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缆线线路安装、调试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包括绝缘外壳,及设置在绝缘外壳一端的绝缘耳板,及设置在绝缘耳板中间的定位孔,及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固定槽,及设置在固定槽内的显示模块、单片机、预警模块,及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磁场传感器,及与磁场传感器连接的感应导线,其中,显示模块、预警模块和磁场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解决传统结构检测效率低、检测误差大的现象,提高检修效率,杜绝大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发生;2、可与远程上位机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目的,可用于6‑35KV电缆线网的检测,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缆线线路安装、调试等
,具体涉及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适用于带电对电缆线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确定线路是否带电。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2006年中国电网建设保持较高规模,全国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10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8%。2006年随着一批西电东送工程投产,中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已形成3,4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2007年,全国电网建设投资2451.40亿元,同比增加16.41%。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到2008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253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4334亿千瓦时。变电容量达到22亿千伏安,是2002年的4.2倍,年均增长17.26%。“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电网建设继往开来的重要5年,一大批重大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海南联网、呼辽直流、新疆与西北联网以及特高压交、直流等一批高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开启了中国大电网时代,促进 了跨区电力交换能力的增强。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达到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中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43万公里,变 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01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81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2507千米。2011年1-9月,全国跨区送电量完成1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2.6%;全国跨省输出电量4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综上所述,我国电网线路发展较快,而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调试及检修等工程中,需要对电缆线进行检测以确认电缆线是否通电或对带电的电缆线故障段进行检测维修(为了保证正常生产作业,检修时不断电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都采用电缆头带电显示器进行检测。但是,而现有的结构的电缆头带电显示器,其功能单一且结构复杂、检测结构不精准误差大,同时无法实现与其它监控设备相配合使用如与远程上位机进行通讯,实现远程监控的要求,所以其已不能满足现有条件下的电缆线施工、调试及检修的要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其设计结构合理且检测快速、精准,同时能与远程上位机相配合使用,满足远程监控的目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包括绝缘外壳,及设置在绝缘外壳一端的绝缘耳板,及设置在绝缘耳板中间的定位孔,及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固定槽,及设置在固定槽内的显示模块、单片机、预警模块,及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磁场传感器,及与磁场传感器连接的感应导线,其中,显示模块、预警模块和磁场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感应导线设置为螺旋金属弹性结构。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槽内且与单片机连接的信息收/发模块。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信息收/发模块采用型号为WLC24D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磁场传感器采用型号为ZLYS-801的磁敏半导体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解决传统结构检测效率低、检测误差大的现象,提高检修效率,杜绝大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发生;2、可与远程上位机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目的,可用于6-35KV电缆线网的检测,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的绝缘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绝缘外壳、2-绝缘耳板、3-定位孔、4-固定槽、5-第二卡板、6-显示模块、7-单片机、8-磁场传感器、9-感应导线、10-信息收/发模块、11-绝缘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包括绝缘外壳1,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一端的绝缘耳板2,及设置在绝缘耳板2中间的定位孔3,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固定槽4,及设置在固定槽4内的显示模块5、单片机6、预警模块7,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磁场传感器8,及与磁场传感器8连接的感应导线9,其中,显示模块5、预警模块7和磁场传感器8分别与单片机6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感应导线9设置为螺旋金属弹性结构,增加与待检测电缆线连接的紧密性,保证检测的精准度;磁场传感器8采用型号为ZLYS-801的磁敏半导体传感器,其线性度为0.1(%F.S.),迟滞为1(%F.S.),重复性为0.01(%F.S.),精度为±0.5%,满足对电缆线的高效、精准检测要求。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包括绝缘外壳1,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一端的绝缘耳板2,及设置在绝缘耳板2中间的定位孔3,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固定槽4,及设置在固定槽4内的显示模块5、单片机6、预警模块7,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磁场传感器8,及与磁场传感器8连接的感应导线9,其中,显示模块5、预警模块7和磁场传感器8分别与单片机6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感应导线9设置为螺旋金属弹性结构,增加与待检测电缆线连接的紧密性,保证检测的精准度;磁场传感器8采用型号为ZLYS-801的磁敏半导体传感器,其线性度为0.1(%F.S.),迟滞为1(%F.S.),重复性为0.01(%F.S.),精度为±0.5%,满足对电缆线的高效、精准检测要求;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槽4内且与单片机6连接的信息收/发模块10,其与远程上位机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实现远程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信息收/发模块10采用型号为WLC24D的无线收/发模块,工作电压为1.8-3.6V,工作电流为接收电流16.5mA、发射电流21mA(0dBm)、休眠电流1uA,工作温度为-25℃-+75℃,工作频率为2.4-2.483GHz,发射功率为-30-0dBm,满足数据信息的温度收/发要求。 其中,如图3所示,绝缘耳板2可依据实际情况利用绝缘手柄11进行更换如需要手持进行电缆线检测时(使用更佳便捷)。本结构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一般应把线路和电缆头断电后再进行安装操作),首先用绝缘操作杆拔下电缆头测试点的保护帽,再清洁、干燥测试点,用硅脂润滑指示器安装的内表面,再 用绝缘操作杆钩住绝缘耳板2上的定位孔3,把带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1),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一端的绝缘耳板(2),及设置在绝缘耳板(2)中间的定位孔(3),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固定槽(4),及设置在固定槽(4)内的显示模块(5)、单片机(6)、预警模块(7),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磁场传感器(8),及与磁场传感器(8)连接的感应导线(9),其中,显示模块(5)、预警模块(7)和磁场传感器(8)分别与单片机(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线路检修的电缆头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1),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一端的绝缘耳板(2),及设置在绝缘耳板(2)中间的定位孔(3),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固定槽(4),及设置在固定槽(4)内的显示模块(5)、单片机(6)、预警模块(7),及设置在绝缘外壳(1)内的磁场传感器(8),及与磁场传感器(8)连接的感应导线(9),其中,显示模块(5)、预警模块(7)和磁场传感器(8)分别与单片机(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线路检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兴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