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奕光专利>正文

回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21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球器,包括框架、反弹网,所述的反弹网是2层贴近的格网,内层格网网格宽度等于或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2层格网张开并架设于框架内,格网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置连接,由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这种回球器对球员每一次击球来说,反弹角度没有规律,回球的方位无法预先估计,增加了训练时的实战感觉和兴趣,改善了训练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球器本技术涉及球类运动训练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单人练习打球 5 时以反弹网作为反弹物的回球器。在要练习打球又没有对手陪练情况下,利用能够调整反弹角度的 回球器来练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回球器一般包括框架,反弹网,和 10 支撑架。现有的回球器在调整好反弹网的角度后,回球反弹的角度大 体上是一个方向,不存在什么变化,球员打出球后完全可以预想到回 球的方位,找不到实战的感觉,练习枯燥乏^^未,训练效果不佳。15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球反弹的角度不规律 的回球器。本技术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回球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回 20球器,包括框架、反弹网,所述的反弹网是2层贴近的格网,内层格网网格宽度等予或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2层格网张开并架设于框架内,格网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 置连接,由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以上所述的回球器,外层格网网格宽度最好大于球直径的二分之 一,小于球直径的四分之三。5 以上所述的回球器,所述的弹性装置可以是弹性绳,所述的弹性绳穿过所述格网边缘的网孔,缠绕在框架上。以上所述的回球器,最好还包括1张单层反弹网,所述的2层贴 近的格网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一个端面。所述的单层反弹网安装于所述 框架的另一端面。io 以上所述的回球器,所述的框架最好由2个n形框架铰接组合而成,铰接点位于2个n形框架对接的位置,偏离格网所在平面。本技术回球器的反弹网由2层贴近的格网组成,内层格网网 格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2层格网在绷紧时,前后格网 的网格都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变形,前后格网的网格也必定会相互错开。15 对每一个前层网的网格来说,后层网格错开的距离各不相同。当球击 到反弹网上时,不仅会击到前层格网的网格,.还会击到贴在该网格后 面的后层格网网绳。球的反弹力是它们共同反作用的结果。由于对每 一个前层网的网格来说,后层网M开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球击到 不同的前层网的网格上,前后两层网对球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并不相20 同,而且没有一定的规律。这种回球器对球员每一次击球来说,反弹 角度漫有规律,回球的方位无法预先估计,增加了训练时的实战感觉 和兴趣,也改善了训练的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l是本技术回球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5 图2是图1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i中n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回球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技术回球器格网反弹的原理图。 图6是图2中I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o 图7是本技术回球器实施例3框架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回球器实施例3框架张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9是本技术回球器实施例3的构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15 在图1至图3所示的本技术回球器的实施例1中,回球器包括框架1、支架2和双层反弹网。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1和支架2 通过螺栓连接。双层反弹网是2层相互贴近的格网3。前层格网网格宽 度约等于球直径的八分之五,后层格网同前层格网规格相同。2层格网 张开并架i殳于框架内。双层格网3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置连接,由20 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如图3所示,双层格网3的周边通过弹 性绳4与张紧框连接,弹性绳4穿过所述双层格网3周边的网孔,缠 绕在焊接于框架上的挂圈ld上,由弹性绳4将双层格网3绷紧。本实施例回球器的反弹网由2层贴近的格网3组成,内层格网网 格宽度虽然等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但当2层格网在绷紧时,前后格 网的网格都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变形,前后格网的网绳会相互错开。对 前层网每一个的网格来说,后层网^4昔开的距离不会完全相同。如图55 所示,当球10击到反弹网上时,不仅会击到前层格网的网绳301、 302, 还会击到贴在该网格后面的后层格网网绳303或304。球的反弹力是它 们共同反作用的结果。由于对每一个前层网的网格来说,后层网格错 开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球击到不同的前层网的网格上,前后两层网 对球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并不相同,而且没有一定的规律。如图5a、io 5b、 5c所示,这种回球器对球员每一次击球来说,因为每次球10击中 的是不同的前层网的网格,所以反弹角度没有规律,回球的方位无法 预先估计,增加了训练时的实战感觉和兴趣,也改善了训练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后层格网同前层格网规格相同,但也可以采用不同规 格的后层格网,例如后层格网网格宽度可略小于前层格网, 一般来说,15 不小于前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即可,前后层格网网格宽度差别 如果太大,击-求反弹角度的变化将会减小。在图4和图6所示的本技术回球器的实施例2中,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1张单层反弹网5, 2层贴近的格网3安 装于所述框架1的一个端面。单层反弹网5安装于框架1的另一端面,20 两者互不接触。当练球者希望使用传统的回球器时,可将框架l翻转, 让单屋反弹网.5朝前,双层反弹网朝后。此时回球器的回球反弹的角度大体上是一个方向,不存在大的变化。为了提高回球器的便携性,如图7至图9所示,框架1由2个n 形框架la和lb4^接组合而成,铰接点le位于2个n形框架l对接的 位置,偏离格网3所在平面。这样,在框架l张开后,由于格网3绷 紧的张力,使框架1的对接面牢牢地顶在一起,不会自动收拢。当框 5 架1收拢后,弹性绳4使2个n形框架la和lb并拢,不会自动张开。 这样,回球器中最大的构件框架1的体积可以大大地缩小。同时,如 图9所示,回球器支架2采用可拆卸的组合结构,可以快速地进行拆 卸和组合,整个回球器拆卸之后装入包装盒中,可以方便地装入汽车 的后备箱,大大提高回球器的便携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回球器,包括框架、反弹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弹网是2层贴近的格网,内层格网网格宽度等于或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2层格网张开并架设于框架内,格网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置连接,由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2. 根椐权利要求l所述的回球器,其特征在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 于球直径的二分之一,小于J求直径的四分之三。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装置 io 是弹性绳,所述的弹性绳穿过所述格网边缘的网孔,缠绕在框架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张单层 反弹网,所述的2层贴近的格网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一个端面。所述 的单层反弹网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另一端面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由2 15 个n形框架铰接组合而成,铰接点位于2个n形框架对接的位置,偏离格网所在平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球器,包括框架、反弹网,所述的反弹网是2层贴近的格网,内层格网网格宽度等于或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2层格网张开并架设于框架内,格网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置连接,由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这种回球器对球员每一次击球来说,反弹角度没有规律,回球的方位无法预先估计,增加了训练时的实战感觉和兴趣,改善了训练的效果。文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球器,包括框架、反弹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弹网是2层贴近的格网,内层格网网格宽度等于或小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大于外层格网网格宽度的二分之一;2层格网张开并架设于框架内,格网的周边与框架用弹性装置连接,由所述的弹性装置将格网绷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奕光
申请(专利权)人:戴奕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