在前支撑座2上,前摆臂4锁紧在转动轴3上,前滚轮5活套在锁紧在前摆臂4头端的小轴上,前气缸1的活塞杆端与前摆臂4铰接联接,前气缸1的活塞筒端通过联接附件安装在偏踏脚内,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护栏下方,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前滚轮5处于工作状态。中支撑座15锁紧在并条机中柱上,中滚轮10活动套接在两根摆杆9头端的小轴上,两摆杆9中间孔活动套接在中支撑座15上的芯轴上;摆杆9上分别锁紧有小轴,分别通过连杆12与可在尼龙滑板13上滑动的滑动轴11下部铰接;中气缸14的活塞杆端与滑动轴11连接,中气缸14的活塞筒端安装在中支撑座15上,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中支撑座15的下方,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伸出时中滚轮10处于工作状态。角铁座7锁紧在并条机的侧盖板上,后气缸8锁紧在角铁座7上,后滚轮6活动套接在后气缸8活塞杆杆端上的小轴上,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收回时将后滚轮6收缩在补筒机构的机后方,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伸出时后滚轮6处于工作状态。前滚轮5、中滚轮10、后滚轮6分布在工作条筒17周边,确保工作条筒被补筒杆拔到条筒座上时,在条筒座的中心运转。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并条机满筒时,在进行自动推筒动作前,前气缸1、中气缸14、后气缸8开始同时动作,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回到图示的虚线圆处,让出位置利于推筒推出和补筒补进。本技术中可以通过更换前摆臂4、连杆12、角铁座7实现600与500条筒之间的转换。当补筒动作完成后,前气缸1、中气缸14、后气缸8再同时动作,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同时向工作条筒17摆拢,形成前、中、后滚轮围住条筒,确保条筒不会跑出条筒座。可以通过分别调节前、中、后气缸的活塞杆上的螺母摒紧位置使前、中、后滚轮与条筒外壁有合适的间隙以利于条筒的转动。当并条机开车时需临时取出棉条筒,可按专门设置的按钮使前、中、后护筒气缸同时动作,前、中、后滚轮回位,便于取筒。当并条机没有配置自动换筒时,也可使用本技术护筒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座(2)、中支撑座(15)、角铁座(7)、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所述前支撑座(2)锁紧在并条机偏柱上,转动轴(3)活动套接在前支撑座(2)上,前摆臂(4)锁紧在转动轴(3)上,前滚轮(5)活套在锁紧在前摆臂(4)头端的小轴上,前气缸(1)的活塞杆端与前摆臂(4)铰接联接,前气缸(1)的活塞筒端通过联接附件安装在偏踏脚内,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护栏下方,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前滚轮(5)处于工作状态;所述中支撑座(15)锁紧在并条机中柱上,中滚轮(10)活动套接在两根摆杆(9)头端的小轴上,两摆杆(9)中间孔活动套接在中支撑座(15)上的芯轴上;摆杆(9)上分别锁紧有小轴,分别通过连杆(12)与可在尼龙滑板(13)上滑动的滑动轴(11)下部铰接;中气缸(14)的活塞杆端与滑动轴(11)连接,中气缸(14)的活塞筒端安装在中支撑座(15)上,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中支撑座(15)的下方,当中气缸(14)的活塞杆伸出时中滚轮(1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角铁座(7)锁紧在并条机的侧盖板上,后气缸(8)锁紧在角铁座(7)上,后滚轮(6)活动套接在后气缸(8)活塞杆杆端上的小轴上,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收回时将后滚轮(6)收缩在补筒机构的机后方,当后气缸(8)的活塞杆伸出时后滚轮(6)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前滚轮(5)、中滚轮(10)、后滚轮(6)分布在工作条筒(17)周边,确保工作条筒被补筒杆拔到条筒座上时,在条筒座的中心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条机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座(2)、中支撑座(15)、角铁座(7)、前滚轮(5)、后滚轮(6)和中滚轮(10);所述前支撑座(2)锁紧在并条机偏柱上,转动轴(3)活动套接在前支撑座(2)上,前摆臂(4)锁紧在转动轴(3)上,前滚轮(5)活套在锁紧在前摆臂(4)头端的小轴上,前气缸(1)的活塞杆端与前摆臂(4)铰接联接,前气缸(1)的活塞筒端通过联接附件安装在偏踏脚内,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收回时,将机构收缩在护栏下方,当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前滚轮(5)处于工作状态;所述中支撑座(15)锁紧在并条机中柱上,中滚轮(10)活动套接在两根摆杆(9)头端的小轴上,两摆杆(9)中间孔活动套接在中支撑座(15)上的芯轴上;摆杆(9)上分别锁紧有小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方勇,郑强,郭升旗,黄必广,杨家轩,徐鸿,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